大斑芫菁基因组测序及其斑蝥素合成相关基因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俗称南方大斑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录的药用昆虫之一。本研究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Pac Bio)和染色体测序技术(Hi-C),获得了大斑芫菁的染色体级别的参考基因组;测定了其头、胸、腹三个部分的转录组;并分析了其斑蝥素合成相关通路和基因的演化,以便为后续深入挖掘斑蝥素的合成和演化机制提供了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获得了一个129.79Mb的高质量染色体级别的大斑芫菁参考基因组,共包含11条染色体,contig N50为5.95Mb,核基因完整性(BUSCO)为99.5%。这个参考基因组包含了37.5Mb的重复序列和一个包含15,858条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因集。对这个基因集在Swiss-prot、interproscan、GO、KEGG、KOG和Pfam数据库中进行注释,有至少14,353条基因得到了注释,并找到了与斑蝥素合成相关的17种38条基因。2.本研究利用illumina测序得到了大斑芫菁头、胸、腹三个部位的转录组数据,分别有16.32Gb,15.38Gb和14.4Gb。这些数据不仅用于修正组装的参考基因组,还分析了不同部位间的基因表达量差异(FPKM)。结果显示,腹部与头部和胸部相比,分别有902和631条基因显著表达上调,上调的基因除了与活跃的细胞代谢相关外,有机环状、杂环状和芳香环状化合物的代谢也有高表达现象。结合所鉴定到的斑蝥素合成相关基因在三个部位中的差异表达,可以确定斑蝥素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多部位协作的过程,但主要合成位置是在腹部。3.利用Orthofinder软件,本研究找到了大斑芫菁14,291条直系同源基因,其中有2,486条基因发生了基因复制现象以及147条异同源基因。CAFé软件找到了691个扩张的直系同源基因家族和1,272个收缩的直系同源基因家族。基于单拷贝同源序列的建树结果,推测芫菁科分化的时间在28Mya以前,在该时间点,豆科物种大规模产生,芫菁科适应生存环境而分化出来。4.结合已鉴定到的17种斑蝥素合成相关基因及其参与的6条代谢通路,确定了28条共同参与萜类骨架合成和昆虫激素生物合成的基因,在这28条基因中有23条都是DHRS11基因的多拷贝。这些基因不仅有着相同的核心结构域,在转录组中表达了18条,并且主要参与了法尼醇与法尼酸的转化通路和催化法尼酸合成下游保幼激素的通路。DHRS11基因属于短链脱氢酶还原酶家族,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中,该基因对哺乳动物体内的甾醇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并在萜类化合物代谢发挥关键作用。我们推测DHRS11基因在斑蝥素合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论文组装了大斑芫菁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是目前完整度最好的芫菁科昆虫基因组。同时发现了比较完整的斑蝥素合成通路,能够为斑蝥素的生物合成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限制社会发展的两大严峻问题。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其中绿色能源氢气(H2)和生物燃料氨气(NH3)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工业中H2和NH3的生产方式是在极端的反应环境下进行的,且原材料是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研究表明,光催化水分解、电催化合成氨是既环保,又循环利用能量的制氢、产
学位
"双减"是为了减负增效,必须努力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效能,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从而为小学语言教学的变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会议
对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进行分析,阐述了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动态变化的国内外现状、评价工具、影响因素和稳定策略,提出应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思想评价工具,及时了解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积极探索提升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的培养策略,以稳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稳定护理队伍。
期刊
土壤中的硝酸盐是植物生长的主要氮源,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营养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更好的保障,还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生理过程。固着生长的植物在应对多变的氮水平以及不同环境刺激时,会通过体内多种硝酸盐转运体(NRTs)调控自身对硝酸盐的吸收、运转以及分配。拟南芥中与硝态氮分配有关并负责硝酸盐长距离运输的硝酸盐转运体主要是NRT1.5和NRT1.8。前人研究表明,NRT1.5和NRT1.8参与多
学位
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RLK)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响应内外环境变化十分重要。NILR1、BRI1、EMS1属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的受体激酶(LRR-RLK)单系群中的同一个进化分枝。BRI1和EMS1分别通过其胞外域感知油菜素甾醇(BR)和小分子蛋白TPD1,诱导BRI1和EMS1与共受体SERKs形成受体激酶复合体
学位
牛肝菌类真菌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牛肝菌目(Boletales)。该类真菌子实层体多为管状,少数为褶片状。在牛肝菌目中子实层体为褶片状的真菌有:铆钉菇科(Gomphidiaceae)色钉菇属Chroogomphus(Singer)O.K.Mill.和铆钉菇属Gomphidius Fr.、牛肝菌科(Boletaceae)褶孔牛肝菌属(Ph
学位
在湖南省湘潭地区某建筑屋顶建设光伏电站实证平台,跟踪分析了该平台中户外并网光伏电站在2020年10月—2021年9月这1年间的运行实证数据。总结了光伏电站所在地的气候情况及实测的太阳辐照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比了传统单面光伏组件与不同类型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表现,分析了采用不同类型跟踪支架系统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增益情况。相关结果可为光伏产品选型和当地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期刊
野芝麻亚科为唇形科第二大亚科,共61属约1260种。该亚科全球广布,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至亚热带和非洲地区。近年来,尽管该亚科的分类与系统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亚科内各族的界限不确定、一些族内各属的演化关系不清、以及一些单型属(假野芝麻属、箭叶水苏属和短唇沙穗属)在该亚科中族的系统归属未知等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通过全面取样,基于浅层测序技术,完成了野芝麻亚科的
学位
花是被子植物(angiosperms)特有的繁殖器官,是植物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关键性状。花瓣(petal)作为花中由外向内的第二轮花器官,具有吸引传粉者的重要作用,其在形态结构、表皮微形态和蜜腺结构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距(spur)是花被器官向后延伸的管状结构,可以与传粉者相互适应从而促进物种的快速演化。小檗科(Berberidaceae)花瓣多样性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其数量、大小、形态和蜜腺的
学位
鸟类羽色一直是演化生物学研究关注的性状。在由达尔文首先提出的性选择理论中,鲜艳羽色是一种不利于生存、应被自然选择淘汰、但性选择中占优势的性状。于是,性资源竞争激烈的性别(鸟类中多为雄性)容易进化出夸张醒目的羽色。教科书中往往用一些鸟类物种夸张的羽色作为性选择的例子。除性选择外,羽色同时也受自然选择作用—羽色有保护、伪装等功能。通过探究鸟类羽色种间差异和种内差异(如雌雄二色性)的形成和维持,演化生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