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试图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以期厘清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理论争鸣,揭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对策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本论文共分九章: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选题原因、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论文构架及论文创新方面的基本概况。本论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江苏学术界首次对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二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角度对涉及的几个论题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三是论文还专门针对当前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   第二章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的基本观点及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指导和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资本化、企业化经营的观点、关于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的分析、关于无产阶段政党如何处理与农民的关系问题的观点、关于西方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和产生的内在矛盾的分析等,对于如何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如何处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如何处理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不同,我们又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而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第三章对建国以来的中央“三农”政策进行了历史回顾,分析了土地革命、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三农”政策的成败得失,阐明了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为后面几章对新农村建设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做好背景铺垫。   第四章至第八章分专题讨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第四章主要讨论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几乎已成为学界和政界的共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论是对农民自身,还是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论文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及其走向特点,阐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意义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深化体制改革,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宽松环境;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增强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开辟多渠道的转移路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方式。   第五章主要研究中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问题解决好了,新农村建设就有了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但由于现行土地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界对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着一些争议。论文重点对土地制度改革的三种主张,即土地私有化、永佃制和完善土地承包制的观点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三种主张的利弊,论文提出完善土地承包制的主张是中央经过反复权衡、比较利弊之后的一种最稳妥、最慎重的选择。针对现行土地承包制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的建议,主要是:按照《物权法》的要求,切实保护农民作为土地直接利益主体的法律地位;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妥善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土地使用问题,引导农民集约经营;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农民通过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的有效流转;加强对土地使用情况的督查,坚决打击土地使用中的不法行为;改革征地补偿方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等。   第六章探讨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有专家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继小岗村包产到户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的一个标志。但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存在与发展问题,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本论文比较全面地分析研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成效,揭示了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存在的认识和实践上的问题,对新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解读,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措施,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不能借发展合作社之名,侵犯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自主权;不断拓宽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提高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建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合作社的健康规范发展。   第七章试图对乡村治理进行一些探讨。对于这一问题,学界一直争议很大。论文从如何处理好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关系的角度,评述了乡镇政府管理的现实状况、村民自治的作用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当前关于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四种观点,即:县政、乡派、村治观点,撤乡并镇观点,取消乡镇政府、实行乡镇自治观点和加强基层乡镇政权的观点。论文提出“县政、乡派、村治”的观点应该是乡村治理的长远发展方向,并就当前情况下如何完善乡村治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主要有: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深化乡镇综合改革,淡化政府行政对村民自治组织的覆盖和过度干预;积极探索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的实现形式,重点是理顺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关系,规范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责权限;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村民自治的法治化进程;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强基层民主发展内驱动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发展。   第八章试图对现行的新农村发展模式进行一些评析。本章重点分析了与我国自然资源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存在较多相似之处的韩国“新村运动”以及中国国内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华西村模式、南街村模式等,表明任何一种模式,对于创立者来说,它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于模仿者来说,它未必都合适。我国自然、人文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式、内容和发展途径的多样性。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只有参考模式,韩国模式和国内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只能学习和借鉴,不能照抄照搬。而且,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和评价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九章是结语,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论文提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结语部分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最后提出要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即: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的国民待遇;实行以县(市)为单位的城乡统筹发展,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突出地方特色,走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他文献
城市地下电缆线路对环境及民众的电磁影响在近年引起广泛关注。利用二维有限元磁场分析方法,对典型电缆隧道建模,计算隧道内、外部环境中的工频磁场,研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并讨论相
2012年7月27日,LAX在山东省淄博市正式启动“LAX声动中国”全国推广会,为时两天的技术讲座和客户答谢会,为一直以来支持LAX的客户带来一次震撼的视听享受。。为了对“声动中
在这个多变又斑斓的城市里泛着多种色彩,哪部分归属于哪类色彩倾向,在人们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计较。水墨出身的李东君以这些新作代言他所生活的城市,从骨子里还是一个“好色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就环境心理学中关于噪声与人的健康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该领域研究的成果和新进展,着重关注了学校环境和噪声关系的研究情况,并对一
2012年在霍根海姆赛道举办的F1一级方程式国际新闻发布会上选用了beyerdynamic全新的数字无线技术产品。基于组织管理和声学的考虑将F1新闻发布会和新闻中心首次分开,通过1∶
自1951年冯赖特创立第一个被人们认可的道义逻辑系统以来,道义逻辑理论本身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有一元道义逻辑,还有二元道义逻辑;不仅有道义命题逻辑,还有道义谓词逻辑。而
本文主要从毛泽东对真善美追求的视角研究毛泽东政治伦理,认为真理的人民性和价值的人民性是毛泽东政治伦理的一大特色,并进而通过真理与价值的互动--也可以说是通过公仆政治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农十师垦区是新疆主要的向日葵种植区之一,每年种植向日葵面积在1.2万hm2左右,因其独特的气候资源,生产出来的向日葵品质优良,但向日葵菌核病严重威胁着垦区向日葵的生产,据
以硝酸钙、醋酸铅和钛酸丁酯为原料,甲醇做溶剂,乙酰丙酮为稳定剂。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法和快速退火工艺在Pt/Ti/SiO2/Si(100)基片成功地制备出四方钙钛矿相(Pb0.76Ca0.24)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