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研究(1950-1979)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urgul2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水利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1950-1979年洛阳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反映了国家对农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研究洛阳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和经验教训,不仅对农田水利史、农业史、中国社会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当前农业发展、农村改革有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依据档案资料和地方志资料对1950-1979年间洛阳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学术回顾,包括洛阳地区的基本自然条件及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建国初洛阳地区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及突出问题、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管理、建设的主要过程以及举措、主要工程成效、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影响、建设中的经验与不足。洛阳地区在1950-1979年间进行了全面的农田水利建设,在薄弱的农田水利基础之上,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着农田水利建设。历经三十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了大量的多种类型的农田水利工程,显著提升了农业效益。在长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总结出了一些正确的经验,也出现了一些对建设有严重影响的失误。第一部分对洛阳地区的基本自然条件进行了研究,并且论述了自然条件对农业、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洛阳地区复杂的自然条件对农田水利建设有利有弊,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难度较大;丰富的河流资源适宜建设蓄水工程、自流灌区;一些区域水资源丰富但是利用难度大;易于水土流失的坡耕地众多,水土流失治理的任务重。第二部分阐述了在建国初洛阳地区农田水利面临的严峻形势及突出问题。建国初洛阳地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并且绝大部分农田没有得到有效灌溉,薄弱的农田水利基础急需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以提升农业效益。第三部分对洛阳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建国以后洛阳地区建立了完善的农田水利领导机构,使农田水利建设有了机制上的保证。洛阳地区坚持制定水利规划,使农田水利按照规划有章可循的进行建设。大力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建设,积极推行民办公助办水利,由于群众的普遍参与使农田水利建设迅速推进。农田水利经费的投资是采取政府拨款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农田水利经费几十年间总体上不断增长,从而有效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第四部分对1950-1979年间洛阳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历程进行了分段研究,分为六个阶段,分段的依据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建设特点有关。第一阶段:水利恢复与小规模建设的时期(1950-1954年);第二阶段:大规模建设的初步兴起时期(1955-1957年);第三阶段:“大跃进”时期(1958-1960年);第四阶段:工程效益和质量稳步提升的时期(1961—1965年);第五阶段:“文革”时期(1966-1976年);第六阶段:巩固和提升现有工程效益的时期(1977-1979年),对这六个阶段的主要农田水利建设历史及阶段性的建设举措进行了概况性研究。第五部分论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成绩。对几项重要的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的成效进行了研究,这几种工程分别是自流灌区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库工程、农业井工程、提灌站工程。自流灌区的发展显著增加了农业灌溉面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控制住了大量农田的水土流失、建设了大量水库发挥了重要的蓄水防洪作用、机电井大大增加了水利对农田的保险作用、提灌站对农业特别是高山丘陵区的农业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田水利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研究,历经三十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使洛阳地区的农业灌溉面积大幅增加,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改良了大量农田的基本条件使农田的自身肥力大幅提升;有效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水利对农业保险性大大增加。第六部分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一些经验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如在建设中能根据具体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建设、注重不同工程之间的结合以提升整体效益、注重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建设、注重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等。一些不足之处有农田水利化程度较低、大量工程实际效益与设计效益相差较大、一些建成后的工程缺乏管理、大中型水库的数量较少以及水库质量问题突出、一些时期出现水利摊子铺的过大的问题。造成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工作中的人为失误。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高热流密度换热难题在诸多领域内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制约技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微结构热沉换热机构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高效的换热技术,是解决高
由于地缘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河北的发展都很关注。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曾多次到河北考察调研。胡耀邦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名卓越的领导人,对河北有着深
拼合柱广泛运用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体系中,其一般布置在墙体边角部、门洞口等重要部位,属于结构的关键受力构件。因此,掌握冷弯薄壁型钢双肢拼合柱的受力性能,研究其极限
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因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起动电流小、起动转矩大、效率高、调速范围宽等系列优点,目前已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车牵引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某些要求频繁起制动、加减速的运行工况下,开关磁阻电机因频繁制动运行而产生大量的能量损耗,因此开展开关磁阻电机再生制动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已针对开关磁阻电机再生制动提出了多种控
初任教师是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他们初出茅庐,不仅掌握着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且饱含着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期盼将自己的全部激情和所学都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们。而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为师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带动学生们参与课堂,是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但是小学初任教师由于实际经验不足等原因,在面对复杂的课堂管理问题时普遍感到困难,这样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小学
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开发楼盘也日渐增长。在国家住房宏观调控的政策下,房价逐步下降,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商的利润也逐渐降低。这就要求各开发
随着模式识别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工业现场的视频监控智能化分析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安全帽佩戴作为工业现场规范穿戴要求中的重要一项,能够有效地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基于视频监控下的安全帽智能检测技术实现安全帽佩戴与否检测及未佩戴安全帽人员的人脸识别具有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已有的深度学习理论基础上,研究复杂作业环境下的安全帽佩戴检
地震灾害是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是由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的人员伤害,因此怎样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现有的减震和隔震的方法很多,其中布
随着我国均衡教育政策的不断发展,公共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对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可与此不相配套
采用钢连梁连接的钢板-混凝土联肢组合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体系,相关理论结果与试验研究发现:相比起传统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该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可达到多道抗震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