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自媒体时代的中国,“人人都有麦克风”。媒体不再是话语权的主宰,公众获取、传播信息的方式日趋多元化,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为抢夺信息浪潮下受众的有限注意力,媒体愈发追求新闻真相的快速呈现。受众为在复杂的舆论场占有一席之地,便积极投身信息传播活动,坚持自己的利益诉求,发泄自己的主观情绪。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真相被切割的四分五裂,新闻事件报道“反转不定”,舆论态度被动地接受操控“接连反转”。美国著名政治家、专栏作家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生活在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中。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复杂的媒介环境取代了人们直接的生活体验,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态度。本文期冀通过“拟态环境”、“框架理论”两个视角,以2013至2016年4年的反转新闻事件为研究文本,全面而创新地透视拟态环境下反转新闻形成的复杂社会动因,并研究受众在这类新闻现象下相应的角色,以及该现象对受众认知框架的影响,最终从受众和媒体两方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为探索这一新近出现的新闻现象如何影响受众,遏制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提供帮助和启示。研究表明,“眼球经济”和经济利益成为反转新闻这一新兴的新闻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但受众在该现象中扮演着积极参与的传播者、发泄情绪的狂欢者、个人隐私的窥视者,无形中为该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帮手。在跌宕起伏的新闻事件中,逐渐形成“情感认同”、“盲目审判”、“思维定势”、“自我修正”的认知框架。在自我和媒体共同构建的框架中,受众表现为过度消费新闻事实,“屈从式消费”且多数人的理性缺失。提出受众应培养理性意识、提高媒介素养,媒介应回归专业主义并创新报道方式的规避措施。全新的理论视角,丰富的研究内容,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对于反转新闻中受众的认知框架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先行意义。且以解决反转新闻中受众认知框架的负面效能为目的,又具有非常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