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因论的学术类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Language Functions Revisited汉译为例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英译汉翻译实践的原文本节选自2012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anguage Functions Revisited(《语言功能回顾》)一书的第7-50页,节选部分主要围绕构建《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欧框》)的理论基础以及“能做表达”作为指导目标等内容展开。文本类型为典型的学术类文本,具有内容科学、严谨、专业,句式复杂、长难句较多,语言较抽象等特点。基于翻译模因论,译者本着强势模因、等效模因为主,变体模因为辅的原则完成了此次翻译实践任务。并在理解全书、得出译文的基础上,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译者希望此次翻译实践工作在助力推介《欧框》相关研究的同时,能提高自身对学术类文本的认识、拓宽翻译领域。本实践报告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该章主要概述了此次翻译实践任务采用以人工翻译为主,机器翻译为辅的必要性;介绍了此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框架——翻译模因论;概述了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展望。第二章为任务描述。该章主要围绕原语文本选材介绍、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原文本特点和翻译难点展开。第三章为任务过程。该章通过详细介绍任务分配、理论框架选择、平行文本借鉴、术语整理、个人翻译进度安排、文章翻译与校对六个环节还原了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第四章为译例分析。该章从四个层面,即句法/语法、语义、语用和其他层面展示了此次基于翻译模因论进行的翻译实践工作的完成情况。第五章为总结与反思。主要总结了译者在此次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得到的启示。
其他文献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农民打工热潮开始兴起,农民工群体形成,而他们的子女则留在农村家里,这样一来留守儿童群体产生。自2004年以来,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人口统计学、教育学、社会学到心理学都触及这一热点问题,但是更多的研究关注留守经历带来的短期显性负面影响,如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因为留守儿童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第一代
《舞舞舞》是村上春树继《挪威的森林》之后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其现实与虚幻交织的叙述方式与《挪威的森林》这种现实题材的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研究者认为这部作品对村上有着特别的意义。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已出版了6种译本,主要以林少华和赖明珠为代表,二者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其中,赖译本以其一贯的忠实直译风格使原作得到了尽可能的还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译现象,有些误译甚至反复出现。本文将《舞舞
在《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以下简称《标准框架》)中有关国家海关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合作,引申出了“经认证经营者”(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简称AEO)互认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便利当地企业和促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海关结合中国贸易的实际,于2017年牵头起草了世界海关组织《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实施指南》,该指南对推动AEO互认制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标准框
研究方法对于学术成果的发现和新理论的提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翻译是不同语言的学术成果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因此,翻译原文选自米尔德瑞德·帕顿与米歇尔·纽哈特联合编著的《研究方法解析》第一章,全面介绍了各类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方法的定义概念、实验方法以及应用。由于复合句频繁地出现在源语语言中,因此复合句的翻译策略剖析是本报告的重点内容。在源语文本中,复合句多为定语从句、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因此在本
健康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当健康的地位在人们的眼中熠熠生辉的时候,医疗事业是世界健康上升的阳光,很多人开始深深扎根于中医研究。作为一名中国人,作者对中医文化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中医学是一门融合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括哲学、科学、生物学等等。中医学中包含很多经典的中国文化,其中的宝贵内涵对于大自然和人类身体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逐渐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带来健康。因此
本篇报告的研究对象为笔者英译《金融四十人论坛月报》的翻译实践。实践中的源文本为金融论述文。该类文章兼具金融类文本的专业性,以及论述文要求叙述清晰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专业术语的使用,论述过程统一、连贯、重点明晰。而由于实践中的源文本由演讲转写而得,又使源文本具有口语特征,使翻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为复杂。论辩理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由马尔科姆·威廉姆斯(Malcolm Williams)提出,吸纳了论辩图式
当代绘画在面貌上和观念上都与之前的绘画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西方而言在观念艺术发生之初,绘画便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诸如摄影、影像、现成品、装置、行为等;在当下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信息的快速交流与发展,文化的多元化更是打破了绘画的单一标准,当代绘画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艺术家的自身认知和感受,而这些自身认知便来源于艺术家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下所获得的个体经验,这些个体经验的不同也造就了当代绘画的不同面貌。
翻译实践过程通常被喻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一比喻折射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不得不思考的一大问题:译文究竟应在多大程度上贴近原文?换言之,译者需要在翻译实践中展现何种程度的自由?从职业角度看,译者固然享有自由,但不能超越规矩,译者所彰显的必是负责任的自由。这就意味着译者要自觉端正自身的翻译伦理观,严格遵守翻译职业准则。唯有如此,译者方能更好地把握译文与原文的距离。新闻编译作为一种非文学翻译实践,要求编
本篇论文为口译实践报告,主要内容为分析笔者在“暴力与恐怖主义:阿拉伯伊斯兰思想的解读”讲座上的口译,口译形式为交替传译。讲座人艾哈迈德·布基里教授,是国际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文明专家,在世界文明对话、暴力活动与极端恐怖主义思想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将结合释意理论对此次口译表现进行分析。释意理论又称为“达意理论”,由法国著名的翻译学家达尼卡·塞莱斯柯维奇于1968年提出。释意派理论认为,口译是交际
沉浸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社会中各种电子媒介充斥着其概念。从影院到VR,沉浸技术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视觉机制与思维逻辑。绘画在众多新媒介艺术的沉浸性效果的面前显得式微苍白,影像成为人们认知和模仿的对象,绘画的内容形式上也深受其影响。在此语境下,合理地运用新时代的技术带来的新视角不失为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一个契机。因此,选择新媒体领域中的热门理论来热场渐渐冷落边缘的绘画,将沉浸性的概念引入对绘画的分析,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