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式封隔器关键部件的性能分析与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_xi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石油储备需求与日俱增,油田的开采工作越来越频繁,而且井下工作环境愈发恶劣,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应对更加复杂的油田环境,并合理地、高效地开采多层油田,这些都逐渐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对于多层油田的开发,普遍采用单管分采分注方法,而作为井下工作设备的核心,封隔器就格外重要,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对油田开采的效率。所以,对封隔器设计要求的提高成为必然。作为封隔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锚定结构在工作过程中起到支撑封隔器和锁定胶筒的作用。本文对封隔器锚定部分的实际结构进行了简化,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不同的卡瓦牙型、不同齿尖圆角半径的卡瓦模型进行分析,对比了同工况下,不同模型所对应的最大Von Mises应力。据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卡瓦牙型。最后,为了合理地设计卡瓦结构,又分析了卡瓦与套管咬合时咬入深度的分布规律。对于目前主流压缩式封隔器而言,其最为关键的部件是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的核心胶筒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封隔器密封效果,可回收性的好坏等。本文根据压缩式封隔器密封部分的实际结构,建立了相应的胶筒的力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胶筒工作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压力和与套管接触之后的密封效果。并利用ABAQUS/Explicit分析了胶筒在工作过程中的压缩距,以及与套管之间的接触应力,最后,为了更好地设计胶筒,着重分析了接触应力沿着胶筒轴向长度上的分布情况。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合理地设计锚定结构和密封结构,防止因材料选取的不当和结构设计不合理引发的失效问题,也可以避免因材料的选择要求过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压缩式封隔器关键部件锚定结构和密封结构进行分析,为压缩式封隔器的选材以及设计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其他文献
近百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大气以及下垫面的高强度干扰,全球气候变暖愈发明显,流域的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气象环节受到直接性的影响。降水和潜在蒸散发作为水文模拟最重要的气象输入数据,评价不同方法得到的潜在蒸散发量和降水数据的水文模拟适用性,对于揭示变化环境下流域产流规律具有重要价值,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非稳态”流域的水文模型参数时变特征,建立能够代表流域特征变化规律的模
故障树分析是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常被用来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查找系统薄弱环节以及指导维修和运行,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核能、化工、电力、机械等领域。在可靠性分析中,本文分别研究了传统故障树和动态故障树的基本方法和理论。针对传统基于割集的故障树分析方法其时间及空间的复杂度较高且不易编程实现,同时在分析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组合爆炸”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基于二元决策图的故障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海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不断的产生并被记录下来,对这些时间序列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例如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股价预测、商品零售预测等。鉴于时间序列在众多广泛应用中的重要性,许多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相继被提出,其中大多数是自回归生成模型,该模型在训练时使用真实的历史数据,但在预测时这些数据会被网络生成的预测数据所替代,导致模型在预测过程
随着金属表面陶瓷增强层强度的提高,其韧性急剧下降,这种强度与韧性相互倒置的关系制约着表面陶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因此改进材料的成型或制备工艺来提高表面陶瓷的韧性,并寻求一种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的研究手段来评价表面陶瓷的断裂韧性是金属表面陶瓷化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对预处理和热处理相结合的原位反应法制备的微纳米结构TaC陶瓷层的组
单晶碳化硅(SiC)材料具有熔点高、导热性能良好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在大功率、高频功率器件,如涡轮发动机组件、光学器件、太空望远镜等工业产品。由于SiC材料硬度大、脆性高,导致其加工工艺复杂、耗时长,且材料利用率低,严重阻碍了SiC材料的进一步工程应用。目前对于SiC材料,为了获得良好的加工质量,尽量在其塑性区域进行加工,该材料的塑性域加工处在纳米尺度,传统的宏观切削研究方法并不适用。因此,对Si
SiC单晶是制作高频、高温、大功率电子器件的最佳材料,常被用作GaN的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衬底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由于材料高的硬度和脆性,使得其加工过程(切割、研磨和抛光)非常困难,金刚石线锯切割技术以其切缝窄、环境友好、切片质量高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硬脆材料的切割过程中。本文通过线锯切割切割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实验及理论分析,发现对切割力影响最为显著的工艺参数是进给速度以及线锯速度,而进给
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问题密切关乎社会公共资源及居民安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但近年来发现,管道失效事故时有发生,且大多数为环焊缝失效。环焊缝中存在着大量的焊接工艺缺陷以及错边结构缺陷,是整个管道的薄弱环节。因此对管道环焊缝中的复合缺陷进行完整性安全评价迫在眉睫,这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对环境的破坏。本研究针对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大口径X80天然气管道,从断裂力学基本理论出
表面粗糙度是SiC单晶片金刚石线锯切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质量指标,其直接影响电子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此,本文对金刚石线锯切割SiC单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建模、仿真、预测与工艺参数优化。分析了SiC单晶的金刚石线锯切割机理,建立了材料去除率模型,讨论了线锯速度和线锯有效磨粒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试验设备及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几何的角度给出了预测金刚石线锯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把磨粒的突起高度
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常采用X65钢作为管线钢,其服役寿命为8~12年。但由于天然气运输一般采用湿气运输工艺,管道内会有一定量的水汽、腐蚀气体、腐蚀离子及微生物使管线钢发生严重腐蚀。各腐蚀因素耦合后在腐蚀过程中的作用权重是设计管线钢表面防护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高压反应釜模拟X65管线钢的实际工况条件,研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X65管线钢的腐蚀规律,揭示影响腐蚀的主导因素与相应的腐蚀机制。根据X65
采用原位反应法,以金属钽板和灰铸铁为原料,制备出微纳米结构碳化钽(TaC)陶瓷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SD)等检测设备对微纳米结构TaC陶瓷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纳米压痕连续刚度法对微纳米结构TaC陶瓷的硬度、弹性模量以及塑性变形行为进行了表征;利用纳米压痕实验结合有限元模拟及量纲分析的方法对微纳米结构TaC陶瓷材料的屈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