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转型期新闻记者的职业认同研究——以河南广电大象MCN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rejo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记者在新闻业的发展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同时他们也是媒体转型成果的直接受者。今天,互联网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传媒转型日益激烈,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事物纷至沓来,网络流量、粉丝数量、商业价值逐渐成为媒体的关注重点,利益至上的观念导致新闻记者逐渐进入媒体转型的“熔炉”,薪酬低、繁重的工作任务、巨大的职业压力以及被迫转型的内心矛盾,使他们在被动的发展中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自我迷失,新闻理想破碎,注重新闻记者的发展是当下新闻业亟需关注的问题。转型期的新闻记者职业认同代表记者对于转型期新闻业出现的新变化的认知状况。如“粉丝”、“网红记者”、“人设”等具有网络化特征的要素深入了解新闻记者的真实想法和职业现状,对处于媒体融合阶段的传统媒体和新闻记者都有益处。本研究以樊亚平学者的职业认同研究维度作为分析框架,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深度访谈法、个案分析法,以河南广电大象MCN机构的记者群体作为个案,分析职业认同现状。笔者从记者群体从业动机、职业情感和忠诚度、新闻职业认知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发现大象MCN记者群体由于专业对口、价值实现和新闻记者良好的社会形象而选择这一职业,但他们的职业情感并不高,现实与理想碰撞产生的落差感,职业倦怠感愈强,呈现出脆弱的职业忠诚。具体到新闻职业认知的角度,笔者从记者群体对职业功能的认知、新闻与记者的关系认知、受众角色变迁认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记者人设、粉丝的出现使记者的工作职能发生改变。记者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是本文分析的重点。笔者发现,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这一群体存在着多重身份的交织,意见领袖、新闻民工、“网红”和“带货主播”等,而记者对于不同身份的或支持或怀疑的态度也表现出转型期的记者处于尴尬的境地。最后,笔者从生存状况、媒体转型以及个人就业动机的角度提出了职业认同存在的困境,并建议个人提高适应能力,媒体改善从业生态,社会给予认同和人文关怀以改善现状,以期更好地助力媒介变革中的新闻记者顺利转型,适应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
其他文献
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为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我国有着绵延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一直是我国全面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5G、AR等新兴科技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文化发展也随之发生变化。文化发展逐渐形成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逐渐与创意产业相融合产生文创产业,代表了消费者需求和产业形态的演变。文创产业的出现并不代表着文
学位
目的建立同时定量检测己二酰肼(adipic acid dihydrazide,ADH)和N-(3-二甲基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N-(3-dimethylaminopropyl)-N′-ethylcarbodimide,EDAC]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实现多糖蛋白结合物(肺炎球
期刊
社交媒体时代利用截屏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社会化的传播形式。截屏技术最初来源于屏幕摄影,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新技术的优化升级,在各类电子软件层面即可一键实现截屏并将获取的文本信息即时存储或图像化传播分享。新媒体环境下截屏技术逐渐摆脱单一的屏幕摄影技术形式,它作为摄影技术的再媒介化形式,以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融入到人们的媒介化生活中,参与社交活动信息传播的全过程。本文结合私人领域公共化的进程
学位
博物馆作为城市认同的构建者,通过搭建文化媒介空间和打通各大传播渠道,以藏品作为中介对外传播信息,连接个人与城市,唤醒受众的个人记忆与城市的集体记忆,激发认同的想象空间,促发受众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促进受众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建构自我与城市的同一性。本研究以开封博物馆作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开封博物馆在传播中如何促发和强化城市认同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开封博物馆作为开
学位
文化记忆是民族自信心建构的基础,是民族力量凝聚、民族身份建构的关键。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依靠技术、观念等抽象的表现形式。把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以感知到的记忆,才能保证文化的持续传承。在国家文化复兴、文化自信和国际化传播的大背景下,电视文化节目在文化记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储存民族文化的作用,可以说是民族的“记忆相册”,它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把集体记忆、社会风俗、情感认同等物质和精神内
学位
开封城墙始建于唐,至今已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功能和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最早表现为显著的军事防御功能,建国后人们对城墙的保护与传承意识逐渐提升,城墙的文化功能日益凸显。开封古城墙作为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开封独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千百年来已衍变为醒目的文化符号,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以开封古城墙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传播学相关知识,深入剖
学位
针对厦门国际悦海湾酒店工程34层圆形观光平台结构悬挑长度大、作业高度高、施工荷载大的施工难点,创新借鉴桥梁工程的挂篮法,利用主体结构已有的钢结构桁架体系作为受力点,设计出安全、经济的高空悬挑结构下挂施工平台。通过该下挂施工平台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保证了悬挑结构的施工质量。
期刊
城乡关系是指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近代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导致乡村和城市文化的分化并延续到现代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一体化发展让这种趋势得以消缓,这对于城乡发展尤其是文化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由于生产力、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乡村的现代化进程稍显迟滞,城乡关系失衡的局面仍较为突出。城乡关系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进
学位
近年来媒介与数字网络技术在乡村的普及和发展,推动了我国数字乡村的高速发展,数字网络与媒介正在深刻改变着“三农”。考察农村居民的媒介素养现状,发现农村居民在媒介素养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国家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农村居民利用媒介与网络技术实现更好的发展。本文选取了农业大省河南省东部的杞县农村地区作为考察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大研究方法,从媒介接触与使用、媒介认知、媒介参与、媒介评价以及媒介质疑与监督
学位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推进,乡村家庭中年长一辈由于文化层次较低与身体机能的下降,独立地适应媒介环境变得困难,不如年轻一代能够迅速反应并适应环境的变化。年轻一代拥有新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容易与家庭中的年长一辈产生隔阂,进一步加剧数字代沟。在数字媒介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年轻一代向年长一辈施教的“反向社会化”现象,在乡村家庭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不得不承认家庭之间发生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乡村家庭代际关系因互联网的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