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前处理及染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绒属于天然的蛋白质纤维,具有轻、薄、暖等特性。长期以来,羽绒主要是作为羽绒服、羽绒被等纺织品的填充材料,产品的附加值不高,随着透明多彩羽绒服的出现,其羽绒服五彩绚烂充满着时尚与个性化的特质,但是彩色羽绒服的关键是羽绒的染色。羽绒由于表面含有一层不溶于水的淄醇和三磷酸酯的双分子层的细胞膜,这层细胞膜具有较强的拒水作用,因此羽绒染色时存在染色固色率不高、染色牢度差以及纤维易损伤,影响其保暖性性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对羽绒前处理及染色工艺进行研究探讨。本文首先介绍羽绒的结构性能;其次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羽绒进行去油脂处理及采用H2O2对羽绒进行漂白处理,最后采用酸性染料和毛用活性染料对羽绒进行染色。本文重点研究了羽绒染色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运用Langmuir、Freundlich、Nernst三种吸附模型对酸性红染料上染羽绒的染色热力学进行研究以及利用一级、二级动力学速率方程对酸性红染料上染羽绒进行染色动力学研究,力图确立较为合理的染色工艺条件。主要研究实验结果如下:羽绒的结构性能研究。羽绒是以绒朵形式存在,截面呈椭圆形的皮芯结构,且皮质层较为紧密,厚度也很不均匀;芯层呈泡状结构,排列较为规则,部分的芯层内部存在着空洞结构,这些空洞形成的空腔结构,使得羽绒具有轻质保暖的特性;同时在相同条件下羽绒保暖性和蓬松性都优于羊毛纤维。羽绒的前处理研究。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H2O2对羽绒进行去油脂和漂白处理,结果表明: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1:1复配,60℃条件下保温60min条件进行去油脂,经过去油脂处理后羽绒的白度达到52.78,上染百分率由37.76%达到96.53%;漂白的工艺为:H2O2用量为40m L/L,处理的p H值为4-5,处理温度为70℃-80℃,经过漂白处理后的羽绒白度达到61.23,保温率保持在65.28%。羽绒酸性染料及毛用活性染色性能研究。采用酸性染料及毛用活性对羽绒进行染色处理,酸性染料上染羽绒合理的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液p H值为4-5,室温入染,以1℃/min加热至80℃,保温60min。与羊毛相比,羽绒的上染百分率高于羊毛,但是K/S值却低于羊毛。毛用活性染料上染羽绒较佳的染色工艺条件为:元明粉40g/L,室温入染,以1℃/min升温至80℃,保温80min。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前处理后的羽绒无论是采用酸性染料还是毛用活性染料均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及保温性较好。酸性染料在羽绒上的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型,以离子键的形式在羽绒上发生吸附;且吸附是吸热过程,提高染色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吸附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吸附量提高,亲和力增大,酸性染料染色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其他文献
中国旅游业正在迅猛地发展,为了吸引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越来越多的资料需要翻译成英语。主要论证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旅游资料翻译的可行性,讨论了该理论指导下旅游资料
目的:通过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进行筛查,来观察MoCA中文版在VCI诊断过程中的有效性;比较MoCA与MMSE的敏感性;
分析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I/O保护机制,实现了一种普通用户的程序直接进行I/O端口输入/输出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创建服务进程启动应用程序,使普通的应用程序以SYSTEM用户身份运
本文主要从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用途和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等方面介绍了南方红豆杉这一孑遗物种,调查分析了南方红豆杉在歙县的分布情况及管护现状,并提出了南方红豆杉的保
<正>牙列缺失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调查,65岁以上老年人患牙列缺损者在美国为26%,欧洲为15%~78%,印度尼西亚为24%,中国为11%。牙列缺失后,由于咀嚼功能的丧失,牙槽
马克思视域中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 ,是在生产和交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的。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体系中 ,作为实践内在要素的交往范畴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这样造成了
21世纪是一个创业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大学生创业如何把握时机非常重要。大学生或选择在校创业、或选择休学创业、或选择毕业即创业、或选择就业后再创业,应根据自
医院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围绕人力资源开发的文化,是人性、人文服务的文化。指出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和永恒的竞争力,是实现医院制度与医院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证,是医
阐述了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并通过简图来表示出原理的示意图。举出了常见的导航系统.总结了世界范围内惯性导航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其中重点介绍了国内导航的发展路程。而
突发公共事件在对社会生活造成物质破坏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公众的心理,而这种对公众心理造成的影响将会反过来恶化其不良局势。因此,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