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美学三种研究视野之对比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中国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我们知道,如果能够深化中国园林的美学研究,是能够借此途径更好地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针对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现状,即研究视角广泛、研究成果众多及围绕园林当下价值和意义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等,从宏观上将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园林美学研究成果给予整体性地总结与反思,并依据研究者们不同的园林观,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即依据由不同的园林观所决定的不同的研究视角:将园林视为艺术品,并从艺术学角度出发的“艺术视野”;将园林视为建筑物,并从建筑学视角出发的“建筑视野”;将中国园林视为审美环境,从环境美学视角出发的“环境视野”。本文根据“园林艺术”、“园林建筑”与“园林环境”三种研究视野来设计全文的内在逻辑和结构框架,根据不同学者的不同研究视野及成果,将宗白华、陈从周、金学智、彭一刚、汉宝德、伯林特等中外知名学者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从而具体阐释中国园林研究的三种不同视野(或模式),并尝试进行对比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当某种视野被广泛采用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研究取向时,这种研究视野就变成了一种研究模式。因此本文将“研究视野”与“研究模式”视为可以互换的术语,根据具体情况斟酌使用。本文共分三大部分,分别为导论、正文(六章)、结语。正文部分又可依次分为园林艺术研究视野(第一、二、三章)、园林建筑研究视野(第四、五章)、园林环境研究视野(第六章)。其要点概述如下:导论部分。对本文所使用的“园林”概念进行定义,并从中国古代园林观、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园林研究(含园林美学)的研究现状、环境美学的兴起所带来的崭新的环境观入手,对与中国园林美学有关的研究方面给予阐述,同时针对现有研究成果及现实困惑,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的美学研究为立足点,通过古今纵向比较及二十世纪以来有代表性学者观点之间的横向比较,融会贯通,试图在较全面地把握过去百年中国园林美学研究代表性成果的基础上,概括、梳理各种园林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成果,分析其利弊得失,并将研究目标定位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研究的三种视野的归纳、对比与分析,对中国园林在概念上给予综合、归纳,使之明晰化、立体化,对园林进行再次定位,使中国园林美在理论上给予再确认。园林研究视野一:园林艺术。第一章研究艺术模式的第一个代表人物是宗白华。他在中国古代园林理论家及实践家等诸多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园林称为“园林建筑空间艺术”,比较充分地揭示了园林的复杂特性:既是建筑,又是艺术;既是艺术,但又不是一般的艺术,而是空间艺术。简言之,尽管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短语,但是,它的中心词依然是“艺术”,它启发后来的研究者将中国园林视为艺术品来研究。可以认为,宗白华在中国园林美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领路人的作用。本文第一章结合宗白华的文艺美学理论研究了他的园林美学思想。第二章研究艺术模式的第二个代表人物陈从周。与宗白华不同,陈从周提出中国园林是“综合艺术品”,侧重分析园林所包含的各种艺术门类,如绘画、文学、书法,园艺等,强调园林作为一个艺术品的综合性特征,强调欣赏园林必须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他的研究表明,中国园林在构成要素上是主要由建筑、山水、花、木等诸多要素组合而成,其目的在于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虽然陈从周提出动观、静观两种园林欣赏方式,且强调游园的重要性,但其对中国园林的欣赏,也是意味着对这些艺术门类的逐一欣赏、综合欣赏,最后的落脚点,仍然是着眼于中国园林综合艺术品这一特性上。第三章研究艺术模式的第三个代表人物金学智。与宗白华、陈从周一样,金学智也将中国园林视为综合艺术。他的特点在于,从回应全球生态危机的角度,站在当代生态学、生态美学的高度,根据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念所包含的生态意义,将中国园林称为“生态艺术典范”。他的代表作《中国园林美学》一书多次提及“生态”问题,认为中国园林是一个生态艺术,尤其重视园林中由花草树木所带来的绿色功能,认为它能够颐养身心。但是,由于金学智对生态的理解上不够深入,缺乏当代生态艺术的参照,所以,他的研究还显得比较粗糙。特别是,中国园林是否具有生态价值,不同的学者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特别注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就尖锐批评中国园林,认为中国园林代表着反生态的“小脚美学”。这些尖锐的批评促使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反思中国园林的生态性质问题。园林研究视野二:园林建筑。这种研究视野分别侧重对园林建筑空间结构的分析和园林建筑文化观念的分析,其代表性学者是彭一刚和汉宝德,他们研究的共同点在于其园林研究的立足点是相同的,即侧重园林建筑这一维度,视园林为一种有着艺术性的建筑物。第四章以彭一刚园林美学研究为例,通过分析其建筑美学及其园林美学专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分析在园林建筑研究视野下的园林空间美:即以现代建筑理论成果观照中国古代园林,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园林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并结合园林组成要素各自在形式美中所起的作用,给予详尽的解释,同时配以图示,给以人直观性理解。由此看出,彭一刚使用现代建筑的空间理论,从传统的造园手法入手研究园林建筑空间美的构成,这一独特的园林研究视角为园林美学研究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研究思路,与刘敦祯、陈植、童寯等人的研究成果相比,他园林美学研究的贡献在于:使得把园林视为建筑物这一研究的传统视野得以延续,同时在方法上借鉴现代建筑理论成果分析园林空间,把园林空间的安排用现代建筑理论的分析方法总结出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示范性,使得我们对园林美的感受不只是既可意会,并且还能够得以言传,有一定的创新与突破,其价值在于让理性地分析园林空间美成为可能。第五章是关于研究园林建筑视野的第二位代表人物汉宝德。汉宝德认为,中国园林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与其他普通建筑一样体现着中国文化特质,甚至是能够暗示生活全部的、具有包容性的实质性建筑物。他认为,中国的建筑是关乎人生的建筑,因为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特性,其宗教观念淡薄、家族观念至上,加之现世主义的生活方式,使得中国建筑与生活当下密不可分,建筑物在生活中便只是一种工具和象征,它既不从属于艺术、也不归类于科学。因此,他侧重对园林这一空间建筑物做一整体性把握,偏重对其物质、精神功能的综合分析,同时分析其物质、精神功能背后的文化特质,挖掘出园林形成过程中的“反自然”这一特性,给予深刻、客观的评析。第五章结合《汉宝德谈美》来理解其美学思想,然后重点分析其著作《中国园林:物像与心境》,进而理解作为建筑师的汉宝德在看待中国园林时的独特视角。如他从中国园林建筑的构成要素入手,找寻其背后的文化源头,梳理中国园林文化观念形成的脉络,挖掘中国文化中“天人相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认为中国园林究其本质是反自然的特性,有其冷静客观的一面。园林研究视野三:园林环境。第六章研究的第三种视野,也就是环境美学视野,它将中国园林视为一种“审美环境”,强调人与环境相融的“环境观”及以此相应的“交融模式”给中国园林美学研究带来的启发。这种视野由美学学者伯林特提出,他强调园林游赏人在园林游赏时的当下、即刻的体验,即身体感官体验和精神陶冶,这种以主客交融的环境观,区别于之前主客二分的环境意识,对中国园林研究有着一定的促进与推动作用。相对于园林艺术视野与园林建筑视野的研究成果丰厚、成熟,稳定,园林环境视野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是这种崭新的环境观念,无疑给中国古代园林在当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给园林艺术模式和园林建筑模式的研究成果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生长的契机,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园林美学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语部分对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的三种视野的研究价值进行了论述:园林艺术视野中,明确了园林与各种艺术门类的关系;园林建筑视野中,明确了园林与其他建筑门类的关系;环境视野中,明确了园林作为人建审美环境的独特性。它们共同作用,对于中国园林的特征给予明晰。然而,这三种园林研究视野并非是截然对立的,从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的总体看,它们在相互区别的背后也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有其互补的一面,并且前两种模式可视为第三种模式即园林环境模式的基础和前提,是园林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简言之,这三种视野或模式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互补性。总之,本文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于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对比与反思,对中国园林概念给予综合、归纳,使之明晰化、立体化,对园林进行定位,将过去一个世纪的中国园林美学研究概括为三种视野(或模式)。通过对中国园林的美学研究视野上的分析比较,总结、反思过去几十年间的中国园林的美学研究成果,深化了对于中国园林特性和审美特征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深化中国园林的美学研究奠定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逐渐增长,临床工作者对老年人的疾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综合性医院中所收治的老年人的疾病及其特点,做好统计分析,在防治措施上提供参考,对老年人的
中国文化是世界仅存的自史前时代一直绵续至今的古老文化体,其文化遗产形态复杂多样,既有多民族在广大地域空间的互动融合,又有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时间纵深维度。探索和重建中
介绍了扩频通信中抗窄带干扰的频域方法,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门限检测和干扰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基于高斯分布的确定门限算法和基于指数分布的自适应门限检测算法,给出了算法
目的根据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中的运用,探究利用科学的处方分析,提高中药房药学的整体服务水平。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中药房的60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60张重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白芷、吴茱萸、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芷治疗组、吴茱萸治疗组、川芎治疗组、西比灵治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用胃苏颗粒治疗,对照组用多潘立酮片治疗。结果:腹痛、腹胀、反酸、嗳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1978年我国年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1988年为1180.2元,1998年为5425.1元,2008
随着新生代员工逐渐走入工作岗位,企业的管理思维需要根据这些心理和行为上都与上一代员工不同的新人而有所改变。面临市场经济带来的激烈竞争,企业需要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沿海省份,如浙江省率先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强省。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