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维廉诗歌美学特殊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066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国诗学》等著作为代表,华裔汉学家叶维廉在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中积极以道家美学精神溯源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特质,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开辟出了独特的中国诗学研究道路,集中体现为将中国传统古典文论概念与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平台上进行互通。从技术层面上说,中国古典文论研究在叶氏道家美学主张下被概括成“以物观物”一说,在其研究中反复强调,成为了他所有研究展开的基础。然而,国内外对其“以物观物”一说之研究存在着简化或误读的倾向,以王文生为代表的人部分学者竟认为叶氏的“以物观物”说客观上完全消除了主观性。针对类似存在问题,本文拟将叶氏的“以物观物”视作一种模型,从理论之提出、源流以及功能等角度对其进行检视,辨析评判叶氏理论。本文首先从叶氏《中国诗学》等著作中摘取“以物观物”之有关论述,结合语境分析其美学内涵、表达策略、相关概念等;并特别关注了叶氏在表述中的矛盾之处,为后文对模型的定性张本。其次,本文从“以物观物”四字本身入手,先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其字源,再按照叶氏之理论逻辑上溯老子、邵雍典籍之相似概念,进行哲学意义上之梳理、对比,以考察叶氏理论的历史渊源。最后,从叶氏最为推重的王维山水诗歌文本出发,考察叶氏“以物观物”的客观性、合理性以及代表性等问题。通过上述多方面的细致考察,本文最终将叶氏“以物观物”模型定性为主观产物,对叶氏的研究方法及意义,在经过多种视角考察的基础上也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本文认为,叶维廉进行中国诗学研究,仍是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出发点,因而,中国诗学在其研究中,成为了英美意象派和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之代言。从这个意义而言,对叶氏研究的再研究,对于整个海外汉学研究的视角和动机等宏观问题的考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台湾作家桂文亚是当今海峡两岸少儿散文创作的重要代表之一,桂文亚的少儿散文作品集较多,但细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童年回忆性作品;一类为少儿旅游散文作品;一类为夹
宗法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丁玲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背景因素。本文以宗法文化为视角,结合性别研究方法,对丁玲农村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谱系进行梳理,展现丁玲
拟古是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手段,汉魏晋文学中,这一现象非常突出。汉魏晋时期,诗文效仿古人风格形式而创作的模拟之作随处可见。汉代的拟楚辞和拟大赋,及魏晋六朝的拟古辞现象可谓
杨争光作为新时期文坛上的新写实作家以及当代著名的影视编剧,长期以来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但是将这些评论性的文章简单的归纳发现,对杨争光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他小说主题、叙述
黄道周一生诗歌创作内容丰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漳浦文集》中共收录其诗歌703题,共3000多首。黄道周诗歌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精神,诗歌自然流露出儒学思想,有继承宋明儒学
“一包到底”模式是指高炉出铁、铁水运输、铁水脱硫及向转炉兑铁等过程均使用同一个铁水包,中途不倒包。作为一种高效的铁钢界面模式,“一包到底”模式目前已被首钢京唐、重
DG公司是一个特大型的钢铁企业,正在稳步实现规模扩张,以提升综合竞争力。而钢铁行业是高耗水量行业,DG钢铁公司在扩张其生产规模过程中,为谋求将来的生存空间,决定响应国家
互联网已成为当代人民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正变为一种全民化的舆论工具。近年来,网络舆情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到人民的关注度也越来超高。因此如何有效管理网络舆情是目前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通过传统的压缩原材料、燃料、设备和劳动力成本取得更高利润的空间日益减少,于是人们把目光转移到被称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合理化上来。然而
音乐的发展需要通过传播和交流以及学习等方式得以实现,音乐传播需要一定媒介。当前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播媒介逐渐具有多元化和信息化等特点,在我国古代传播途径构建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