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幼苗和籽粒大小性状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iva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大约1万年前在新月沃土驯化以来,大麦(Hordeum vulgare L.)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并被广泛用作动物饲料、粮食、潜在的健康食品以及麦芽和酿造工业的主要原料。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球耕地的日益减少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提高大麦产量和改善大麦品质仍然是当前大麦遗传研究和育种计划的重要目标。幼苗性状是大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籽粒大小是大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我们对大麦幼苗及籽粒大小性状的遗传和分子机理却知之甚少。探明大麦幼苗和籽粒大小性状的遗传特点和生物学机理对于大麦高产优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个包含122个株系的大麦DH群体(“华矮11”ד华大麦6号”)为基础材料,利用已构建的包含1894个SNP标记和68个SSR标记的整合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用水培法获得的该群体21个幼苗性状及连续三年评估的9个籽粒大小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主要结果如下:1.大麦幼苗性状的QTL定位
  为探明大麦幼苗性状的遗传调控,我们利用水培的方法评估了大麦DH群体的21个幼苗性状,基于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水培条件下的21个幼苗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在17个幼苗性状中共检测到了70个QTL,而第二叶叶长(SELL)、第一叶叶宽(FILW)、第三叶叶宽(THLW)和第四叶叶宽(FOLW)等四个性状未检测到QTL。这70个QTL分布于除4H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01%-77.78%的表型变异。在2H、3H和7H染色体上鉴定了10个多效性或紧密连锁QTL。其中,位于2H染色体651.53-652.51Mb(Vrs1位点附近)的多效性或紧密连锁QTL对主根数(MRN)、幼苗鲜重(SFW)、茎叶鲜重(SLFW)、茎叶干重(SLDW)、第一叶叶面积(FILA)、第二叶叶面积(SELA)、第四叶叶面积(FOLA)和第二叶叶宽(SELW)等8个幼苗性状均产生影响,可解释12.05%-30.50%的表型变异,为影响幼苗性状的主效QTL,我们推测Vrs1基因可能对幼苗性状具有多效性作用。
  2.大麦幼苗性状的QTL动态表达
  为探究不同发育阶段幼苗性状的动态遗传规律,我们对叶龄(LAG)、苗高(SH)、幼苗鲜重(SFW)、最大根长(MRL)和主根数(MRN)等5个幼苗性状进行了4个发育阶段(发芽后的第13天、第20天、第27天和第34天)的动态QTL分析。在除4H和6H染色体外的5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42个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分别为LAG的6.03%-73.86%、SH的5.49%-24.90%、SFW的7.85%-32.39%、MRL的8.08%-16.23%和MRN的7.71%-31.28%。对这4个发育阶段检测到的42个QTL进行随发育阶段变化的动态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幼苗性状的QTL均呈现出随发育阶段变化的选择性表达,即一些QTL仅在某一阶段对相应性状产生影响,还有一些QTL在多个发育阶段持续对相应性状产生影响。我们在2H、3H和7H染色体上鉴定了9个可至少在两个发育阶段持续表达的位点,包括SH的2个、SFW的2个、LAG的1个和MRL的4个。这9个位点在不同发育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的发育影响。
  3.大麦籽粒大小性状的QTL定位
  为揭示大麦籽粒大小性状的遗传基础,我们对千粒重(Tgw)、籽粒长度(G1)、籽粒宽度(Gw)、长宽比(Lwr)、籽粒面积(Ga)、籽粒周长(Gp)、籽粒直径(Gd)、籽粒圆度(Gr)和籽粒的密度因子(Ffd)等9个籽粒大小性状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评估,利用基于SNP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这9个性状进行了五种不同方法的QTL分析。在所有7条染色体上鉴定了9个性状的60个可靠QTL(同一性状的QTL可在多年和多种方法中被重复检测到),其中Tgw7个、G18个、Gw9个、Lwr7个、Ga9个、Gp6个、Gd6个、Gr4个和Ffd4个。单个可靠QTL可解释0.75%-70.03%的表型变异,LOD值范围为3.42-80.98.。此外,我们还鉴定了27个调控籽粒大小性状的QTL热点,分布于除6H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上。
  4.大麦籽粒大小性状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为探索不同谷类物种间籽粒大小相关基因的遗传对应关系,我们从不同谷类作物中搜集了148个与籽粒大小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94个水稻基因、40个玉米基因和14个小麦基因。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我们从112个其他谷物籽粒大小相关基因中鉴定出164个大麦直系同源基因。在这164个大麦直系同源基因中,33个被推定为调控大麦籽粒大小性状的潜在候选基因,表明其他谷类作物中的籽粒大小相关基因在大麦中可能仍具有与之相同或相似的保守功能。此外,我们还搜集了38个与大麦产量相关的基因以探究其是否对籽粒大小性状具有多效性作用。结果发现,有12个产量相关基因被推定为影响大麦籽粒大小性状的潜在候选基因,表明大麦产量相关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籽粒大小。
  本研究基于已构建的大麦高密度遗传连锁图,通过多种作图方法的QTL分析揭示了大麦幼苗和籽粒大小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供了潜在的候选基因,这些结果增强了我们对大麦幼苗及籽粒大小性状遗传基础的理解,为高产优质的大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单体异源染色体附加系(MAALs)是作物育种中物种间转移有利基因和性状的重要桥梁材料,也是解析供体种基因组、探究物种亲缘关系的重要工具。前人通过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2n=38,AACC)与药用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2n=14,II)的体细胞杂种与甘蓝型油菜的连续回交,一方面培育出雄蕊心皮化的甘蓝型油菜“菘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inap CMS
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分布种植最广、经济价值极高的谷类作物之一,其产量和面积在禾本科作物中一直居第四位。高产、优质、多抗一直是大麦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然长期的驯化选择,特别是经过近代育种和集约化种植,使得大麦不少有益等位基因丢失,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出现了遗传基础狭窄和基因同质化等问题,已成为实现主要育种目标的瓶颈。一年生野生大麦(Hordeum vulgare ssp. spontaneum)是栽
学位
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对环境响应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环境条件及生理状态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不同的钙信号,而植物可以通过一系列钙离子感受器及下游蛋白来实现对钙信号的解码。已有研究表明,CBL-CIPK介导的钙信号转导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特别是对离子稳态的调控。然而由于CBL和CIPK家族成员在功能上的冗余,其众多潜在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掘。糖作为植物最重要的代谢产物,其
学位
细胞质雄性不育作为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单一,提高油菜产量、解决胞质利用单一性问题至关重要。Nsa CMS与当前的Nap CMS、Ogu CMS、Pol CMS、Tour CMS系统均不相同,是一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sa CMS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目前已实现三系配套,有望利用该系统组配出优良的
学位
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世界最早被驯化的第四大谷物之一。在大麦中,冠层叶,尤其是旗叶是提供碳水化合物生产的主要来源,在灌浆期间,旗叶和倒一叶贡献整株植物80%以上的初级营养物质。解析大麦不同叶片形态性状的遗传机理,可以为大麦高光效和理想株型品种的选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大麦产量潜力的遗传改良有促进作用。籽粒灌浆是决定大麦籽粒发育进程,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复杂动态生理过程,并且与
学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食用植物油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占有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花生单产是满足我国植物油日益增长需求的重要途径。种子大小对花生产量影响最大,是衡量花生单产的重要指标,对提高花生单产至关重要。  本课题前期以中花10号与ICG12625进行杂交,通过多年自交,构建了一套高世代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并利用简
学位
植物在生长发育中面临多种逆境胁迫,并进化出了调控多重逆境胁迫与生长发育的信号网络。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GbWRKY1是我们前期从棉花中鉴定到的一个响应黄萎病菌侵染的基因。已有的研究发现,将其异源转化拟南芥后能调控拟南芥低磷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GbWRKY1可以绑定JAZ1的启动子并激活其表达,从而实现同步调控抗病性和生长发育。本
学位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全球气温的逐年升高,棉花的产量受到高温胁迫的威胁越来越严重。高温胁迫对植物生殖器官的影响要远大于营养器官,且雄性生殖器官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高于雌性生殖器官,所以高温胁迫下的雄性不育更应受到关注。因不同的高温类型会引起不同的雄性不育表型,为了分析不同高温类型导致雄性败育发生的机理,我们设置了四种温度组合条件(白天常温/晚间常温,NN;白天高温/晚间常温,HN;白天常温/晚间高
学位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是继大豆和棕榈后的世界第三大植物油的来源。提高种子含油量(Seed Oil Content, SOC)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的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品种种子含油量在40%左右,比国外的优良品种低3-5个百分点。育种家手中已经收集到大量含油量超过50%,甚至达到60%的种质资源,因此,培育高含油量、适合推广种植的优良油菜品种有巨大的潜力。植物种子中的油脂合成和积累是一个复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在全世界粮食产量中排名第三。水稻生产长期依赖于大量的化学肥料,然而这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水稻等约80%陆生植物共生互作协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磷(Pi)等营养元素,因此提高AMF与水稻共生效率是减少化肥施用量的重要途径。本课题基于该科学问题,针对水稻与AMF的共生调控进行研究。首先,我们对不同水稻品种的AMF定殖效率进行比较,发现在接种AMF后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