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巷道顶板状态监测的光纤传感器技术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巷道顶板坍塌问题十分普遍,而且破坏十分严重,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很有必要对巷道顶板结构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测,实现坍塌事故的早期预报。光纤传感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应用也比较广泛,具有灵敏度高、本质安全、耐高温、耐腐蚀、抗电磁干扰、性能稳定等优点,可以测量压力、温度、位移、加速度、湿度等物理量,这些显著的优点使其非常适合煤矿井下的安全监测,因此日益受到煤矿安全监测领域的广泛关注。基于上述讨论和分析,本文以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为基础,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大量程顶板离层位移传感器,并且建立了一套巷道顶板状态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巷道顶板离层位移量,进而对顶板稳定性进行安全预警和评估,预防煤矿巷道顶板事故的发生,本课题的研究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验对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巷道顶板状态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巷道顶板事故的特征与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学模型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类型的矿井巷道模型,并对巷道顶板的应力和变形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巷道顶板变形的机理,确定出巷道顶板受力和变形最大点的分布。(2)针对光纤传感基本理论进行研究,提出适合矿井巷道用的新型光纤传感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大量程顶板离层位移传感器,研究传感器关键部分的结构参数及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传感器的结构和形式。(3)设计了巷道顶板实验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近似模拟实际煤矿巷道顶板情况。设计了巷道顶板状态监测上位机软件,实现远程监控与测量。(4)设计并搭建了巷道顶板状态监测系统,将监测系统应用到设计的巷道顶板实验模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顶板离层位移测量实验,并对传感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处理。最终系统的测量范围为50mm,分辨力为1mm,灵敏度为231pm/mm。本文设计的巷道顶板状态监测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可以对巷道顶板状态进行实时有效地监测,为巷道顶板事故的预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下一步研究中应考虑将本文设计的监测系统应用到实际工程场合,并进行现场检测,促进其实用化,以期为实际工程中巷道顶板事故的实时监测与预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高精度A/D转换芯片、高性能DSP芯片、PCI总线接口组成的高速采集传输卡的方案。该系统方案由两个主要模块组成:采集模块和传输模块。采集模块的核心是DSP,在系
VXI总线是适应测量仪器的紧凑的模块式结构的一种总线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用LabVIEW语言开发的多路数据采集模块VXI-MIO-64EX-10、任意波形发生器模
针对更好地设计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现场的监控软件这一要求,本文着重从数据通信和图像显示两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应用软件和现场设备的通信方面,课题采用了 OPC 这
金属部件上涂镀覆盖层,因其明显地改善了材料表面的抗磨、抗蚀等特性,故在各工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覆盖层厚度的精确测定不仅是优化涂镀工艺的基础,也是表面层质量评价的关键。非破坏性测厚虽有射线、超声、磁感应、电磁涡流等多种方法,但对薄金属镀层厚度的检测,采用涡流法无疑是最有效的。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薄金属镀层与基体金属各种特性对阻抗曲线的影响,得出了金属镀层厚度与阻抗曲线的关系,建立了涡流测厚
本文对人工嗅觉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电子鼻系统的软、硬件构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探讨.利用金属氧化物SnO气体传感器阵列,结合数据采集系统完成了气味检测系统的设计.
气固两相流被广泛应用于高炉煤粉喷吹的气力输送过程,通常采用电容法对气固两相流相浓度进行测量。现有电容式相浓度测量方法中,以固相介质介电常数不变为前提,当固相介质介
本文的主题是移动站位置与姿态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在星地联合测轨试验中,精确测定移动站位置姿态参量是试验能够正常进行的先决条件,由于移动站的机动性特点,其位置姿态参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海底石油管线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生命线,其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海洋工程的发展和海洋生物的安全。随着深海技术的发展,浮动生产系统(FPSO),新
高精度定位平台标定技术是对高精度平台的定位结果进行测量和分析.高精度定位平台是MEMS精密作业装备中的关键部分,主要实现装配过程中的纳米级精度和分辨率的精微调整.随着M
本文以江苏省激光研究所委托“超高浓度粉尘检测报警装置”项目为背景,研究用不扩束激光进行粉尘粒度分布在线测量的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 首次提出采用不扩束激光的颗粒群衍射光强分布信号测定粉尘粒度分布的新思路,从理论上证明了颗粒群的衍射光能量角分布在时间累积和空间累积上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传统的前向光散射角分布测试方法,建立了不扩束激光粉尘衍射光角分布实验测量装置。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