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间商业化出版再探:书商余象斗及其商业出版活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z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中后期,印刷出版业出现了由讲求质量到讲求数量的转折,书籍已成为市场上贩卖的文化商品,以营利为目的的坊刻事业竞争尤为激烈。万历年间的建阳书坊在这一时期追逐利润的风气最盛,建阳书商余象斗及其书坊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有关余象斗前人已经有所研究,但这些研究均局限于余象斗的家世姓氏、生卒年及其所刻书籍的版本讨论,而很少将其放置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深入探讨,有关其生平事迹、书坊规模与特色、读者定位、运作方式以及社会文化意义方面的论述,即便有所讨论,也都失之于简单。   本文试图借鉴书籍史的研究方法,以余氏宗谱、现存余象斗所刻书籍为主要资料,通过梳理这些书籍的内容、版式、序言及插图等信息,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印刷文化背景,进一步研究余象斗的生平、社会角色及出版活动,并将探讨其书坊的运作规模及特点、商业操作策略及社会文化意义。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时代背景,即万历间书籍业的新变,及此阶段建阳书籍业的发展大势及特色;第二章在简单梳理余氏家族的出版规模及特色之后,主要探讨余象斗的生平及出版实绩,其中重点突出余象斗的社会关系网络与丰富的社会角色;第三章则侧重于余象斗刻书活动中具体的读者定位、编纂特色及商业操作策略;最后总括全文,论述余象斗商业性刻书活动的社会文化意义。   本文认为,余象斗是万历建阳最为成功的书商之一,书籍出版业使他在科举仕途之外,另走了一条亦儒亦商、名利双收的成功路途。正是通过书籍出版活动,余象斗在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也提高了其社会能见度。在社会活动上,余象斗是一名精明的书籍生意人,但在身份认同上,余象斗则更倾向于“士”而非“商”。其人及其活跃的编写、评点及出版活动,也展现了明代市井文化的活跃与公共话语空间的存在。   余象斗的书坊是万历间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坊刻的典型:拥有一定的规模和相当成熟的运作模式,有着自觉的读者定位与编纂策略,以多样化策略广泛吸引各种阅读人群,并灵活运用各种商业策略增加书籍卖点,拓宽书籍销路。他刻的书籍虽然质次价低、俗字连篇、文辞拙劣,却与当时的社会思潮相呼应,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着通俗文化的传播媒介,尤其对闾巷庶民的文化、教育普及与推广颇有贡献。余象斗的商业出版,同时在推进通俗文学的发展、民间日用知识的文本化,以及保存社会生活、民间文化史料等方面,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所出版的书籍,满足了明中后期社会深层嬗变中正蓬勃扩大着的新兴阅读群的需求,也是明代中后期文化领域商业化的一个例证。  
其他文献
话语与话语理论问题是在2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的语境下出场的。本文在西方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背景下,遵循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来讨论20世纪西方话语理
沿怒江大峡谷行进,如果没有当地人的着意指点,外人绝不会想到,怒江两侧不少裸露的高耸蓝天的山岩,竟是由宝贵的大理石构成。当地干部日前索性对记者称,怒江大峡谷实际是条大
阳城方言中的副词,大致包括两种:一是阳城方言里有、普通话里无的副词,这些副词说法和普通话不同,有的甚至差别很大,用法有的大致相同,有的也有差别。本文论述的主要是这部分
学位
结合锚网喷支护在大面积治理边坡稳定中的应用实例,对该技术适宜范围、技术特点及经济技术指标作较详细分析,并通过实践提出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本文包括三个部分。前有引言,后有余论,中间为正文。   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介绍孙德谦之前,《史记》被研究和被接受的概况;指出前人研究《史记》存在的不足,引出孙德谦对
手机的用途越来越不只是为了通话,从拍照、MP3、小型PC、掌上电脑到操作系统,移动设备将呈现给用户更多富有创意与实用的功能。驱动这些装置的软件日趋复杂,并越来越多地汲取
对不同变形量的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形态及冲击疲劳性能进行了观察与探讨 ,结果表明 :在 0~ 40 %的变形范围内 ,白口铸铁的变形量越大 ,碳化物破碎越严重 ,其冲击疲劳性能越好
主观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之一,它反映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主观量”是语言的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带有主观的感受、态度和评价意义的量。它是现代汉语中一种
中国石材生产一向是难于做出定量描述的。若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年开采量是6百万吨,而根据较宽松的分析数据,年开采量已经超过了2千5百万吨大关。考虑到各种制约条件所带来的困难,
选用6个数量性状和23个质量性状对滇蔗茅野生资源的表型变异、多样性及聚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12.72%~22.38%之间,最大的是田间锤度,为22.38%,其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