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恢复系YR1中BT型育性恢复基因遗传分析与定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杂交籼稻,杂交粳稻的生产应用相对滞后,推广面积仅约占粳稻种植面积的5%。BT型粳稻恢复系遗传基础狭窄及所配制杂交粳稻结实率不如常规粳稻高,使得杂交粳稻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表现,是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因素之一。进一步拓宽恢复系的遗传基础,提高恢复系的恢复力有利于BT型杂交粳稻的发展。目前大多数BT型粳稻恢复系利用的恢复基因均来自于籼稻品种IR8的Rf1,恢复基因来源单一。因此,进一步发掘BT型育性恢复基因对于恢复系的遗传改良及高结实率杂交粳稻的选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利用BT型广亲和不育系真系秋光A及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与256份籼粳三系材料测交,鉴定其测交F1的小穗育性,同时在Rf1定位区段内筛选出与Rf1紧密连锁的标记STS10-16、STSh-7对这些三系材料进行检测,筛选出11份未携带Rf1并对BT型不育系具有恢复力的材料。在此基础上,选用其中恢复力最好的YR1构建遗传定位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取得结果如下:  (1)考察六千辛B/YR1F1与BT-六千辛A/YR1F1植株的自然小穗育性分别为89.37%、91.22%,表明YR1对BT-六千辛A具有正常恢复力。  (2)BT-六千辛A//六千辛B/YR1三交F1群体,自然小穗育性呈连续分布,在<10%及>80%处呈现两个峰值;以自然小穗育性30%为为育性划分标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值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的3∶1分离比,据此推测YR1带有2对主效的BT型恢复基因。  (3)利用BT-六千辛A//六千辛B/YR1三交F1群体内不育株对恢复基因进行定位,进一步证实YR1中带有2对恢复基因,分别位于第8、第2染色体上。对YR1中第8染色体上的恢复基因精细定位并测序,结果表明与已报到的9311中HL型恢复基因f6等位序列一致。YR1中第2染色体上的恢复基因为新基因,暂命名为Rf20(t),并最终将其定位在10.32~10.7Mb物理区间内。  (4)以日本晴A为轮回亲本,以f6与Rf20(t)为供体基因,构建BT型、HL型、WA型3种细胞质的BC3F1同质恢复系,鉴定其花粉形态及自然小穗育性,结果表明,单个f6或Rf20(t)对BT粳稻不育系具有良好的恢复性;Rf6和Rf20(t)都不能恢复WA型粳稻不育育系的育性;f6对HL型粳稻不育系具有良好的恢复性,但Rf20(t)基本不能恢复HL型粳稻不育系。
其他文献
信息公开与档案保密的内容具有同源共生性,与档案保密的形式具有矛盾相生性.在高校信息公开制度下,高校应利用时差关系处理信息公开与档案保密工作,利用适度原则把握信息公开
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同志,最近到南通市为新闻函授学员讲课,我抓住空隙在南公园饭店访问了他。“艾老师,在您给函授学员讲课之前先给我们上一课吧。” People’s Daily report
学位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 geogram that captures richer features to represent the objects. The spatiogram contains some moments upon the coordinates of the pixels corresponding to ea
1 Introduction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 ontology is a model of (some aspect of) the world that introduces the vocabulary of a particul
学位
染色体倒位是指正常的染色体某一区段的DNA序列发生180°颠转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虽然染色体倒位会抑制连锁基因间的重组,但其在物种形成、适应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