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良性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了[1]。随着病理学技术的进步,RDD病例报道也不断增多,该病可同时累及淋巴结外不同部位,甚至单独发生于淋巴结外而不伴有淋巴结肿大,结外最常累及的部位是皮肤和软组织。单纯的皮肤受累者称为皮肤Rosai-Dorfman病(Cutaneous Rosai-Dorfman disease,CRDD),本病较为少见[2],临床以散在病例为主,本研究首先查询我院近8年诊断的9例CRDD患者,同时查阅中文文献中报道的CRDD病例报告,统计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情况,总结并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这一少见疾病的认识。第一部分皮肤Rosai-Dorfman病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研究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2019年诊治的CRDD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所纳入的9例CRD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9例患者中,患者全部为中国籍,男1例,女8例,发病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89岁,诊断时病程2-18个月,平均病程6个月。居住地:农村2例,城镇7例。诱因:1例患者发病前有染发后搔抓史,余8例患者无明显诱因。伴随疾病:2例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1例患者有缺铁性贫血。皮损表现为丘疹结节型3例,浸润斑块型5例,肿瘤型1例。9例患者组织病理表现基本相同,真皮表现为组织细胞和炎症细胞形成的弥漫性或结节状浸润。3例患者完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例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阳性、CD68阳性、CD1a阴性。结论: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较少见,中老年患者易发,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发病前无明显诱因,皮损表现为红色结节、斑块,组织病理和(或)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该病目前治疗方法多种,但预后较好。第二部分文献复习研究对象:以“皮肤Rosai-Dorfman病”、“皮肤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为检索词,“Search ALL”为检索条件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筛选出1997-2019年间与CRDD相关的病例报告。方法:统计分析国内文献报道的CRD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94例CRDD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6例,男:女=1.04:1,发病年龄从13岁到84岁不等,平均发病年龄为45.7岁,诊断时病程平均为15.1个月。64例患者表现为多发皮损,30例患者表现为单发皮损。丘疹结节型最多见,共42例患者;其次是浸润斑块型,共41例患者;肿瘤型最少见,只有11例患者。皮损颜色以红色为主,可见暗红色、红色、淡红色,部分表现为黄色或者皮色。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例可有瘙痒、压痛。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面部,其次是躯干、四肢。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90例有组织学表现的描述,其中组织细胞增殖存在于真皮内有77例患者,进一步扩展至皮下组织有13例患者。有60个病例对表皮进行描述,其中表皮正常23例,萎缩变薄19例,增生肥厚9例。组织细胞胞浆内出现炎性细胞称为“伸入运动”,在82例病例里有描述,可见吞噬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偶有红细胞和核碎片。典型病理表现为组织细胞出现在混合炎性浸润的背景中,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偶有中性粒细胞和稀有的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的重要步骤,三重(S-100-CD68-CD1a)免疫染色最常见,94例患者组织细胞S-100表达强阳性或阳性,CD1a表达均阴性,其中93例CD68表达阳性,仅1例患者表达阴性。获得其中75例患者的治疗信息,患者接受了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口服或皮损内注射类固醇、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冷冻疗法等。皮损完全消退方面,手术切除是最成功的治疗方法,其次是联合疗法,包括手术、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冷冻、放疗等相互联合治疗;皮损缓解方面,口服或注射激素效果最好,其次是联合疗法、药物治疗。4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其中2例患者皮损无变化,1例患者显示皮损较前加重,1例患者皮损较前好转。结论:皮肤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其他文献
张佳胤是明代“嘉靖后五子”之一,也是巴蜀历史上难得的文学与政治兼擅的文化名人。他的诗文创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借古鉴今的创作主张;二是才法兼备的诗歌理念;三是古心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及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并分析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8年来我院就诊并经超声检查
背景: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亚型,而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MES)在临床上对于提示LAA型脑梗死风险的增
目的:酒精依赖是当今社会一个严峻问题,对酒依赖个体引起躯体及精神障碍,导致较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本研究通过对酒精依赖和健康对照组的GRIK1基因、KLB基因、AUST2基因和GR
背景:肝细胞核因子1b(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β,HNF1b)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因子,分布于肝细胞,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研究发现HNF1b减少肝脏脂质含量,抑制脂肪细胞分化
元好问作为金元时期的诗词巨擘,其词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在元好问词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创作分期、词学理论、接受论等方面输出了一些成果,但在其他
目的:应用3D(Three-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制作组合式骶髂关节体外置钉导板治疗骨盆骨折,并与传统透视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骨折进行疗效分析对比。方法:导板制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骨折均发生胸腰段(T11-L
工程岩体普遍承受三维地应力,静应力可以改变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而改变应力波在岩石中的传播衰减特性。本文利用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红砂岩试件进行应力波传播试验,基于不同的静应力加载方式,定性分析了三维静应力对岩石应力波传播衰减规律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相互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空冲试验测定了入射杆及透射杆的应力波波速,对比入射波与透射波,发现二者应力波波形重合且幅值一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呈现波动性和随机性,电力电子技术已成为缓冲随机能源和电网稳定能源矛盾的关键技术。其中,电压型逆变器是一种重要电能变换装置。对于逆变器的响应速度、控制精度、跟随性能、抗干扰性能和稳定性能,在电路拓扑一定的条件下,控制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本文以单相电压型逆变器和三相电压型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围绕负载电流前馈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电压单环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