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士人群体对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ha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农业知识更多的是由士人通过实践总结形成系统的农业知识,尽管老农在古代是重要的农业知识拥有者,但他们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士人不管是出于治国安邦、个人兴趣、治家之用,把历代的农业知识撰写成了农书,成为农学历史的主体。这些士人有人把它们称为农学家。这些农学家们从不同的途径获得了农业知识,又通过不同的途径把农业知识传播出去,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尤其在古代信息传送如此落后的情况下。可以说士人达到了自己人生追求,虽然没有通过仕途造福于天下,但通过传播农业知识,也造福了当地百姓。而农书的撰写同样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农业遗产。首先,在传统社会,士为四民之首。明清之际科举制的发展与成熟导致士人数量剧增,从而群体开始分化,从事不同职业的士人增多。而一些中下层士人则开始以耕读为生,一边在乡里讲学,一边从事农业生产,这种现象在太湖地区大量存在。文章以马一龙、陆世仪、张履祥等为主要的线索,描述了耕读的现象和社会背景。其次,介绍了太湖地区士人主要的农业思想和技术措施。太湖地区在明清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业技术水平领先于其他地区。马一龙、陆世仪、张履祥等撰写的农学著作集中反映了当地技术和农学思想所达到的水平。江南中下层士人对农学以及农业经营思想的系统阐发,为传统农业留下了宝贵的农学知识与经营知识遗产。目前为止,已有多名学者研究这些农业技术知识,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其中农业技术已经详细备至,方方面面。所以对文章研究以三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写作有很大帮助。这部分作了技术、因地制宜、水利、经营等四方面的总结。再次,文章以马一龙、陆世仪、张履祥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他们将自己农业知识传播出去的途径。通过书信方式,在地缘范围内传播了自己的各种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和方法。在血缘上教授自己的家人农业知识,耕读传家。由于明清交游结社兴盛,这也是这些士人介绍自己农业技术的手段。其他训导门人,教授技术等方式都是文章主要介绍的传播农业技术的方法。马、张、陆在形成农学思想与经营思想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这些农业知识。最后文章介绍了明清农书撰写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而太湖地区是重要的农书撰写地区,出现了大量著作,很大一部分是中下层士人的成果。这些农书对当时的农业知识传播和地区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明清太湖地区的农书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内容上特点鲜明。之后又说明了这些农书撰写者农业知识的主要来源,从而从源头进行挖掘。
其他文献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作为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越来越注重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及其过程的研究,通过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过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作为基础资源的土地,各种形式的浪费与闲置等不合理利用现象相当严重。为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定贯彻落实“十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农技员的推广行为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结果,也影响到我国农业科技的现实水平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文以农技
本研究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作为研究对象,以1980、1990、2000、2010年四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湿地七种用地类型,通过
枣庄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相继颁布实施之后,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政府在合作社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
现代园林要求绿化、香化、彩化,植物配置提倡季相变化。彩叶植物以其独特的色彩,不但填补了观花淡季的空白,而且彩色叶子可组成不同的图案,产生更艳丽动人的效果,起到调色板
植物油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也是食品工业重要基础原料,其供给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油料种植业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进口贸易的发展
随着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加大,我国农村土地一直承载着社会保障功能,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但由于现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缺陷不断凸显,土地的社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锌(ZDMA)和甲基丙烯酸镁(MDMA)对丁腈橡胶/胶粉(NBR/WR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中,ZDMA和MDMA能够明显的使交联密度增加,提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流域面积达11547平方公里,流域内水资源非常丰富,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然而,由于洪涝灾害和水体污染等原因,导致四湖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