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ABCC2基因敲除及其介导的Cry1Fa抗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作为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威胁着我国玉米的安全生产。长期以来,我国的亚洲玉米螟治理以化学防治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却带来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与我国相当,达3500万公顷,其中80%以上为Bt玉米。Bt玉米的种植大大减轻了欧洲玉米螟等靶标害虫为害,同时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靶标害虫对Bt毒素的抗性进化直接威胁Bt玉米的可持续控害效能。虽然Bt玉米在我国尚未商业化种植,但加强亚洲玉米螟对Bt毒素抗性的研究,可为将来制订定Bt玉米的预防性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依据。ABC转运蛋白ABCC2作为靶标昆虫的Bt受体之一,在Bt Cry毒素的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在多种鳞翅目幼虫中发现ABCC2基因突变可导致其对Bt毒素Cry1A或Cry1F产生抗性。本文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实现亚洲玉米螟ABCC2基因敲除,测定了其抗性谱和抗性遗传方式。研究结果明确了亚洲玉米螟在Cry1Fa抗性中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 Bt毒素的作用机制,为转Bt玉米的毒素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亚洲玉米螟ABCC2基因的克隆和时空表达特征利用棉铃虫ABCC2基因序列在亚洲玉米螟转录组中对比,获得其中两个同源性最高的片段并组装成3927bp的序列,经RACE技术获得3’端和5’端非编码序列,得到亚洲玉米螟ABCC2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序列共4014bp,其开放阅读框编码1337个氨基酸,具有ABC转运蛋白典型的序列特征。通过多个昆虫的ABCC同源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物种间的基因进化关系显示本研究获得的OfABCC2基因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ABCC2基因亲缘关系最近。OfABCC2基因时间转录水平定量分析表明,卵期OfABCC2的表达量最高,是蛹期的165倍;在幼虫期1龄、3龄和5龄OfABCC2的表达量分别是蛹期的32倍、37倍和144倍,显著高于除卵期以外的其他龄期。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不同组织间的测定结果表明,OfABCC2在前肠表达量最高,是脂肪体的187倍,中肠次之是脂肪体的80倍,在后肠和马氏管中略有表达,分别是脂肪体的10和3.3倍,说明该基因主要在亚洲玉米螟幼虫肠道表达。2.亚洲玉米螟ABCC2基因的敲除及纯合品系的建立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靶向OfABCC2基因的sgRNA和Cas9注射入NJ-S敏感品系的新鲜卵内,将G0代成虫与敏感品系成虫单对杂交获得G1;对G1代个体OfABCC2基因型进行无损检测,将缺失8bp杂合子个体群体杂交获得G2;对G2代个体OfABCC2基因型进行无损检测,将缺失8bp纯合子群体杂交获得亚洲玉米螟ABCC2基因敲除纯合品系,命名为OfC2-KO。与对照NJ-S品系相比,此基因敲除品系在第4个外显子上存在8个碱基的缺失,该缺失突变导致翻译261个氨基酸后即发生提前终止,预测其表达的截短蛋白仅包含12个跨膜区中的前4个跨膜区,不能组装成有效的功能性蛋白。3.亚洲玉米螟ABCC2基因敲除品系对Cry1Fa抗性的遗传分析生物测定显示,基因敲除品系OfC2-KO对Cry1Fa敏感性大幅度降低(>>300倍),对Cry1Ac和Cry1Ab敏感性也有一定程度减弱(8.1倍和3.6倍),对Cry1Aa和化学杀虫剂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说明OfABCC2基因敲除直接导致亚洲玉米螟对Cry1Fa毒素的高水平抗性,并对Cry1Ac和Cry1Ab产生低水平抗性。将OfC2-KO品系与NJ-S敏感品系进行正反交实验,测定杂交后代在诊断剂量下的死亡率,结果显示Cry1Ac处理后的h值均为0,Cry1Fa处理后的h值分别为0和0.02,说明OfC2-KO品系对Cry1Ac和Cry1Fa的抗性遗传方式均为隐性遗传。将基因敲除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F1代进行自交得到F2代,分为Cry1Fa区分剂量处理存活组和不处理组,分别检测基因型,根据F2代个体OfABCC2基因的基因型与抗性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明确了OfABCC2基因缺失与Cry1Fa抗性完全连锁。
其他文献
弗兰克氏菌与沙棘等非豆科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增强了沙棘抗旱、寒、盐等非生物胁迫。比较分析沙棘根系和根瘤内细菌的多样性差异有助于深入揭示植物-微生物互作机制;比较分析沙棘根系和根瘤内弗兰克氏菌的多样性差异,有助于揭示共生机制。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H和可溶性钾是影响沙棘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构建的重要因子采集自辽宁、山西的沙棘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比采集自陕西的样品高。放
黄瓜是我国主要蔬菜之一,水果黄瓜因其表皮光滑、口感甜脆及营养价值高,近年来备受大众青睐。‘南水8号’是南京农业大学葫芦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实验室培育的一种新型水果黄瓜品种,果实较以往迷你黄瓜长,品质优良,丰产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新品种的推广需要大量繁种,制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黄瓜未形成一套应用广泛的完整制种体系,需要针对不同品种而配套特定的制种技术。南水8号为杂交种,其制种技
绣球菌为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新型食用菌,含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麦角固醇等多种活性成分,而多糖因其良好的药理作用,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目前绣球菌多糖活性与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子实体上,难以满足研究开发应用的需求,菌丝体多糖的提取、结构与活性分析技术尚不完善,影响绣球菌多糖的深度开发利用。本文通过筛选对比不同来源的绣球菌菌株,系统研究了绣球菌发酵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并对其结构和活性进行分析,为绣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又称为塞内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中文翻译名称又有塞内卡谷病毒、塞尼卡病毒和塞内加病毒,是造成猪水疱病影响我国养猪业一种新型重要病毒。SVA感染可引起仔猪突发死亡和育肥猪嗜睡、厌食、口鼻部和蹄部出现囊泡、溃疡、结痂等症状,给养殖业出口带来一定影响。自2015年中国广东首次报道猪场感染SVA以来,我国湖北、黑龙江
本试验以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在课题组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以来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试验期内测定人工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氮、磷的输入与输出,计算其氮、磷收支,明确人工湿地的去污路径;评价人工湿地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并从氮、磷收支的角度分析不同时期人工湿地净水效能波动的原因;测定沉积物在不同时期氮、磷赋存形态的变化与水—沉积物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初步探究氮、磷
肉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成为广大消费者饮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肉及肉制品的加工生产中掺假问题频繁发生。质谱、PCR、红外光谱、高光谱等技术是目前肉及其加工制品掺假检测常用的方法,但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仍然需要开发出能够对肉类掺假进行定性定量鉴别的新技术,以弥补现存方法的不足,满足市场监管的需求。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其形成的不同结构的N
香葱(Allium ascalonicum)在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热风干燥脱水干制,但干燥效率低、产品品质差;在实验研究中主要为真空冷冻干燥,但真空冷冻干燥成本高难以大范围商用。联合干燥作为研究热点,可利用不同干燥技术的优势,达到降低干燥能耗、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本课题以香葱为原料,分别研究干燥技术对香葱叶和叶柄干燥特性及产品品质的影响,优化获得香葱叶微波联合热风最佳干燥工艺,建立其干燥动力学模型;
自古以来,牛奶在人类饮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而普通豆子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添加豆类成分的牛奶,特别是添加芸豆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添加豆类成分强化的乳包括奶牛、水牛、山羊和骆驼乳,它们为有益健康的微生物提供了重要的营养物质,延长了最终产品的货架期、提高了抗氧化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如何获得开发酸奶的最佳条件;添加芸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各地先民因地制宜发展了类型众多的传统特色农业系统,凝结着先民的智慧结晶,影响深远。位于江苏腹心位置的里下河地区自明清以来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明代以前里下河地区是“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国家财赋重地;明清之际,黄河南下夺淮以及明清政府的治水活动而带来的各种灾害接踵而至,里下河地区首当其冲,变成了泛滥成灾的洪水走廊。无数耕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
麦麸(wheatbran,WB),是小麦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多用于饲料和酿造行业。麦麸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也是优质植物蛋白的来源之一,此外,还含有烷基间苯二酚、黄酮和酚酸等多类活性物质,具备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消炎等生理功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肥胖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麸皮来源丰富,但因其口感苦涩粗糙而降低了面粉的食用品质,造成了优质资源的浪费。目前,麦麸改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