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速影响下的节奏声学关联物研究——以英式英语、上海话和沪腔英语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qz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音学和音系学领域,语言的节奏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一重音计时型和音节计时型。长期以来,实证研究并未对节奏类型的严式二分提供力证。随着节奏指标的出现,这一争论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节奏指标,即,通过公式量化言语中辅音与元音的变异程度,对语言的节奏类型进行分类。以%V和△C这两项节奏指标为例。%V指语句中元音时长所占的百分比;△C则指语句中辅音时长的标准偏差。用节奏指标评判语言的节奏类型虽己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实际上,我们仍然无法系统地对语言的节奏类型进行分类,这是由于之前的节奏研究中,常常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一一语速。如果语速发生变化,语言的节奏声学关联物是否也会受到影响呢?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考察:(1)语速如何影响语言节奏类型的划分:(2)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检验现有节奏指标的可靠性。
  本研究主要进行两个声学实验。实验一,正常语速条件下,考察节奏指标将如何对语言进行节奏分类;实验二,不同语速条件下(即,慢速、常速和快速),进一步考察节奏指标又将如何划分语言的节奏类型。本研究涉及的语言主要是三种语速条件下的英式英语、上海话、北京话(对照组),以及,上海腔英语和北京腔英语(对照组)。涉及的节奏指标.除了上文所述的%V和△C,还有元辅音的PVI变异指数(即,语句中相邻元音单元或辅音单元的时长差异)及元辅音varco系数(即,语句中元音时长或辅音时长的标准偏差的归一计算)。
  研究发现:(1)语速与节奏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语速加快时,所有节奏指标结果均有显著下降;在语速减慢时,节奏指标的结果存在上升变化,不过此变化幅度小于语速加快时的变化幅度,具体表现为,在语速加快时,%V、辅音PVI指数、辅音varco系数,以及△C等四项指标的变异程度,远大于其在语速减慢时的变化。(2)语速发生变化,对元音和辅音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语速加快时,辅音类的节奏指标,如辅音PVI指数、辅音varco系数,以及△C,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而元音类的节奏指标则无明显变化。(3)不同语速条件下,英式英语和北京话(控制组)的各个节奏指标的结果较为一致,分别表现出了典型的重音计时型和音节计时型的节奏特点。而就其他语言来说,本研究所涉及的节奏指标难以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类。
  基于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评判语言节奏类型的节奏指标易受语速影响。辅音类的节奏指标会随语速变化而变化,而元音类的节奏指标则不易受语速的干扰。同时.本研究再次证明,在语言节奏类型的归属问题上,不应采取严式二分的分类方法。最后,语速不同,元辅音的变化也各不相同。这一现象,或受元音省略等语音现象或音系规则的影响,应从语言的音节结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本框架,从其三个子系统即态度,介入和级差资源,分析特朗普推特中含有“中国”或“中国人”推文及其评价资源的分布情况。本文也关注特朗普在针对中国的推特中如何运用语言来传递其个人价值判断,以及如何评价人,事,物。  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是最主要的部分,主要关注说话者的感受,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判断以及事物鉴赏等,分别对应态度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即情感,判断和鉴赏。介入系统反映的是说话者参
学位
语言类型学作为当今三大语言研究范式之一,着眼于寻求人类语言背后所隐藏的共性规律。传统的从属连词研究局限于个体语言内部,类型学视野下的从属连词研究则要关注跨语言的连词类型、语序和隐现特征,以及与其他参项之间的蕴含关系。本文以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汉语和英语中的状语性从属连词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讨论了它们在形态特征、句法功能、语义功能、隐现特征、关联模式、语序类型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并对其背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莫斯科生活五年以上,有长期居留许可或获得俄罗斯国籍的中国人。笔者于2017年3月前往莫斯科,与十余位中国移民进行了深度访谈。基于对其中十位成年男性移民的访谈记录,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对莫斯科中国移民的文化适应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  生活在莫斯科的中国移民基本分为学生、个体贸易商、中资企业代表、俄资企业雇员等。本文从他们的职业身份、语言学习、人际交
学位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与之而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方面的进步,还有城市化进程的加速。19世纪中期的英国在世界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随之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然而,城市化给英国带来的不只是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飞速发展还招致了一系列问题,即“城市病”。  作为城市化的先行者,“城市病”也最先出现在英国,后来几乎出现于世界各大城市,几乎所有大都市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人口
学位
译者地位及其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研究所要攻克的难点,也是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作者在回顾了不同翻译学派下译者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后,勾勒出译者主体性变化的图示,并分析译者主体性变化的原因。译者主体性从语文学范式下的自由发挥,发展到科学主义语言学派参照下的限制与忽略;而在文化转向后又逐渐由凸显上升到过度发挥。但都无法避免在单一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走向极端。然而,这也是国外翻译研究在
本论文的切入点为美国大城市市区非裔美国人与郊区白人之间由于空间隔离所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问题。本文选择底特律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市区与郊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以及导致这种教育资源不均的深层因素。为此,必须先审视在整个教育体系背后一直起到推动作用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教育历史背景,再进一步研究美国国内整体的教育和改革。与此同时,本文认为,选择一个特定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更好地突出问题所在,找到各项因素(如
学位
词汇是语言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对于词汇习得研究的热情居高不下。这种高涨的研究热情,从近三十年间,词汇习得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上可见一斑。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词汇并非是通过刻意学习的方式获得的。换言之,在二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附带习得的方式获
学位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完成了四部小说,即《教师》(1857,创作于1846年)、《简爱》(1847)、《谢利》(1849)以及《维莱特》(1853)。她的作品主要取材于自身经历,因此除《谢利》以外,其他三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是教师。自小说出版以来,女教师形象自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研究或是挖掘女教师境遇的社会及个人成因,或是分析该形象所反映的女
济慈的一生十分短暂却又命运多舛,可他却为世界留下瑰丽的诗作。尤其是他诗歌中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对死亡的想象,一直都备受后人的关注。虽然对济慈诗歌中生存与死亡的研究作品络绎不绝,然而,从现象学角度探讨济慈诗歌中的生存观和死亡观的分析作品却不太常见。本文借用了海德格尔现象学中“在世”的基本理念解释济慈诗歌中“死亡界限”与“向死而生”的观点。本文以新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埃尔金大理石雕像》、《秋颂》、
语用标记语是具有指导话语理解的程序性意义的话语成分,不会传递话语的命题意义或语义意义。前人研究常聚焦于well,infact,however,instead等语用标记语。近年来,有学者挖掘let’s作为语用标记语的用法,但是相关分析大多从历时的角度展开,研究let’s是如何从实意词let加上其补语us的组合演变成语用标记语的。尚未有研究单独将语用标记语let’s作为研究对象并展开共时研究。本研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