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西南边疆危机的报刊舆论参与研究(1880-1935)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e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近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传播媒介,报刊既能够制造、引导舆论,又能够反映、放大舆论。自报刊媒介在中国传播、发展以来,就开始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边疆危机事件中。梳理报刊媒介如何参与、介入边疆危机事件的过程,有助于探察报刊舆论如何影响近代中国的历史,从中管窥传播媒介如何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本研究通过两条主线展开。一是,以报刊媒介的发展作为主线,选择晚清民国时期发生在西南的典型边疆危机事件,较为系统地考察报刊如何参与其中,如何对事件产生影响,分析不同时期边疆危机事件舆论导向的变化。二是,探讨历次西南边疆危机事件中,舆论参与的过程、阶段性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媒介运用智慧。综合考察报刊媒介对中法战争、片马事件和班洪事件的参与过程,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认为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在地化,大致经历了从“贱民莠业”,到动员改革和革命的“利器”,再到“开启民智”的发展过程。从“中法战争”到“片马事件”再到“班洪事件”,是报刊在逐步发展中,对边疆危机事件的影响逐步强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边疆危机事件的舆论导向有所不同。其次,在不同的边疆危机事件中,报刊媒介的作用存在差异。中法战争中,西方报刊的作用占据主导。具体表现为,对中国政府而言,报刊媒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获取西方信息的渠道、对外交涉,以及潜在的社会动员作用。对法国政府而言,主要是在国内进行社会动员、政治宣传,对外获取情报和进行舆论博弈等几个方面。片马事件中,沿海地区大众报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报纸对片马事件的报道和阐释,将一隅之地的危机上升为关系国家存亡的危机。在班洪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云南民众借助报刊强力呼吁,使事件获得政府和民众的关注和重视。借助国内报纸的力量,班洪事件从矿产资源之争,重心转向国防之争。第三,报刊媒介的发展,为民众参与边疆危机事件提供了重要平台。报刊媒介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知识分子阶层可以通过报刊发表政见、表达诉求。从中法战争、片马事件乃至班洪事件的舆论参与过程,可以看出民众对事件参与的程度变化。中法战争中,受信息传播的限制,较难考察边疆地区民众对事件的反应。片马事件爆发时,云贵总督、云南省谘议局通过电文分别将信息传递至各省督抚、各省谘议局,呼吁各级政府关注片马事件。班洪事件爆发时,佤族、云南士绅、知识分子等群体,都通过报纸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政策建议,组织地方外交后援会,为班洪事件奔走呼吁。舆论对中法战争、片马事件,以及班洪事件的参与,体现了边疆地区民众对边疆危机事件的影响由弱至强的过程。第四,报刊媒介的发展,为政府应对边疆危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代以来西方报刊在中国的发展,使国内信息的传输模式逐渐发生变革。边疆危机的应对,不仅仅局限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法战争爆发时,国内报刊正处于艰难起步阶段,向清政府施加的舆论压力有限。至20世纪初,大众报刊业激增,民众的政治参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刊媒介的发展和成熟,是对中国传统权力模式的一种变革,对政府应对边疆危机增加了新的影响因素。同时,随着对报刊媒介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政府同样也开始运用舆论的力量。如利用报刊进行国家动员,通过国内舆论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涉,为政府应对边疆危机带来了积极影响。第五,报刊媒介对边疆危机事件的参与过程,也是传播媒介对国民“国家”“区域”观念的培育和固化的过程。西方国家对中国原有的藩属体系的解构,以及对中国边疆领土的蚕食,进一步刺激了政府及国民忧患意识的产生。在历次西南边疆危机事件中,知识分子不断强调边疆与区域、边疆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借助报刊媒介的传播、教化功能,使这些观念深入人心,为维护国家的边疆安全与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边疆研究是考察近代中国由传统天下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重要领域,而近代铁路因其与边疆危机的关系紧密正逐步成为边疆研究的重要切入点。19世纪后40年,中国的边疆危机愈演愈烈。清廷按照“由腹达边”的原则修筑了一批国防铁路干线,以期支援边防、拱卫中央,通过军事固边使边疆成为维护内地安全的屏障。进入民国后,随着时局的变化,以及现代边政学的兴起,国人意识到开发治理边疆、促进边疆发展和民族融合是缓解边疆危机
期刊
<正>高阶思维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续编故事,激发合理想象”“开展讨论,发展求异思维”“换位思考,开发创新潜能”等策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实现深度阅读。续编故事,激发合理想象。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根据表达需要对某些情节轻描淡写,甚至略去不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扩充或填补这些情节,进而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如传统篇目《木兰诗》中只简单提到
期刊
笔者对全国195家各类猪场养猪成本数据进行问卷调查,并就猪场对低成本的态度和方法措施进行整理,期望能为养猪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借鉴。
期刊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与社区的联结与过去的“熟人社会”相比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城市社区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也面临着被“边界”割裂的风险。社区中的文化空间作为连接人与社区的媒介,其意义从实体空间延伸到社会空间,它不仅是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明需求的场所,也是培育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的载体。本文在空间媒介视角下,借助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阐述杭州市临平区四个社区文化空间在物理维度、社会交往维度、心理和精神维度上
学位
<正>相对于单篇作品而言,整本书篇幅更长、内容更复杂,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如何才能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引领学生走向深入?我们试图精要简化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直击要害,帮助师生把握较为核心切实的阅读指导策略,将更主要的精力投注到真实内在的阅读中去,进而取得更加富有成效的阅读成果。“三维六要”正是我们在阅读实践中针对整本书阅读探索出的指导策略。所谓“三维”即三个维度——“怎么
期刊
当今世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表现出的强大的应用前景逐渐被人们认识并重视起来,其中很多应用领域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数学建模问题上。在我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大环境下,如何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也成为了人们关心、讨论的热点问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了将数学建模素养列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可见国家对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视程度。
学位
自古以来,人们学习研究数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尤其在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领域正在逐步发展完善。鉴于社会对高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需求,数学建模已然进入高中数学教育当中,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热点内容和今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数学应用题作为考察高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工具,其本质是数学建模。提高高中生应用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学位
<正>据Mining News.net网站报道,艾昂尼克稀土公司(Ionic Rare Earths)在乌干达的马库图(Makuutu)稀土矿山概略研究完成。最近,该矿资源量扩大了三倍。目前,马库图矿石资源量为3.15亿吨,总稀土氧化物(TREO)品位0.065%。该项目已经跃过预可研阶段而直接进入融资可行性研究阶段。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改变,教育的发展也随之改变,在数学教育中对数学建模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众多研究表明我国许多学校的数学建模教学效果依旧不理想。虽然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与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教材均强调了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但是我国现有关于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不足,数学建模教学经验不够,目前学校对学生数学建模教学依旧没有太大改善。基于此种教学现状,本研究提出基于合
学位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享有“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第一人”美誉。中国民族主义是在清末列强瓜分中国领土、中国领土边疆危机频发的背景下诞生的。东北边疆危机伊始,国内还少有人能够理解主权、领土这样的现代概念。反观梁启超能够较早认识到东北边疆危机问题的敏感性、复杂性,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妄图独占中国东北、甲午战争后日本染指中国东北、日俄战争,以及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西方列强对中国东北领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