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皮乳头和毛基质间的基质—上皮信号在毛囊生长周期过程中能够调控毛囊细胞的发育和增殖。多功能细胞调控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该信号路径的成员之一,而毛囊生长周期与黑色素的合成有很大的相关性。为了研究IGF1是否与毛囊生长周期以及黑色素生成有关,本文进行了以下试验,其结果如下:1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第一个毛囊生长周期的小鼠皮肤中的IGF1和IGF1R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IGF1主要分布在小鼠表皮,而IGF1R免疫阳性分布在小鼠毛囊毛球部、内外根鞘和毛乳头。2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试验方法对第一个毛囊生长周期的小鼠皮肤的IGF 1和IGF1R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GF1在生长期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在退化期表达量最高,在静止期表达量又降低。与生长初期相比,IGF1在退化期和静止期的表达量呈差异极显著(P<0.01);IG 1 在生长期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退化期表达量最低,而在静止期表达量又升高。与生长初期相比,IGF1R在退化期和静止期的表达量呈差异极显著(P<0.01)。3 用iCELLigence实时细胞分析仪检测IGF1对羊驼黑色素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IGF1浓度为0 ng/mL和10 ng/mL时,黑色素在72 h之后仍然能够持续增殖;IGF1浓度为5 ng/mL时,细胞在生长50 h左右时黑色素细胞增殖达到最高峰;IGF1浓度为20 ng/mL和40 ng/mL时,黑色素细胞在60 h左右增殖达到最高值。4用ELISA方法检测IGF1对羊驼黑色素细胞内cAMP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5ng/ml、10ng/ml、20ng/ml、40ng/ml浓度IGF1培养条件下,cAMP表达量增长了 1.138倍、2.055倍、1.082倍、1.046倍,其中在10 ng/ml浓度培养下差异最显著(P<0.01),而在20ng/ml、40ng/ml浓度培养下,差异不显著。5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试验方法对添加不同浓度IGF1的羊驼黑色素细胞中与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IGF1的浓度10ng/ml时差异最显著(P<0.01):MITF、TYR、TYRP2基因在转录水平分别增长了 2.672倍、1.924倍、2.869倍;MITF、TYR、TYRP2基因在蛋白水平分别增长了1.175倍、1.507倍、1.431倍;6用酶标仪检测IGF1对羊驼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生成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0ng/ml),分别在添加5 ng/ml、10ng/ml、20ng/ml、40ng/ml 浓度 IGF1 培养条件下,黑色素含量分别增长了 1.626倍、2.305倍、1.659倍、1.566倍。实验组的黑色素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添加10ng/ml的IGF1增加的更显著(P<0.01)。以上结果揭示IGF1在小鼠皮肤第一个毛囊生长周期的各阶段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在毛囊生长周期各阶段的转化过程中参与了黑色素的形成。适量IGF1能够刺激羊驼黑色素细胞增殖,并通过调控胞内cAMP的表达,进而调控与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MITF、TYR、TYRP2等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影响黑色素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