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极甲状旁腺移植在甲状腺全切及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功能评价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极甲状旁腺移植在甲状腺全切及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对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6例行甲状腺全切及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原位保留上极甲状旁腺,根据下极甲状旁腺移植个数分为三组:A组(移植0枚下极旁腺)58例;B组(移植1枚下极旁腺)61例;C组(移植2枚下极旁腺)47例。所有甲状旁腺移植前均经快速试剂盒法确认,所有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织均行常规病理检查。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30天的血钙和PTH水平,及暂时性、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肿瘤T分期、甲状腺被膜侵犯情况、侧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术前血钙、PTH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A组相比,C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钙和PTH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第30天血钙和PTH水平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43.10%、52.46%和68.09%,其中C组与A组术后暂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央区淋巴转移和清扫数目均与下极旁腺移植数目呈正相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全切及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移植2枚下级甲状旁腺可以促进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显著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降低二次手术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全媒体时代,大众观点多元、思潮复杂,新闻评论作为党报旗帜,所肩负的责任愈发凸显。必须看到,党报本身就是行业内乃至整个社会中重要观点的出口,其权威性与影响力更决定了它的“先天优势”。然而,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多数党报媒体的评论还未形成体系规模和品牌效应,在思维、技术、内容等方面还存在守旧情况,导致传播效能往往不如预期。本文以《北京日报》评论专栏“长安观察”的发展经验为考据,从发布渠道、评论选题、思想内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感染引起的心室壁内膜和心脏瓣膜感染造成的炎症,是心脏瓣膜或心内膜的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致残率与病死率高,且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与社会医疗保健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IE的外科手术惯用的方法是切开心脏,彻底清除赘生物及周围脓肿。清理完后用0.5%碘伏小棉球擦拭病灶,然后用0.25%碘伏在心腔内大
目的:M2BP糖基化异构体(M2BPGi)是一类新型糖基化蛋白,近年来在慢性肝病诊疗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对于在慢性肝病中占据相当大比重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进展的预判,检测M2BPGi的特殊意义并不十分清晰。本文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M2BPGi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如何应用M2BPGi预测这部分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方法:由两位
背景:目前整形美容行业大力发展,脂肪移植手术也被广泛的应用。移植脂肪的高吸收率和低存活率仍然限制着自体脂肪的移植的运用和推广。[1]目前已有文献报道脂肪干细胞(ADSCs)可有效提高脂肪移植存活率。[2]但ADSCs的应用与推广仍然面临着多种限制。如何找到一种既有干细胞作用又不含有干细胞成分的物质,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问题。最终我们的目标朝向了胞外囊泡(EVs)。由于EVs含量以及获取的困难我们也开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是临床常见病原菌,可导致多部位感染,KP血流感染是主要的细菌血流感染类型。目前血流感染KP病死率高,给社会带来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探讨KP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KP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KP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期达到对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目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06.01-20
研究目的对比维生素D(25(OH)Vit D,25-Hydroxy Vitamin 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水平差异,评估在不同疾病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FEV1/FVC%、RV/TLC%的相关性,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维生素D水平与住院日数的关系。维生素D期待能成为识别慢阻肺急性加重状态、评估慢阻肺气流受限程度的生物标志物,以及作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辅助治疗。
目的: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致死病因之一,手术治疗是目前提高患者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但复发率仍高达40%~70%,再次肝切除和射频消融是复发性肝癌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哪种治疗方式疗效更优,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比较再次肝切除与射频消融对复发性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从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关于比较再次肝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修复方式对早期舌体癌患者术后舌相关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比较二者间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早期舌体癌患者(T1、T2)30例,随机分为缝合组和胶原膜组。缝合组和胶原膜组各15例。舌原发灶扩大切除后,缝合组创面直接拉拢缝合,胶原膜组应用胶原膜修复。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分别进行舌相关功能(包括舌运动、吞咽、语音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价。测量舌尖运动距离进行舌运动功能评价,采用
目的:1.观察高糖髙脂对成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调控TLR4的表达对其的影响。2.探讨TLR4对糖脂毒性成骨细胞NLRP3、MAV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实验设计:本实验选用小鼠颅顶前骨细胞亚克隆14(MC3T3-E1 subclone 14)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高糖髙脂对成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调控TLR4的表达对其的影响。第二部分探讨TLR4对糖脂毒性成骨细胞N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