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界对性别问题研究起源于女性独立意识的形成。西方女权运动给当代女性带来的不仅仅是从事各类职业的机会、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思想上的解放,还有包括语言学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女性半边天的关注。两性差异和女性问题正在从自然学科领域逐步延伸到人文学科领域。自上个世纪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以来,语言学家们将女性言语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加以对比分析,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理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必然有它的社会根基。两性语言的差异表现于言语交际,根源于民族文化。在民族特征中最明显、最稳定的就是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因而,从文化角度归纳出男女差异的历史渊源成为必然。男女言语差异的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语言学学术价值,而且在语言应用方面也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此类学术研究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但已经初具轮廓。俄罗斯语言学家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已经是成果斐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朝着深入化、全面化的方向继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实践。分析和判断语言中所包含着的性别因素,对于我们接受和理解那些男女语言上的差异是大有帮助的。论文内容结构上分为五大部分:一、引言部分;二、“性别—语言”问题的起源与研究现状综述,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会简要讨论西方女权运动、女性主义思潮及其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三、社会性别因素的语言文化分析,从语言文化角度阐释社会性别问题;四、言语交际实践中的两性差异分析,论证此类差异的存在;五、结语部分。本论文将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语言等学科的内容和知识。描写事实、分析实例、归纳观点作为此次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第一,结合西方女权运动的历史事件及随之产生的女性主义思潮,阐述两者对后世语言学发展的影响——女性化语言研究开始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语言学研究方向;第二主要从社会、文化、语用角度对一些语言单位和言语交际实例做出分析判断,探究其根源与表现;第三,通过学习先前在这方的研究成果,力求使自己的观点有所新意。虽然本篇论文在立题和内容上不能完全做到标新立异,大改前人的创作风格,但也将实实在在地讨论一些“性别——语言”两者间的问题。跨学科理论的应用,跨时段历史现象的阐述有助于性别语言问题的分析,使论文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提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