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促进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都必须在一定的文化框架下进行。本文根据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文化范式理论,对以广西为代表的民族地区的两所民族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实践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的价值取向、认知内容、方法体系、育人环境出发,发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建构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实践强化路径,以期对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开展提供思路及实践案例。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与思路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及文献综述。研究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文化范式理论为依据,总结得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具有的文化共生的价值取向、多元文化的认知内容、文化育人的方法体系、文化关照的育人环境的基本框架。第三部分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的调查设计与实施。通过对样本选取与概况分析,进行调查问卷及访谈观察的设计与实施,从问卷信效度、被调查者主体特征及主成分因子、人口特征与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相关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民族文化基本认知状况分析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第四部分为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的建构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框架,从价值取向、认知内容、方法体系、校园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存在文化共生价值取向明显但文化自信稍显不足、认知内容多元呈现但文化内容趋于浅表、课堂教学贯穿但专业程度不足、实践活动量多但广度深度欠缺、家校合作形成但社会参与不足、文化育人环境显现但文化环境设置不妥的现实状况,分析得出建构意识浅薄、师资力量配备欠缺、教育教学方式有待提升和校园环境营造不够充分的因素影响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建构。第五部分为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的建构路径。针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以文化范式理论为指引,分别从文化特质、文化认同、文化认知、文化融合、文化育人、文化场域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将彰显文化特质、转变文化认知、促进文化融合、延伸文化场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建构路径。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构建路径应用好,进而实现文化范式价值取向的全面认同、多元文化生活图景的深刻描述、文化育人的方法体系的有效整合、校园文化景观生产的空间重构等目标,全面推进我国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优化,是新形势下我国民族教育的研究应有之义与根本价值探寻的展望。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取得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学界也由此加大了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近年来,广西也跟上教师专业化发展浪潮,大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但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仍然面临诸多亟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确立了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地位。与此同时,“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的提出也引起了社会对文化问题的广泛关注。由于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很多学者也强调多元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高中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文化导入的实施提出合理的建议。本研究以文化适应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以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访谈为研究工具,对广东省茂名市两所
校训是学校在其办学发展过程中积淀和凝练下来的,更是学校的精神内核和灵魂,也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的精简概括。校训里面寄托着学校对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可以将身处其中的学生培育出该校所共有的特质和精神风貌。高校加强校训宣传力度和校训文化建设,能够强化高校校训的育人功能,增强学校凝聚力,更好的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本文通过对13所广西公立本科高校校训文化育人实效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自杀是我国10~20岁年龄组意外伤害死亡中的第三死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比较复杂,而中职学生因其本身的特殊性,相较于普通高中生来说有着更多的情绪、品行以及学习方面的问题,中职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呈现出一个较高的水平。自杀人际理论从西方兴起,目前也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该理论认为自杀意念是由两种人际结构引起的——累赘感知和归属感受挫。自杀是一个非常复
前阅读核心经验是支持幼儿在终身学习中成为一个成功阅读者必备的经验,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能力的幼儿应该具备的态度、行为和能力,在幼儿园语言领域的在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上,教师却因缺少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指导而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的现状和困境,积极探寻促进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发展的思路。本研究基于周兢对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内容架构,以C园共121名幼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高阶思维培养成为当今英语教育关注的重点。教师信念作为教师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影响教师的行为。因此,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师信念研究十分有必要。研究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博格语言教师信念研究为理论基础,结合梅德明与王蔷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中高中生思维品质的解读
基于传统教学和显性分层教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隐性分层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行隐性分层教学,不仅契合初中学生的特质,符合新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构建新型现代的教学观,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以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市两所中学的500名七年级学生和十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学生问卷,课堂观察以及教师访谈为研究手段,旨在回答
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和身心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即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良好的学习适应性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以及环境的变化积极调整自我。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调整,最后达到学习适应的良好状态,促进自身的学习能力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的富裕,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的消费层次不断提高,需求层级也逐渐从低层次的生理与安全的领域调转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领域,公共交通作为链接城市的纽带,与人类文化的发展相依相随,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已不再是仅仅能够承担交通运输环节这一单一的功能,以此通过交通枢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整合,推导出“以人为本”的城站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即城市交通枢纽空间。在体
本翻译实践所选文本是导师推荐的、美国作家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所著的《街头魔术少年》节选。该书讲述了魔术师卡特自幼失去父母,从叔叔那里学会魔术本领,与旅途中认识的伙伴从贪婪的波索手中拯救小镇的故事。该小说属于儿童文学,包含大量对话,全文文风偏口语,文笔幽默风趣,内容通俗易懂。该文章内容易于理解,然而包含非常多的文化负载内容和特有表达方式,给翻译带来了相当的挑战。本人在翻译时,以严复的“信、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