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验德育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体验德育的提出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例如生态危机、对生命的漠视、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问题所引发的后果和种种挑战促使人们开始进行全方位反思。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不强。而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道德教育,而且应该是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倡导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教育。生态德育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但是如何使生态德育落到实处,这就是道德教育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虽然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家庭、社会对道德教育也都有了应有的重视,但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还是以传统说教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得学生与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我们的生活、社会实践严重脱离,这样学生就不能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也就不容易形成生态德性。这样生态德育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希望借助道德教育的力量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愿望也将落空。因此,在生态德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说教,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也就是使学生在体验中完成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体验德育这一理论就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本文对生态体验道德教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希望可以弥补道德教育建设中的不足,以期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多学科整合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生态体验德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深入研究生态体验德育的内涵、特征和其提出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对生态体验德育的体系进行了建构。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生态体验德育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首先厘定了德育的内涵;接着分析了生态体验的内涵与特征;最后界定了生态体验德育的内涵及特征。第二部分研究了生态体验德育提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首先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角度阐述其理论依据;其次从当前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当前德育状况的必然选择两个方面分析了生态体验德育提出的现实依据。第三部分分析了生态体验德育的体系建构,这是本文的重点。从生态体验德育的目标、内容、过程、途径、方法和评价六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建构。生态体验德育的目标是促进体验者的生态德性的形成和发展;生态体验德育内容是自然体验的教育和生命体验的教育;生态体验德育的过程,即营造生态体验场——全息沉浸感受——开放式对话——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德育的实施途径是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之境;生态体验德育的方法是实践活动体验法、陶冶体验法、角色体验法;生态体验德育的评价方法是表达评价法、苏格拉底式研讨法、档案袋评价法、纸笔测验法。
其他文献
汉娜·阿伦特作为公认的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其公共领域思想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独到而富有开端性的理论见地为当代公共领域理论的探讨提供了丰富
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后,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均成立盗窃罪,这种改变其实是增加了危害性为量化标准。所以,需要对新增的三种盗窃罪的行为类型的含义、构成
土壤水是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用于不同时空尺度下的水文、地貌、气象和生态等各种自然过程。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是各种尺度下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关键过程。坡面是
在现代SoC中,嵌入式存储器已经取代逻辑电路占据了芯片的绝大部分面积。而随着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嵌入式存储器的一个分支——嵌入式动态随机存储器又以其高存储
随着我国最新饮用水标准的颁布实施,重点突出了水质安全性问题,而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超滤膜技术在保障水质安全性上具有突出的优势,而
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运动项目,该项目充分展现了体育的运动美和人体的动作之美。如今健美操运动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江苏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正以澎湃之势在各
民俗习惯植根于中国民间社会,根深蒂固;中国司法以成文法为依据,衡量、裁判人们行为。司法裁判不应拒绝民俗习惯,当法律与民俗习惯存在冲突时,应对民俗习惯进行审查,以区别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对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决定大学生法治素养高低的因素是高校法制文化建设。高校频发的暴力犯罪案件从另一
纪录片《梦想与现实——记录群众演员的点滴生活》是一部以群众演员为主角的纪录片,这是一个经常被我们忽略了的群体,然而在追梦的过程中,他们一路走得异常艰辛。在作品里,作者记
“村改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特有的现象,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正越来越受到政界、学界以及广大社会群众的关注。从实践角度看,“村改居”的实践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