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卧孔菌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学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55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卧孔菌属(Fuscoporia Murrill)是由Murrill于1907年建立,其模式种为F.ferruginosa(Schrad.)Murrill,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锈革孔菌目,锈革孔菌科。褐卧孔菌属真菌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林木病原真菌、药用真菌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降解者。因此,对褐卧孔菌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学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标本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团队15年内采集及借阅国内外标本馆的褐卧孔菌属真菌标本,共收集了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褐卧孔菌属真菌标本767号,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形态学研究记录了192号标本,对褐卧孔菌属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平伏至菌盖,菌丝系统二系型,在多数的种类上生殖菌丝被结晶覆盖,常具子实体刚毛,担孢子无色、薄壁、光滑。对褐卧孔菌属35个种做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微观结构绘图、宏观子实体拍照,记录了每个种的分布,每号标本的详细信息,对每个种进行的讨论;并制作了世界上所有已知的褐卧孔菌属49个种的检索表。分子系统学研究使用了ITS、n LSU、RPB2、TEF1四个片段,运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与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构建系统发育树。单基因片段(n LSU)包括锈革孔菌科27个属,共92条序列;多基因片段(ITS+n LSU+RPB2+TEF1)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包括褐卧孔菌属41个种,共109个样品。基于单基因片段和多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卧孔菌属可以分为6个组:F.contigua group,F.ferrea group,F.ferruginosa group,F.gilva group,F.torulosa group和F.viticola group。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揭示了褐卧孔菌属Fuscoporia属内种类的亲缘关系,褐卧孔菌属与锈革孔菌科内其他属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共发现了褐卧孔菌属19个新种:利边褐卧孔菌Fuscoporia acutimarginata,美国褐卧孔菌F.americana,南亚褐卧孔菌F.australasica,澳大利亚褐卧孔菌F.australiana,竹褐卧孔菌F.bambusae,中美洲褐卧孔菌F.centroamericana,中华褐卧孔菌F.chinensis,哥斯达黎加褐卧孔菌F.costaricana,桉生褐卧孔菌F.eucalypti,卡氏褐卧孔菌F.karsteniana,宽孢褐卧孔菌F.latispora,高山褐卧孔菌F.monticola,鸡蛋花褐卧孔菌F.plumeriae,娑罗双褐卧孔菌F.shoreae,枝生褐卧孔菌F.ramulicola,分隔褐卧孔菌F.septoseta,中国褐卧孔菌F.sinica,亚金黄褐卧孔菌F.subchrysea和亚铁褐卧孔菌F.subferrea;新组合种2个:竹生褐卧孔菌F.bambusicola和玫灰褐卧孔菌F.roseocinerea。对上述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讨论了这些新种的重要形态特征,讨论了这些新种于相似种的区别等。
其他文献
木塑复合材料集易成型加工、良好尺寸稳定性、无毒无味、防蛀耐腐等优点于一身,是环境友好型绿色材料。木塑复合材料逐步应用于家具和建领域,前景十分广阔。但木塑复合材料功能较为单一,而绿色相变储能材料可通过相态的转变实现节能调温,将其引入能赋予木塑复合材料新的功能,可实现木塑复合材料对环境温度的响应和热能的高效存储与转化,对开发新型生物基绿色节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定形相变储热材料为研究对象,开
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内林龄相近的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刺槐?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栎类(Quercus dentata Thunb.)次生林为对照,基于林地调查和固定观测的方法获取林分结构(林分密度、树高、胸径、郁闭度、冠幅、叶面积指数、
植物功能性状是指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与进化后所表现出的可量度、且与植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存活等功能密切相关的属性,如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比叶面积等。植物功能性状并非独立存在,植物通过多性状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功能。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只注重单性状或少数成对性状的关系,一定程度上难以深入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受到复杂网络理论的启发,本研究开创性地提出植物性状网络(Plant trait
本研究针对速生材存在物理力学强度低、尺寸稳定性差、功能性不足等缺陷,利用木材天然形成的排列有序的多尺度分级结构,采用细胞壁化学改性、细胞腔填充增强、模块化改性、“贻贝仿生”等手段对木材纤维细胞进行分子水平的官能团化学改性,制备出功能性木质材料;通过万能力学测试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仪(TGA)等对木材改性前后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及性
木材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制药、造纸、纸浆业,并有潜力应用生物燃料工业。作为地球上丰富的生物聚合物,纤维素是木材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占木材干重的40%-50%。纤维素合成酶(CesA)基因负责纤维素的合成。在拟南芥中的研究表明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中纤维素的合成分别由两组纤维素合成酶负责,其中CesA4、CesA7和CesA8负责次生壁中纤维素的合成。研究纤维素合成酶在木材形成中细胞壁次生加厚过程中的
适应性分化在森林树种中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环境间分化的选择压力是导致适应性分化的主要因素。揭示适应性分化的遗传基础以及遗传变异的分布格局对理解适应性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这类研究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资源管理以及预测长世代树种抵抗自然环境变化的潜力是至关重要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优势树种,在海拔700到3000米之间呈现连
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e Miyabe ex G.Yamada)是转主寄生缺夏孢型病原菌,它完成整个生活史循环需要两种不同的寄主,在冬孢子阶段侵染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 L.)小枝,引起寄主组织增生形成菌瘿。G.yamadae以菌丝体的形式在圆柏的菌瘿中越冬,初春在菌瘿表面长出冬孢子堆,因此其冬孢子不需要像其它锈菌的冬孢子一样要在被子植物上经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面临多种病原菌入侵的危害,如何平衡自身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对病原菌的防御反应,是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长期自然进化过程中,植物逐渐形成一套精细的调控机制用以平衡生长与防御,进而实现生存效率的最大化。研究表明,光照、植物激素和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因子等多种信号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与免疫平衡的调控作用。其中,植物激素既能促进生长,又可以拮抗病原菌触发的免疫反应,以防止过度
植物个体尺度瞬时和短期水、碳过程及其耦合可以揭示个体长时间尺度的机理机制,并且是连接不同空间尺度相关过程的桥梁。本研究以北京山区广泛分布的典型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幼树为研究对象,依托人工气候箱,对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养(三个CO2浓度(Ca)和五个土壤含水量(SWC)交互处理)。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下个体尺度蒸腾耗水和固碳、呼吸速率,揭示个体瞬时和短期(瞬时累加值)
植物生命周期中,多种非生物胁迫会导致植物缺水。植物通过改变代谢和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自身的生长和发育,以应答环境中的水分亏缺胁迫。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植物抗逆性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ABA受体PYLs(Pyrabactin Resistance-Like)是ABA信号途径的核心元件。C-repeat结合蛋白(CBFs)在植物抗干旱、低温、盐逆境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拟南芥CBF4基因的表达属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