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催化剂活性位结构调变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的调控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ie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乙烯制备过程中,乙烯中微量乙炔的存在能够导致乙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的不可逆失活,因此,需要高效脱除乙烯中微量乙炔。乙炔选择性加氢法是目前工业中脱除乙烯中微量乙炔的主要方法;Cu催化剂因高乙烯选择性、低成本且结构调变灵活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然而,Cu催化剂乙炔转化率较低且极易生成绿油加快催化剂失活。因此,如何提高Cu催化剂上乙炔转化率以及抑制反应过程中绿油生成成为该反应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微观动力学结合的方法,在电子-分子水平上研究了Cu催化剂活性位区域空间尺度、活性位类型、活性位广义配位数及活性位次表面改性等催化剂活性位结构调变方式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及绿油生成的调控,研究结果期望为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工业用Cu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可以参考的结构线索。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一、研究了Cu和S/Cu催化剂活性位区域空间尺度调变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和绿油生成调控的影响,阐明了Cu和S/Cu活性位区域空间尺度调控催化性能的本质原因,筛选获得了催化性能优异的Cu和S/Cu催化剂类型及其对应的最适宜活性位区域空间尺度。(1)Cu催化剂活性位区域空间尺度影响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和绿油生成。与Cu-4×4催化剂相比,Cu表面S覆盖度为1/16 ML的S/Cu-4×4催化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与Cu-3×3催化剂相比,Cu表面S覆盖度为1/9 ML的S/Cu-3×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乙烯生成活性和选择性,且可以显著抑制绿油生成;Cu-2×2催化剂不仅呈现较好的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而且可以抑制绿油生成;表面S覆盖度为1/4 ML的S/Cu-2×2催化剂,Cu表面高S覆盖度引起的电子效应使得乙烯生成活性降低,然而乙烯选择性明显提高,并且能够显著抑制绿油生成。因此,筛选获得催化性能优异的S/Cu-3×3和Cu-2×2催化剂,其对应活性位区域空间尺度分别为5.015和5.112?。(2)Cu催化剂表面d带中心及活性位区域空间尺度,二者的协同作用影响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和绿油生成。S/Cu-3×3催化剂表面Cu原子d带中心远离费米能级,提高了乙烯生成活性,同时S原子减小了活性位区域空间尺度,抑制了绿油生成。Cu-2×2催化剂由于其较小的活性位区域空间尺度,不利于聚合过程发生,但不影响加氢过程。因此,S/Cu-3×3和Cu-2×2催化剂不仅呈现较好的乙烯生成活性和选择性,而且能够抑制绿油生成。二、研究了Cu活性位类型及活性位广义配位数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和绿油生成的影响,基于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性质阐明了Cu活性位类型及活性位广义配位数影响催化性能的微观本质;提出C2H2吸附能力可以作为评价乙烯生成活性的描述符。(1)活性位的广义配位数可以作为辨识Cu活性位类型的描述符,Cu活性位类型影响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和绿油生成。在角位、缺陷位、台阶位及平台位这四类活性位中,H2解离活性与Cu活性位广义配位数呈火山型曲线的关系,随着Cu活性位广义配位数增大,H2解离活性先增大后减小,在缺陷位点的CuGCN4.8催化剂上具有最高的H2解离活性;同时,具有缺陷位点的CuGCN4.8催化剂不仅呈现较好的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而且可以显著抑制绿油生成。(2)Cu活性位广义配位数影响反应物种吸附强度,进而调控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及绿油生成;C2H2吸附能力可以作为评价乙烯生成活性的描述符。对于能够抑制绿油生成的催化剂,随着广义配位数增大,C2H4吸附能力减小,C2H4加氢生成C2H5反应的活化自由能先增大后减小,导致C2H4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C2H3吸附能力先增大后减小,而且在缺陷位点CuGCN4.8上具有最强的C2H3吸附能力,不利于C2H3耦合,进而抑制绿油生成。另一方面,在Cu角位点,随广义配位数增大,C2H2吸附能力降低;在缺陷、台阶及平台位点,C2H2吸附能力随广义配位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同时,乙烯生成活性随广义配位数的变化趋势与C2H2吸附能一致,故C2H2吸附能力可以作为评价乙烯生成活性的描述符。三、研究了Cu活性位次表面改性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和绿油生成的影响,基于几何结构和电子效应,阐明了杂原子类型及Cu表面配位环境影响催化性能的微观本质,筛选获得了催化性能优异的次表面杂原子改性Cu催化剂类型。(1)次表面杂原子类型影响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和绿油生成。对于杂原子H、B、C、N和P改性Cu(111)次表面催化剂,B-Cu(111)、C-Cu(111)和N-Cu(111)催化剂呈现较好的乙烯生成活性和选择性,而且能够显著抑制绿油生成;而杂原子H、B、C、N和P改性Cu(211)次表面催化剂,仅P-Cu(211)催化剂可以抑制绿油生成,同时呈现较好的乙烯生成活性和选择性。(2)次表面杂原子改性Cu催化剂的表面配位环境影响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和绿油生成。杂原子掺杂改性Cu(111)对催化性能的改善总体上优于掺杂改性的Cu(211);即次表面杂原子掺杂应集中在高配位Cu(111),而不是低配位Cu(211)。筛选出B-Cu(111)和N-Cu(111)这两种催化剂在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表现优异的催化性能。(3)次表面杂原子改性调变了Cu催化剂表面几何结构及电子结构,进而影响乙烯生成活性、选择性及绿油生成。在几何结构上,Cu次表面杂原子的掺杂增加了表面Cu-Cu键长度,暴露出高活性的配位不饱和Cu位点,进而提高了乙烯生成活性;在C2H4加氢反应中,Cu活性位从表面凸起,空间位阻不利于C2H4加氢,进而提高C2H4选择性;另一方面,次表面杂原子的存在增加了耦合反应中吸附两个C2物种的活性位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耦合反应进行,从而抑制了绿油的生成。在电子结构上,次表面杂原子掺杂利于促进杂原子与Cu原子间的电荷转移,进而提高催化性能;进一步,随着表面Cu原子Bader电荷增大,乙烯生成活性增大;同时,次表面杂原子掺杂后使表面Cu原子d带中心远离费米能级,提高乙烯生成活性。
其他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雷达,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SAR图像分割是SAR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为后续的目标识别,数据解析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SAR图像包含着大量相干斑噪声,这为图像分割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是一种新的基于密度的聚
学位
目前,在单平台实现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即时灵敏检测仍面临一些挑战。近年来,碳纳米材料因其制备过程简单,且在整合和改善平台性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碳量子点(CQDs)是一种新兴的、极具前景的荧光碳基纳米材料。由于其比表体积大、颗粒尺寸小、表面功能化程度高,因此CQDs的活性较高,可以很容易地与各种化学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各种性质,尤其是光学性能发生较大变化。此外,与传统的荧光有机染
学位
学位
亲核膦催化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的重要分支,在近二十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无金属条件下合成各类有机分子提供了重要途径。活化炔烃作为亲核膦催化的一类常用反应底物,具有丰富的化学反应性,如自身异构化反应、与亲核试剂或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以及偶极环化反应等,基于活化炔烃的合成方法得以大量报道。然而,在与亲电试剂的反应中,活化炔烃与亲电试剂的作用方式主要通过π键(C(28)C、C(28)O、C(28)N)的断裂形
学位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但燃煤热电厂传统“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使得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出力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限制了新能源的消纳。目前实现机组热电解耦的方案主要有低压缸零出力供热、高低旁路联合供热、电锅炉供热、储热罐储热等,但上述方案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使得单一热电解耦方案无法适应完整供热周期内供热负荷需求的变化。此外,生产现场对供热系统的操作还是以经验
学位
溴作为一种高价值元素,通常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地球的水圈中。溴具有活泼的物化性能,可以形成种类繁多的溴化合物,在工业生产、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地应用。然而,当水体中Br-浓度过高时,在臭氧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溴酸盐副产物,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目前,去除Br-的方法主要存在高成本,高能耗,二次污染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具有优良选择性、绿色环保和经济适用性
学位
CO选择性催化脱除NOx(CO-SCR)工艺因可实现多污染物协同脱除、降低工业成本,而成为极具吸引力和前景的烟气脱硝技术,开发适宜催化剂是该工艺能否达到最优效能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友好型铜氧化物因适宜的氧化还原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CO-SCR脱硝催化剂,然而高温易烧结、分散性差成为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铜氧化物与适宜载体的协调复合通常可分散铜物种,克服其现有缺陷,同时提升催化活性。基于此,本文为实现铜氧
学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在能源储备上发挥着关键作用。煤直接液化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方法,煤直接液化油中硫含量为0.05%~2.5%,但在油品深加工过程中,硫的存在会毒化下游催化剂,造成设备严重腐蚀,增加生产成本。因此,深度脱硫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本论文以二苯并噻吩(DBT)为研究对象,该物质在煤直接液化油中含量较多且难脱除。针对加氢脱硫反应所需条件苛刻的问题,采用温和的氧化脱硫方式对
学位
乙醇是一种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和燃料等领域。在应用中,对乙醇的含水量有严格的要求(≥99.37 wt%)。目前,主要采用精馏技术对乙醇溶液浓缩提纯,然而精馏对于乙醇浓度超过85 wt%的乙醇溶液分离效果不好。尤其在乙醇浓度为95.6 wt%时,乙醇和水会形成共沸物,通过普通精馏难以分离。因此,探索兼具低能耗和环境友好的分离工艺十分重要。渗透汽化与传统分离工艺(精馏)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工
学位
有机荧光材料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化妆品、防伪和现代生物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香豆素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高荧光量子产率等优异的光物理性质而成为重要的小分子荧光团,由于其分子结构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和强大的电子转移能力,因此官能团的引入会影响香豆素衍生物的功能和荧光性能。本文利用不同取代基的空间位阻和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在香豆素骨架上的7-位和3-位分别引入强给电子基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