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GPS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中的应用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高频GPS技术具有能够获得瞬时的地壳运动的巨大潜力,因此开展高频GPS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来研究地震震前、震时和震后地表的动态变化,从而拓展高频GP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是当下十分迫切的现实需求。利用动态差分方式进行定位时,震时稳定参考站的选取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同震现象,不能真实的反映测站的准确位移。PPP定位相对于差分定位,无需基准站,并且定位结果直接反映出点位变化,是监测瞬时地壳运动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都需要进一步消除定位结果中的系统误差和多路径效应等误差的影响来提高定位精度,获得更优的定位结果来满足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本文深入研究动态差分定位和精密单点定位的原理、特点及计算过程;对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各项误差及相应的误差模型进行研究;此外通过实验发现当数据质量中关于多路径效应的精度越差则对定位结果的影响也会越大,同时钟差文件也会影响定位结果,因此应该选择多路径效应值较小的观测文件,且时间间隔也较小的钟差文件进行数据处理时得到的结果会更精确;利用恒星日滤波和空间叠加滤波来削弱多路径效应和未模型化的系统误差,使数据处理结果更加可靠,通过对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可以发现,定位的精度有了显著的改善;整理出一套较完整的高频GPS数据处理的流程,将这套数据处理的流程应用到日本3.11地震中,从数据质量分析,参考站的选取,参数模型的选择到滤波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考虑,采用了PPP与动态差分两种定位方法,并将最终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套高频GPS数据处理流程还是比较可靠的,同时也有力的证明了各细节的考虑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流程处理单点定位结果与动态差分定位的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精度基本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 揭示连续时间点纳米氧化铜作用于CHL 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 应用RTCA 对不同密度的CHL 细胞进行长时间连续测定,绘制不同密度CHL 细胞的完整生长曲线.既而不同剂量的
会议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 是否调节结直肠癌细胞VEGF 的表达,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方法:Transwell 实验分析微囊藻毒素-LR 对结直肠癌细胞DLD-1 侵袭迁移的影响;QPC
会议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腺癌。神经内分泌癌比较罕见,但近年来发病率却急剧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恶性肿瘤,目前对该病的
  目的:探讨由外周血白细胞DNA 中FHIT、RASSF1A 和p16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以及DNA 相对端粒长度4 项生物标志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实时甲基
会议
  目的:研究孕哺期铅暴露对子代小鼠脑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DNA 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 deoxy guanosine,8-
会议
地图图形冲突检测是地图制图综合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们经过长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但由于图形要素问复杂的空间关系等原因,使得地图图形冲突检测依然是该领域的难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蛋白质降解调节系统。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节的动态平衡,影响或者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神经病变或者肿瘤等许多细胞生理
广翅蜡蝉科Ricaniidae是半翅目Hemiptera蜡蝉总科Fulgoroidea中的一个中等大小的类群,部分种类是农林业重要害虫。因此,开展西南地区广翅蜡蝉科分类研究具有较大的科学意义和一
  本论文简要描述了饮用水中N-亚硝酰胺(英文缩写:NAD)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的实验进展,并据此方法开展了N-甲基N-亚硝基脲(英文缩写:NMU)的监测工作。结果表明通过
航空物探测量工作的测区较大、测线数较多,测量参数变化范围也较大,通常需要做一定的可视化处理,以便于了解参数的变化范围和解释。   随着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航空物探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