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等教育进入结构布局及调整的新时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确立。因此,结合市场需求、整合行业资源,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对提升农科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农业教育与行业产业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为对象,进行了基地建设的访谈研究和问卷调查,并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定义出本文理解的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内涵与外延。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发展分为农科教结合的积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启动3个阶段。并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模式分成侧重教学服务的实习基地、侧重科研攻关的研发基地、侧重成果转化的推广基地和集成型综合基地4种类型。进而阐释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是农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及卓越农林人才的培育平台的相关观点。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认为首次获批的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即大体按经济区带布局、共建机构具有雄厚的合作基础、农业院校牵头管理部门功能侧重、紧密结合产业优势、具有优惠的政策与充足的条件支持。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概述了实践教学及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现状。同时,发现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制度安排、企事业元素不活跃、缺乏可持续保障机制、缺乏完善的基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缺乏基地运行风险预警与退出机制等问题。  最后,通过分析国外类似农科教合作培养基地建设的案例,得出制度保障是基地建设的前提、政府引导是基地运营的关键、机制建设是基地持续驱动的保障的启示,并提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即以法制建设为先导、建构基地保障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农科教合作统筹协调;以机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基地协同创新。
其他文献
The significance of graphene and its two-dimensional (2D) analogous inorganic layered materials especially as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h-BN) and molybdenum disu
引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积极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行探究,自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
背景与目的: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小血管受累的多系统血管炎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多个部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胃肠道症状先于紫癜样皮疹出现的患者
作为当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公共政策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治理的转型对公共政策执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执行政策,转变政策执行的思维和模式是值得我们研究
学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频繁的时期,而流动人口自身在身份、思想、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当地居民有较大的差异,尤其在医疗、教育、社会
随着农村改革成功、城市改革开始,农业剩余劳动力快速转入城市成为第二、第三产业的生力军。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这些具有农业户口、从事非农产业工作的人群
今年和去年都去伦敦的Frieze艺术博览会看过,两届比较之下还是有些印象的。上一届有很多规则、清丽、几何的作品,且以绘画为主;今年则不一样,大面积的绘画是冲击力强、无规则、肆意张扬的作品多,可以看出力量型绘画越来越被关注和推出,由此也联想到国内这几年博览会、市场推崇的那些清新靓丽的作品。也许它们背后都透露出不同文化与经济背景下的行为模式,也与人们被训练的视觉惯性有关。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个对艺术理解的
画画讲求理法,尤其中国传统水墨画。“理”与“礼”在古文中相通,故礼多人不怪,所以那些恪守理法者便被视为标准好画家。  理法二字按【说文解字】上的解释论:法是物质、物体的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而理是沟通人与物的脉络关系,是故沟通什么样的人便用什么样的理。人类的一切标准其实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所以在大的体系内每个人都有一套仅屬于自我的“理”的评判标准。有的人历史脉络清晰,那么他所坚守的理便是传统之理;有的
近年来,国家层面积极应对我国快速老龄化趋势,加快推进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结合,满足高龄、失能等特殊老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在此背景下,各地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凸显基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