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地球系统科学和地质环境动态演化原理,依据大量现场实测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了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玄武岩体内层内错动带的发育特征、结构性状和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LC成因机理和发育模式,研究了LC对坝址区岩体的影响和作用,为岩体力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对现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层岩性等进行详细调研,坝区层内错动带发育特征受工程地质环境的影响。(2)通过对坝区61个勘探平硐、钻孔、场地测量、现场试验和测试等对LC及其他软弱结构面的精测,并应用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分析LC的发育和岩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坝区结构面左岸较右岸发育,倾向以SE组最为发育且迹长较长;LC具有明显的物质分带性,起伏度较大,整体近似平行。(3)依据LC发育特征和岩体结构性状的研究,应用地质学和岩石力学理论,分析LC的发育模式。坝区LC发育主要有平行、共轭、羽状和扫帚状四种。(4)据发育模式和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及演化特征的研究,结合数值计算方法,探讨LC成因机理和发育过程。LC的发育主要受河流下切和构造运动作用的影响,河流不同下切阶段,对应LC的发育特征和发育模式也不相同。(5)运用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依据现场试验和测试数据,分析不同发育特征的LC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岩体强度与LC的剪切夹角和间距成正比,与迹长成反比,且LC及LC附近岩体的变形模量和波速较小。(6)运用块体理论和赤平极射投影原理,分析坝区范围内块体组合模式,并根据刚体极限平衡理论对坝区斜坡、坝肩坡体和可能失稳块体进行评价。LC对岩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岩体稳定性的控制性作用,该坝区由LC及其它软弱结构面组成块体及坡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