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加工废水中烟碱回收工艺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碱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烟草植物中,可用于制造高效农药、食品、营养保健品、香精香料、动物饲料添加剂等,同时它的衍生物烟碱酸还可用于预防老年痴呆。然而烟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烟碱,未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因此合理回收该废水中的烟碱并对其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研究了Ca/Mg/Al混凝剂对烟草加工废水的预处理过程、烟碱在木炭中的吸附过程以及烟碱的回收过程。Ca/Mg/Al混凝剂预处理阶段:采用响应曲线面原理,以COD去除率为指标,优化了Ca/Mg/Al混凝剂对烟草加工废水预处理的实验条件。通过Box-Behnken实验方案经Design-expert软件优化后得出最佳条件为:p H 8.2,反应时间11.3 min,Ca/Mg/Al混凝剂投加量47.8 g L-1。在该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62%,同时色度从200倍下降到10倍。废水处理前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Ca/Mg/Al混凝剂对烟碱无明显的去除效果,92%以上的烟碱仍滞留于废水中。沉泥红外分析表明,Ca/Mg/Al混凝剂去除废水中的COD主要为蛋白质、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色素以及极少的氮类化合物。烟碱在木炭中的吸附阶段:对烟碱在木炭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更适用于描述烟碱在木炭中的吸附,50℃时最大吸附量可达到32.79 mg g-1,并且在该温度下烟碱在木炭表面的覆盖率为0.275,说明大部分木炭表面没有被烟碱所覆盖。通过热力学研究表明,烟碱在木炭中的吸附是一个伴随着熵增加和吸热的自发进行的过程。将一级动力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班厄姆动力学模型以及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用于描述烟碱在木炭中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只有班厄姆动力学模型适于描述烟碱在木炭中的吸附过程。烟碱的回收阶段:烟草加工废水经过Ca/Mg/Al混凝剂预处理过后,采用木炭对预处理过的废水进行吸附。研究了木炭的投加量,溶剂的种类,液料比以及温度对烟碱的吸附和解吸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木炭的投加量为30 g L-1时继续增加投加量对烟碱的吸附效果不明显。而氯仿作为解吸溶剂,解吸效果均优于其它溶剂,且随着温度的降低解吸效率变高,在30℃时,烟碱的解吸率高达95.3%。将40 L烟草加工废水进行烟碱回收操作,最终使该废水的COD从原先的2000 mg L-1降至98 mg L-1,色度则从200倍降低到2倍。以氯仿做为解吸溶剂在常温下对烟碱进行解吸操作,蒸馏后最终得到纯度为60%的烟碱。
其他文献
<正> 1.联邦德国的Hans Affupper纺织机械制造厂是一家提供带类织物形备和整经设备有多年历史的企业。在1987年巴黎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曾展出三台织带用整经机。 (1)SMA500
鉴于集中建设的隧道数量多和隧道施工的高风险性,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作为建设单位,从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开始,采用了将多条隧道划分成一个标段来招标EPC承包商的"业主+PM
<正>计算机仿真技术简介基本概念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能通过适当装置对虚拟世界进行交互式体验。1970年代Eve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一直是困扰实践界的难题,随着大数据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审美体验与精神愉悦已成为当下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高层诉求,为了促进武术创意产业与世界经济
家用电器的普及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电器产品毕竟属于用电设备,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轻则导致设备损坏,重则产生触电、火灾等一系列的安全事故。所以
数学是我们从踏入小学以来一直都在学习的科目,它最能体现一个人能力,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有爱也有恨,也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最终取得成功的几率却并不高
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中的问题是学校课程落实和提升的根本动力,发现学的问题映射教的问题,发现课堂的问题映射课程的问题是学校课程落实和改进的基本方法。本文以善南街道中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系列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且具有持久性强、毒性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全球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典型的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长期为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审计等鉴证业务,在公共部门审计领域的经验相对不足,为确保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顺利推行,有必要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公共部门审计
报纸
在中国,从《周易》的“立象以尽意”,到汉代“比兴”说的提出,到刘勰从文学审美角度提出“神用象通”,有关“意象”的认识不断丰富深入。在西方,康德的“审美观念”在意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