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婚姻特点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期一档电视节目中,王耀庆阅读已知最早的“离婚协议书”,让人们更多的关注到唐代的婚姻状况。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唐朝以其独有的包容性,不仅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也吸收了各少数民族文化。同样,婚姻礼俗作为传统礼俗,在唐代得到延续并发展。本文将简单的介绍唐代的结婚礼仪,并重点探究为什么唐代会出现“离婚协议书”。
  【关键词】:唐代 婚姻 离婚 妇女地位
  婚姻是通过嫁娶,男女结为夫妇之礼。“婚者,昏时行礼,故曰婚;姻者,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礼记·乐记》:“婚姻冠笋,所以别男女也。”《经解》:“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又《淮南子·泰族》:“民有好色之性,故有大婚之礼。”婚礼有明喻夫妇之义,确立夫妇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作用。在宗法社会里,婚姻仪式非常严格而隆重,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六礼”。“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方派人向女方送去礼品,提出想要结亲的意图。问名:即经女方同意后,男方遣人询问女方姓名及生辰八字。纳吉:即男方拿到女方姓名及生辰八字后拿到祖庙占卜,由祖先神灵决定双方是否合适。纳征:俗称“下彩礼”。即卜得吉兆后,男方带着财币礼物去与女方订立婚约。请期:即男方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派人通知女方,征得同意。亲迎:即在吉日里,新郎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六礼”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见证,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唐代的婚礼仪式,承袭古代传统的“六礼”,又根据社会现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基本内涵和所展现的民族精神的主旨是一致的。后代继续加以继承创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笔。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婚姻礼之后,女方正式入住男方家。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处于被动的一方,无论婚后生活是否如意,都无法选择结束这段婚姻。而男性则可以以女性犯了“七出”之过休妻。此外,女性再嫁也是不被社会主流接受的事情。直到唐代,女性的被动角色才发生了改变。在唐代,女子贞洁观较为淡薄,离婚成为常见现象,再嫁也不以为非。敦煌出土的“放妻协议”类似于今天的离婚协议书。主要内容是“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始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与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家,各生欢喜。”从这份协议中我们可以分析夫妻不仅可以和平的离婚,且女子改嫁也是被允许的事清,而且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唐代的公主,再嫁三嫁者都不在少数,仅肃宗以前再嫁者高达 23 人,三嫁者也有 4 人。
  为什么唐代会出现“离婚协议书”而不是以往的“休妻书”呢?这与唐代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唐王朝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时期,由于统治者开明宽松的政策,使得社会长期稳定,人们思想较为开放,为唐代男女追求婚姻娶嫁自由提供了可能。例如唐太宗贞观元年(627 年)二月颁布的关于婚姻嫁娶的诏书曾明确规定:“其庶人男女……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若贫寡之徒,将迎匮乏,仰于亲近乡里,富有之家,裒多益寡,使得资送。”此外,唐代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使得更多的女性从终日忙碌的生产劳作中解脱出来去参与自己喜好的各类社交活动。这就更进一步解放了妇女的思想,使其能够大胆地去追求婚恋自由。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女性,虽然无法摆脱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但却有较多的自由選择,她们可以离婚、改嫁、甚至参与政治。因而,唐代妇女也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妇女中比较幸运的一群。”可见,这与当时统治者所施行的宽松而开明的政治文化政策以及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唐代妇女地位的提高,当两个人想解除婚约时,往往采取“和离”的方式而不是“休妻”,甚至女方也可主动提出“和离”,所以唐代会出现“离婚协议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参考文献】
  【1】(宋)王溥:《唐会要》卷 83《嫁娶》,中华书局,1955 年版.
  【2】张嫣娟:《唐代婚姻制度的践行与妇女社会地位研究》,西北师范大学, 2012(学位年度).
  【3】高世瑜:《唐代妇女》,三秦出版社,1988 年版.
  【4】江林:《太平广记_与唐代婚姻礼俗》,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期.
  【5】 段塔丽:《唐代婚姻习俗与妇女地位探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31卷2期.
  【6】 李秀立:《唐代婚姻礼俗及其特点》,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7卷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发展进程的加快,企业员工结构复杂,年轻员工比重增大,如何有效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增强员工的核心凝聚力,对于企业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讨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是保证员工队伍团结和企业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新形势 国有企业 思想政治 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
期刊
【摘要】:俄罗斯的现代化自彼得大帝起至今已走过了三百多年历程。在这漫长的现代化进程中,徘徊于东方化与西方化之间的文化特征,使得俄罗斯的历史并未能坚持一条固定的轨道延续发展,始终摇摆于现代与传统之间,西方化情结给俄罗斯现代化和社会文化发展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探寻俄罗斯西方化历史进程,来反思俄罗斯现代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俄罗斯 现代化 西方化 东方化 发展道路  在亚洲人看来,俄
期刊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以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令人瞩目的,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大量的成果。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必须理念先行,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回答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
期刊
【摘要】:国家机关以及各级党属于党执政活动的主体,同时也处在党与国家工作的枢纽地位,而各级党组织以及党政机关则属于党在机关党政的战斗堡垒。对机关党予以建设属于党建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并且增强国家机关和党的建设也是促进党执政与领导水平提升的必须,更是全面推动从严治党方针的根本保证与基本要求。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机关党建工作是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新形势 机关 党建  机关党建
期刊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交网络的崛起与普及给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改变,特别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方式以及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带来了多方位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多种社交网络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在营销上的优势地位日益显著,更多企业看到了社交网站在营销上面的潜力与优势,开始想方设法充分利用社交网络来开展营销。本文将对社交网络概述、基于社交网络的
期刊
【摘要】:本文從地域文化营造观念下的“大设计”理念出发,结合整合协作毕业设计的具体实践,以“苍南碗窑古村”整体规划为毕业设计课题,从整合协作毕业设计“选题——过程——评价”模式构建来具体阐述“大设计”理念的落实,并提出跨专业整合协作毕业设计“整体观、完整性、多角度”等的三大优势。  【关键词】:毕业设计 整合协作 跨专业 大设计 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营造观念下的“大设计”理念提出  “美丽乡村
期刊
【摘要】:通过对山西古建筑的考察与调研,用身体去丈量去感知,由浅入深地用古人的世界观和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去感受历史建筑的空间、秩序和细节。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 山西 调研  有了体验就有了理解,把背后和眼前的事物建立联系,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自然就通向了设计,就完成从感知到操作的转化—即体验之于建筑的意义,体验中国古代建筑,将所感所想转化为设计的灵感源泉,汲取古人智慧,继承传统后再创新,也是此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国有企业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所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及时的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给国企员工做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新的观念,发展进步思想,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成熟,逐步科学化。鉴于此,本
期刊
【摘要】:我國现存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使得其政策参与的内在动力不足。首先,我国设立的NGO大多是政府按需设定的,其次,其运转资金大多都来自于政府的支持,这些非政府组织在政治参与上不能出现良好的发展方向,也就形成了畸形。此外加之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管理、出台的法律条款,都对其在进行政策倡导时产生了一些影响。  【关键词】:NGO 非政府组织 政策引导  一、中国NGO政策倡导的现状  1
期刊
【摘要】: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成果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而如何保证在快速推进下确保提交高质量勘察设计成果,是公路建设单位需要着重考虑的事情。紫惠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科学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对勘察设计进度、质量、费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确保了在快速推进下提交高质量勘察设计成果。  【关键词】: 建设单位; 勘察设计;管理  0 引言  河惠莞高速公路贯通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