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以其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覆盖的广阔性、扩张的强劲性、环境的开放性、身份的虚拟性获得人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高度认可,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想觀念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示范者和建设者,党组织活动是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面对信息时代,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形式,提高党组织活动的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党组织活动的现状,对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党组织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生党建;网络;基层组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4-003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受益面,增强影响力。”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国高等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校园网和教育科研网为平台,建立了一大批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德育网站。高校基层党建方式工作是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面对90后的学生群体,党组织生活既要符合培养学生党员的要求,又要有符合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开展,以达到党员教育管理的预期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基层组织活动的开展应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更具实效性的方式。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的组织生活内容在学校党委的统一要求下,基本均能按时按质完成,其形式多以报告、讲座、交流、讨论来进行。在这种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中,学生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党的理论以、党内重要文件、时势热点、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各支部也能在统一时间和地点的组织活动中把上级有关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位党员,
是党组织活动严肃性的体现;是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思想政治素提高的保障;是党员之间了解的加深、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支部凝聚力的增强、支部战斗力的形成的关键。当然,这种方式也存不足:
1.1 学生党员学习的自主性不强
学生党员在基层支部的安排下,认真参与组织生活。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在被安排、被要求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学习的自我认知、学习的激情上存在差距。在参加党支部的组织活动时,由于受组织生活的时间、支部人数的限制,实际主动发言的人数不多,多为被动的聆听者。
1.2 基层组织生活的创新性不强
各基层党支部除了要学习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安排的内容外,还要完成各学院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下达的学习内容,内容形式单一。同时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发展任务重,学生课程差异化选择造成的统一时间难等问题,也使组织生活因完成任务而进行,缺乏新颖性。上级下达的必选内容多,针对党支部实际的自选内容少。
1.3 基层组织生活的效果不佳
基层组织活动因形式呆板、内容与学生关注、实际需求不符等问题,使广大学生党员对组织活动的满意度不高。因此加强党组织活动的计划性,采取分组学习讨论、鼓励全体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等措施来提高组织活动质量,同时在开展的工作中,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从线上与线下进行互动,以学生满意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交流学习。
2 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开展党组织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符合当代校园的文化传播要求和大学生的实际特质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十一次统计报告和团中央等部门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现在我国网民达5910万人,其中学生有1654.8万人,占网民总数的28%。大学生中每周上网1小时以上的达92%,平均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达33.5%,拥有E—mail信箱的91.3%,主要靠电子邮件进行日常联系的达50%,通过网络发布个人信息进行求职的毕业生达80%。由此可见,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最易接受的一种交流方式。而如今,校园网络建设良好基本达到全覆盖学生可以及时进行信息浏览和交流,为开展党组织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广大青年学生的网络基础扎实,完全具备建设网站和开展网上组织活动的技术实力。
2.2 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求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内容的良莠不齐及繁杂冗余,容易歪曲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上信息资源占据垄断地位的是发达国家,通过文化的传递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思想阵地,使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信念弱化、思想意识西化。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中的精英,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强的分析和辨别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互联网阵地进行各类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让党的旗帜举起来,让党的声音响起来,让党的形象树起来,能有效发挥党员群体的先进作用,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2.3 符合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性的要求
大学生网上组织活动把党组织活动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党组织活动形式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服务。一是利用互联网的超大信息量和查找资料的快捷性。学生党员能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提高了学生党员在组织活动中发言的质量;二是利用互联网的超时空性。党员在网络终端前就可以就党支部活动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使组织活动更具机动性和灵活性;三是利用互联网的多媒体性。在互联网上,专题教育影片非常丰富,同时也可以在相应的服务器上上传有关专题教育片,丰富了组织活动的活动形式,增强了活动效果。这种平台既符合学生的要求,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 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的有效途径 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实现了虚拟网络环境与现实物理环境相统一,将党组织活动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参与者便可不受时空限制而自由的参与活动,但同时也应考虑物理环境的凝聚力强和网络环境情感弱化因素,把两种方式统一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3.1 工作理念信息化
坚持以“党建信息平台为工作有效抓手”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活动的各项制度,学院、各职能部门、宿舍管理管部门之间实行多方联动,将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及考核等一系列过程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全方位考察,在技术手段上广泛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党组织内部、外部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互换与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
3.2 工作平台信息化
3.2.1 创建在线学习平台。依托“三课”,即团课、系列黨课、主题党课,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党员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网络化。依托网站开展“网上党校”、“红色论坛”等活动,开辟有特色、新颖丰富的在线学习平台。
“红色论坛”是网络党课互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容纳较多的信息。论坛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得所有学员能够畅所欲言,学员在论坛上提出的学习困难,可以由任课教师、党建工作者、老党员回答,也可以与其它学习者讨论交流。从技术角度考虑,论坛可容纳文字、图片、超链接、声音、图像、打包文件等多种格式的内容,便于辅导教师利用多媒体形式引导学员在论坛中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还可以将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发布共享,最大程度的共享学习资源。论坛中存放的资源在技术上还可以做到保密和隐藏,一定程度的保护了应有的知识产权。论坛能够灵活的按照内容划分不同的版面,根据学习主题划分子类。同一背景和同一兴趣的学员在同一个版面中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容易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激发网络协作式学习。
通过设立支部QQ群、支部博客的方式建立网上学习资料库,设立支部易班来加强党员间的学习交流,设立微博来及时交流学习心得和感受。通过形成系统的在线学习体系,涵盖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社会知识等内容,学生党员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还可通过开展定时网络集中学习讨论。
建立网上新闻发布系统,第一时间发布即时新闻,使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广大网民以最快速度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
3.2.2 创建党员信息平台。开发网上党务信息管理系统,由基本信息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党内法规查询等多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模块组成,可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及流动党员管理、发展党员、组织生活、党费管理、党内统计、党员学习培训等党组织工作的实时动态管理,对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务工作、党建工作等进行公开发布,设立书记信箱,动态记录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并实现监督考评。
3.2.3 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利用飞信群、QQ群、博客、易班、微博等方式创建系列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党员间的信息共享及沟通交流,开设“网络直播间”、“党员网上交流室”、“网上民主生活会”等具有交互性的栏目等,开展学习讨论活动。
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将党组织生活信息化。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党组织生活,进行在线的政治理论学习、社会热点分析讨论、专业知识经验交流等、举行网络征文大赛、党史知识竞赛等内容,实现党组织生活的多样化。
3.2.4 创建工作效果调研平台。利用网上投票系统、易班、人人网等创建社会调查平台,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功能,进行“党员思想状况”调查、“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调查、“党员满意度测评”等一系列的党建工作调查活动,在充分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意见的同时也起到了的监督与约束作用。
3.3 工作机制的信息化
3.3.1 创新网络化信息发布机制。通过信息工作平台,将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纳入到网络平台中,建立覆盖全部人员的沟通平台,动态记录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和培养教育到发展成党员的过程,通过党建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化处理,清晰了解党员的成长过程。
3.3.2 创新网络化宣传公开机制。及时公开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及党务工作,通过支部网络刊物对支部的动向信息进行宣传,提高党员积极参与性,实现党务信息、党组织活动的公开、透明。如对党员的推荐、创先争优的典型案例评选、党员先锋模范评选的工作中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调查和推荐。可以设置“党务指南”、“支部公告”、“工作动态”、“党员风采”等栏目,对党组织工作状况实行“网上党务公开”,提高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透明度和知情权。
3.3.3 创新网络化监督评价机制。设置“书记信箱”及易班“网络党支部”、支部博客等互动和反馈机制,通过网络开展党员满意度评价,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和考核,对党员起到较好的督促警醒作用。发挥网络党建的评议功能,上网评议党员和干部,组织网上无记名评议、网上群众民主评议等活动,使之成为一种便于组织、成本低、效率高、准确性强的党内管理监督工作的新途径。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生们日益接受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只有不断的在理念、机制上进行更新,才能搭建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党建信息平台,开拓出更多的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林逢春,杨文新,李镇贤.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现状分析[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 钱瑞荣.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若干思考[J].2003(11) .
3 陈静.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小议[J].魅力中国,2010(3).
4 陈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的探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 朱林婷.创新网络党建载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1(5).
关键词:学生党建;网络;基层组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4-003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受益面,增强影响力。”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国高等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校园网和教育科研网为平台,建立了一大批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德育网站。高校基层党建方式工作是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面对90后的学生群体,党组织生活既要符合培养学生党员的要求,又要有符合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开展,以达到党员教育管理的预期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基层组织活动的开展应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更具实效性的方式。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的组织生活内容在学校党委的统一要求下,基本均能按时按质完成,其形式多以报告、讲座、交流、讨论来进行。在这种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中,学生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党的理论以、党内重要文件、时势热点、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各支部也能在统一时间和地点的组织活动中把上级有关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位党员,
是党组织活动严肃性的体现;是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思想政治素提高的保障;是党员之间了解的加深、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支部凝聚力的增强、支部战斗力的形成的关键。当然,这种方式也存不足:
1.1 学生党员学习的自主性不强
学生党员在基层支部的安排下,认真参与组织生活。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在被安排、被要求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学习的自我认知、学习的激情上存在差距。在参加党支部的组织活动时,由于受组织生活的时间、支部人数的限制,实际主动发言的人数不多,多为被动的聆听者。
1.2 基层组织生活的创新性不强
各基层党支部除了要学习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安排的内容外,还要完成各学院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下达的学习内容,内容形式单一。同时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发展任务重,学生课程差异化选择造成的统一时间难等问题,也使组织生活因完成任务而进行,缺乏新颖性。上级下达的必选内容多,针对党支部实际的自选内容少。
1.3 基层组织生活的效果不佳
基层组织活动因形式呆板、内容与学生关注、实际需求不符等问题,使广大学生党员对组织活动的满意度不高。因此加强党组织活动的计划性,采取分组学习讨论、鼓励全体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等措施来提高组织活动质量,同时在开展的工作中,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从线上与线下进行互动,以学生满意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交流学习。
2 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开展党组织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符合当代校园的文化传播要求和大学生的实际特质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十一次统计报告和团中央等部门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现在我国网民达5910万人,其中学生有1654.8万人,占网民总数的28%。大学生中每周上网1小时以上的达92%,平均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达33.5%,拥有E—mail信箱的91.3%,主要靠电子邮件进行日常联系的达50%,通过网络发布个人信息进行求职的毕业生达80%。由此可见,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最易接受的一种交流方式。而如今,校园网络建设良好基本达到全覆盖学生可以及时进行信息浏览和交流,为开展党组织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广大青年学生的网络基础扎实,完全具备建设网站和开展网上组织活动的技术实力。
2.2 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求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内容的良莠不齐及繁杂冗余,容易歪曲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上信息资源占据垄断地位的是发达国家,通过文化的传递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思想阵地,使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信念弱化、思想意识西化。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中的精英,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强的分析和辨别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互联网阵地进行各类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让党的旗帜举起来,让党的声音响起来,让党的形象树起来,能有效发挥党员群体的先进作用,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2.3 符合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性的要求
大学生网上组织活动把党组织活动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党组织活动形式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服务。一是利用互联网的超大信息量和查找资料的快捷性。学生党员能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提高了学生党员在组织活动中发言的质量;二是利用互联网的超时空性。党员在网络终端前就可以就党支部活动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使组织活动更具机动性和灵活性;三是利用互联网的多媒体性。在互联网上,专题教育影片非常丰富,同时也可以在相应的服务器上上传有关专题教育片,丰富了组织活动的活动形式,增强了活动效果。这种平台既符合学生的要求,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 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的有效途径 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实现了虚拟网络环境与现实物理环境相统一,将党组织活动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参与者便可不受时空限制而自由的参与活动,但同时也应考虑物理环境的凝聚力强和网络环境情感弱化因素,把两种方式统一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3.1 工作理念信息化
坚持以“党建信息平台为工作有效抓手”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活动的各项制度,学院、各职能部门、宿舍管理管部门之间实行多方联动,将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及考核等一系列过程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全方位考察,在技术手段上广泛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党组织内部、外部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互换与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
3.2 工作平台信息化
3.2.1 创建在线学习平台。依托“三课”,即团课、系列黨课、主题党课,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党员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网络化。依托网站开展“网上党校”、“红色论坛”等活动,开辟有特色、新颖丰富的在线学习平台。
“红色论坛”是网络党课互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容纳较多的信息。论坛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得所有学员能够畅所欲言,学员在论坛上提出的学习困难,可以由任课教师、党建工作者、老党员回答,也可以与其它学习者讨论交流。从技术角度考虑,论坛可容纳文字、图片、超链接、声音、图像、打包文件等多种格式的内容,便于辅导教师利用多媒体形式引导学员在论坛中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还可以将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发布共享,最大程度的共享学习资源。论坛中存放的资源在技术上还可以做到保密和隐藏,一定程度的保护了应有的知识产权。论坛能够灵活的按照内容划分不同的版面,根据学习主题划分子类。同一背景和同一兴趣的学员在同一个版面中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容易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激发网络协作式学习。
通过设立支部QQ群、支部博客的方式建立网上学习资料库,设立支部易班来加强党员间的学习交流,设立微博来及时交流学习心得和感受。通过形成系统的在线学习体系,涵盖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社会知识等内容,学生党员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还可通过开展定时网络集中学习讨论。
建立网上新闻发布系统,第一时间发布即时新闻,使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广大网民以最快速度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
3.2.2 创建党员信息平台。开发网上党务信息管理系统,由基本信息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党内法规查询等多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模块组成,可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及流动党员管理、发展党员、组织生活、党费管理、党内统计、党员学习培训等党组织工作的实时动态管理,对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务工作、党建工作等进行公开发布,设立书记信箱,动态记录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并实现监督考评。
3.2.3 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利用飞信群、QQ群、博客、易班、微博等方式创建系列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党员间的信息共享及沟通交流,开设“网络直播间”、“党员网上交流室”、“网上民主生活会”等具有交互性的栏目等,开展学习讨论活动。
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将党组织生活信息化。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党组织生活,进行在线的政治理论学习、社会热点分析讨论、专业知识经验交流等、举行网络征文大赛、党史知识竞赛等内容,实现党组织生活的多样化。
3.2.4 创建工作效果调研平台。利用网上投票系统、易班、人人网等创建社会调查平台,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功能,进行“党员思想状况”调查、“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调查、“党员满意度测评”等一系列的党建工作调查活动,在充分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意见的同时也起到了的监督与约束作用。
3.3 工作机制的信息化
3.3.1 创新网络化信息发布机制。通过信息工作平台,将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纳入到网络平台中,建立覆盖全部人员的沟通平台,动态记录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和培养教育到发展成党员的过程,通过党建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化处理,清晰了解党员的成长过程。
3.3.2 创新网络化宣传公开机制。及时公开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及党务工作,通过支部网络刊物对支部的动向信息进行宣传,提高党员积极参与性,实现党务信息、党组织活动的公开、透明。如对党员的推荐、创先争优的典型案例评选、党员先锋模范评选的工作中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调查和推荐。可以设置“党务指南”、“支部公告”、“工作动态”、“党员风采”等栏目,对党组织工作状况实行“网上党务公开”,提高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透明度和知情权。
3.3.3 创新网络化监督评价机制。设置“书记信箱”及易班“网络党支部”、支部博客等互动和反馈机制,通过网络开展党员满意度评价,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和考核,对党员起到较好的督促警醒作用。发挥网络党建的评议功能,上网评议党员和干部,组织网上无记名评议、网上群众民主评议等活动,使之成为一种便于组织、成本低、效率高、准确性强的党内管理监督工作的新途径。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生们日益接受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只有不断的在理念、机制上进行更新,才能搭建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党建信息平台,开拓出更多的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林逢春,杨文新,李镇贤.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现状分析[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 钱瑞荣.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若干思考[J].2003(11) .
3 陈静.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小议[J].魅力中国,2010(3).
4 陈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的探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 朱林婷.创新网络党建载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