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孝道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孝道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孝”是中華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中国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有力保障。孝道教育作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和文化品质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孝道是一个永恒主题,孝道教育应该长期贯穿于国人的一生。本文详尽分析了对中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性,深入探究了当前中学生道德教育严重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孝道教学 必要性
  传统孝道文化贯穿于中国发展的始终,有力促进了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地区的和谐发展。从古至今,孝道文化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孝道案例也不胜枚举,美德事迹至今依然被人津津乐道。时代变迁,但社会价值的核心内容没有偏离主体地位,孝道文化仍然继续承担着促进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角色。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针对当前中学生在家庭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孝道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孝道入手对中学生进行综合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
  一、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的意义
  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对于促进家庭、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更好传承和发扬中华美德的有力体现。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因此,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1.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
  中国的许多经典国学中都提到了孝道教育,如《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曾子以孝著称,有“母子连心”“思母吐鱼”等典故流传后世。父母为生命之根,孝亲为做人之本。因此,努力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刻不容缓。
  2.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中学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孝道教育是帮助中学生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它能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付出。学生只有在家庭中学会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日后才能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只有爱己之父母,才能做到爱人之父母,而后才会爱整个国家,这也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
  《大学》中说道:“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学说是以伦理为基础,伦理起于家庭,而家庭和睦关键在于一个孝字,因为孝道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孔子弟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深刻揭示了孝道对维护社会稳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学生不仅要懂得尊重师长、关心集体、团结同学,还要学会关爱弱势群体,这对提高中学生自身的素质有着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对提升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自身修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学生道德缺失的表现
  中学生的培养宗旨是成为“四有”新人,而孝道文化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孝道表现不尽如人意:
  1.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
  古语曰:“百事孝为先,孝者德之本。”每位中学生都曾在父母面前信誓旦旦,在“孝”字上許下宏愿。“大海之水可量尽,父母之恩难报偿。”“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在当代,不养、不尊、不顺父母的现象屡有发生。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标尺。中学生当前没有能力赡养父母,生活还需要父母来照顾。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看似包办的行为,被一些中学生当成了习惯,他们不懂感恩,好逸恶劳,经常顶撞父母,甚至有的中学生还会殴打父母,用学习威胁父母。
  尊亲就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从点滴做起。曾子说:“孝道子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意思是说,子女尊敬父母,必须要做到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让父母身心愉悦,不违背父母的意志。当今社会的一些情况往往是截然相反的,父母对子女的衣食起居无微不至,却很少看到子女对父母嘘寒问暖,甚至有的子女面对父母的辛劳不屑一顾。
  2.在校园生活中的表现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礼记》写作于战国晚期,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今,中学生不尊重师长已是常态,无论是点还是面,无一不映射出尊师的缺失。中学生在课堂上顶撞教师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会产生肢体冲突。中学生不尊师重教的行为是长期受到不良影响导致的,他们缺少高素质的家庭环境,经常用恶劣言语诋毁、辱骂教师。
  对于中学生间的相处,道德缺失现象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拉帮结派、组成小团体等,对其他同学进行人身攻击;有的中学生甚至勒索弱势学生的钱财,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有的中学生拿着父母的钱在校园外大肆挥霍,结交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并在校园内做与校规相抵触的事情,造成学校声誉损失。随着近年来教育制度进一步的规范化,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要共同加强对中学生的孝道教育,因为这远比关注升学率更加重要!
  三、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策略
  孝道文化历史悠久,在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其显得更加耀眼夺目。对于当下中学生孝道缺失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引导中学生从“三源”认识孝道,唤醒学生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对中学生施行孝道教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孝”的最初意义是父母。   首先,父母是生命之源。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生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所受到的辛苦,孩子是能看得到的,所以在开展孝道教育时,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中学生切身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次,父母是孩子的衣食之源。孩子的吃穿冷暖都包含着父母的艰辛,父母永远都在为如何更好地为孩子提供优质的生活而辛苦工作着,所以教师应从父母辛苦的工作中提取孝道教育切入点,促使中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道德之源。“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时,应做好表率作用。“安身行道,扬名于世”是实现孝的终极目标,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做好示范作用。
  2.学校在中学生孝道教育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校应要求学生在家庭中事亲敬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父母言行有误时,应及时匡正,以免陷于不义;其次,学校应要求学生刻苦攻读,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行孝的方法之一,終日无所事事,是对父母不孝的表现;第三,学校要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让中学生积极行孝、传孝,让中学生常怀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第四,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宣传和学习典范,在宣传和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孝心。如学校应宣传“毛泽东给徐老祝寿”“陈毅探母”“谭嗣同临危救父”“鲁迅敬母”等孝道故事,要求学生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等孝道文章,以激发学生的行孝之心。
  此外,学校和家长应联手开展“孝心日”活动、组织进行孝行实践、开展“孝心故事”活动、制作“孝道画刊”等,进一步加深中学生对孝道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孝顺父母、尊重师长。
  总而言之,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更是人伦之本,入德之门。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代表着国家发展的希望,加强孝道教育,能够提升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促使中学生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星.传承与转化孝道教育——基于生命、生活、生存视角的理解[J].基础教育研究,2015,(11).
  [2]李悦.中国传统孝道教育的现状、意义和方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张庆子.对当代中学生进行传统孝道教育的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2012,(12).
  [4]郭学渊.青少年孝道教育——家庭教育之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5]张萍,戴艳.新时期青少年孝道教育問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5).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168中学高三文20班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关注的重点从物质层次上升到了精神层次。本文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概念入手,阐述了技工学校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累加效应、社会支持缓冲效应,以及其对学生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技工学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影响。  关键词:技工学校学生 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  一、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概念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综合衡量生活状态、情感价值等方
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传统文化,学会自我感悟文本的方法,笔者充分发挥了每天十分钟晨读的作用,让学生在快乐而充实的学习环境中,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在诵读中积累中华经典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意境高远的诗词佳作,作为后人,我们应吸取古人优秀文化的营养,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精髓。背
摘要:海明威作品中最具魅力、最鲜明的特点是他的作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以及简单的风格。他把亲身经历与文学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不简单的“简单”风格,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便是最好的例证。在小说中,老人从出海捕鱼开始,就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生存竞争的伦理环境中,这个伦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就是弱肉强食。弱肉强食在《老人与海》中获得了具体的体现,当我们把老人出海前梦见狮子与老人出海后梦见狮子联系起
摘要:社會的进步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校园也日趋社会化。随着网络及电视媒体对众多校园安全事件的曝光,大学生的校园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良好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安全行为的前提,所以调查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并依据问卷调查收集的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数据,运用SPSS社会统计学方法对数据的相
摘要:舞剧《家》改编于四川籍文学巨匠巴金先生的名著《家》,巴金先生的这部作品是以一个成都封建大家族中不同人物的命运为背景,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现实。四川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在自己家乡的文学宝库中,挖掘了这一名著的艺术价值,将其转换为珍贵的舞剧创作素材,并打造出一部舞剧精品《家》。可以说,赏析舞剧《家》的文学性与艺术性,综合作品本身具有的艺术水准和吸引力,对我国舞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以在线学习为目的,着眼于某一知识点或疑难点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短小精悍、明确目标、自由度大、针对性强。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化解学中之难,消除学后之惑,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 高中化学 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应运而生,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微课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时空选择自由度大,学习目标明确,它往往围绕某一
摘要: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各高校开展教育的方向。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本文结合广州工商学院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传统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提出了如何运用翻转课堂开展高等数学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 高等数学 翻转课堂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等数学在各学科和交叉学科中的作用不
摘要:创新实践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培养自主钻研、善于整合、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新型实践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 建设 管理实践  大学实践与创新平台是建立以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能力,改变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状况;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
摘要:顾名思义,日记为每日一记,月记即为每月书写一篇的日记。本文通过观察学生撰写月记、教师批改月记的互动过程,剖析了月记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月记 高校 德育工作  在受到互联网冲击的时代,网络早已浸入了学生生活,人们提笔撰写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也让笔墨纸砚的书写显得弥足珍贵。担任辅导员两年期间,从新生入学开始,笔者要求每位学生撰写日记,每月一篇,月记由此而得名。学生从开始的抱怨到后来
摘要:如何解决小学生怕写作文及写作文难等问题,受百字文教学的启发,本文论述了微作文的实践与探索,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微作文 实践 探索  作文始终是语文教学中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学生不爱写作文,每逢作文必喊“头痛”,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索然无味。为什么在学了几年语文后,学生写作文时仍然会感到力不从心、困难重重呢?  作为语文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