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假说的论证和语言学批评

来源 :语言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研究中“假设”和“假说”是两个虽很基本但学界有时不甚区分的重要概念,施春宏(2015a)对此做了阐释。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语言学理论构建过程中假说的基本论证方式,并从经验论证(证明还是支持)和理论论证(逻辑推演)两个方面阐释语言学假说的论证效度以及特设性假说存在的问题。文章还以这两个概念的不同性质为参照,分析了在理论创新和范式变化的过程中,内在批评和外在批评所发挥的不同论证作用。 In the linguistic study, “hypothesis” and “hypothesis” ar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which are basic but are sometimes indistinguishable in the academic field. Shih-Hsien Hsiao (2015a) explains thi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further discusses the basic argumentation ways of the hypothes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nguistic theory and expounds the validity of the hypothesis of linguistic hypothesis and the ad hoc hypothesis from two aspects of empirical proof (proof or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argumentation (logical deduction) The problem of sexual hypothesis. The article also refers to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these two concept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t arguments played by internal criticism and external criticism in the process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aradigm change.
其他文献
文章对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称》篇中的一段文字进行了新的释读,重点对其中带重文号的“隆”字的读法提出了新解,认为“隆=”为衍重文号,“隆”应读为“虹
Fauconnier(1975a,1975b)等指出any暗示梯级中的极点,但未分析其中的原因。Lee&Horn(1994)等认为any的本义就是极点义,但迄今为止尚无文献有效地解决任选解释代表的不定指意
主持人语:  桑克的诗老辣,独特,富有理性的怀疑精神,他处理的题材非常有宽度,仿佛可以信手取材。胡澄的诗则偏向于情感内省,并且饱满而打动人心。李利忠的诗线条简约,富有意蕴的空间,读来颇有余味。王向威更沉入日常生活的细节,在对细节的描述中展现自己的体悟。林典刨的诗疏朗,在语句转换时仿佛有种特别的节奏。金庆伟写的是海边故乡的景物,从中可以看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读者阅读时,自能感受到他们各自诗歌的不同
期刊
“别拿N1不当N”是现代汉语的惯用表达式,发话人认为处于边缘地位的N1同样是N家族的成员,劝诫受话人不应忽视N1所具有的N的相关属性.N1是话题,表示类指或个指;N只能是类指,凸
本文从以下四个时期分论徐铉“闲人”“芳草”意象内涵的转变。富贵闲人《宋史·徐铉传》“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控制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实义动词,它与受控动词组成一个控制结构,表示主语事物在形成受控动词所述状态之前,还有一个在内部进行酝酿、准备之类活动的过程。控制动词是整个构式
文章坚持从词汇语类到功能语类是一个连续体的观点。在这样的观念下,对“有+VP”结构的性质以及“有”的语类地位加以重新检视,提出如下论点:“有+VP”与“有+NP”可以做归一
正反同用的反问句,用肯定和否定并列提问的形式表达同一种确定的看法.这类语用现象的存在,说明“命题否定”观存在问题,反问“无疑”和“否定”的运作机制需要澄清.文章讨论
比喻按照认知加工过程可以分为三种,即相似性比喻、同一性比喻和否定性比喻。相似性比喻说明比喻关系中事物的无限接近;同一性比喻说明比喻认知的飞跃发展。否定性比喻,则从
【编者按】本文作者2012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研究班”,在北京师范大学接受了为期一年半的小学校长培训。其间,根据培训计划安排,赴德国访学一个月,并将学习考察情况形成万余字的长篇报告,全面介绍和分析了德国中小教育的现状。由于版面所限,本刊将这篇考察报告分为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学校管理以及小学课程建设三篇,陆续刊载在“域外来风”栏目,以期对我省中小学校建设和发展有所裨益。  在德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