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数学抽象性的学科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数学学习相对比较枯燥。研究表明:若一个学生对所从事的学习有兴趣,那么他的积极性就高,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反之则只能发挥其才能的20%。
关键词 数学;活化
中图分类号:C931.1,O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188-01
因此学生能自我激发学习的欲望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给数学赋予生命的活力,相信数学学起来也会有意思。
一、内容“生活化”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为何要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需很多客观的理由,只需要直观的感受。在新授课的时候要紧扣实际生活,加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考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不断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例:六年级下册关于折扣问题,课堂开始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超市打折。同一种物品A超市打七折,B超市“买五送一”提问:如果想买8瓶酒你会选择哪一个超市?结果几乎所有同学都选择了B超市,理由很简单因为可以送一个。学生在疑惑中学习折扣问题倍有兴趣,接着利用该知识点将“满五送一”转化成打八折,教师及时点评:将普通的八折换个说法,既能吸引顾客,且价格卖的还高,这就是数学神奇的力量。学生一下沸腾了,同学们都很崇拜的点点头……教学中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不仅借机突出了学习数学的价值,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久而久之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二、教学“灵活化”
所谓的“灵活化”就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看成一个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同伴,将数学“活化”。唯一和生活中的朋友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数学和你交流的是更高级的思维而不是单纯的语言,其它和我们人类处朋友是一样,都是以心换心,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它注定要和我们交织在一起,那么和数学处好关系势在必行。首先在使用跟数学相关的书籍前先要把书角整理下,保持整洁,学好数学从尊重数学开始。其次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做题,正确率高了,学生和数学书籍的共同语言就多了,时间久了学生和数学书籍的关系会越来越好,数学的学习自然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力量。
三、学习“趣味化”
既然“活化”了数学,那么相处起来乐趣自然不会少。比如对于数学中相同题型屡做屡错的学生,我会问学生:“如果你在一个路口不小心被一只狗给咬了,下次经过的时候你会怎么样?”学生纷纷想出解决的策略。同理数学上的错题也是不该有第二次的,学生若有多思笑着低下了头,相信之后对待错题的态度也会端正许多。再如1÷0.125=1×8这个知识点,当学生在口算中运用得如鱼得水时教师出一道简便运算5.6÷0.125 4.4×8,只有个别人能灵活运用。此时教师波浪线画出关键点并调侃:“这个朋友换个场合就不认识了?”学生顿时豁然开朗。隔一天再将此知识点再换装出行72.8÷(7.28÷0.125),学生的正确率明显高很多,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四、作业“个性化”
翻开孩子的家庭作业记录本可以看到数学作业竟如此简洁,随着日期更替有序的更新着页码,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可能解放了老师但是却束缚了孩子的兴趣。借鉴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的“5:3:2”课型构成理论,一周的家庭作业里至少有一次作业要花较多的精力去设计去批改,要让学生们觉得数学作业也是很有意思的。数学的解题过程的背后就是孩子思考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让学生表达自己个性化思考过程的角度去设计有意思的作业。例如,在“平均数”的复习之前,教师布置作业:一位71岁的老爷爷看到《世界卫生报告》上一条信息——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2岁,很是难过。这是为什么呢?明白了老爷爷的心事后,你会怎么劝解他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了解以样本平均数预测总体的具体含义。
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学生总是会忘记圆锥的体积要乘以三分之一。于是在教学新课的当天我一改常态的书面作业变成实验的作业。学生回去动手操作,证明同底同高圆锥的体积时圆柱的三分之一,并将实验的视频发视频给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了体验对圆锥体积里的这个三分之一就有更形象的认识,丢三分之一的现象明显好很多。
……
这样的作业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梳理,其内容既紧扣了教材,也帮助学生有效的突破了难点,最关键的是学生会觉得比较有意思。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热情。“活化”和趣味化数学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現象,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再加上教师设计一些有意思的作业,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日常教学中若能将几个元素有机融合,贯穿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并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相信数学的学习也可以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参考文献:
[1]潘锦程.点破数学与生活间的那层窗纸——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J].科技展望,2017(18).
关键词 数学;活化
中图分类号:C931.1,O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188-01
因此学生能自我激发学习的欲望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给数学赋予生命的活力,相信数学学起来也会有意思。
一、内容“生活化”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为何要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需很多客观的理由,只需要直观的感受。在新授课的时候要紧扣实际生活,加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考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不断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例:六年级下册关于折扣问题,课堂开始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超市打折。同一种物品A超市打七折,B超市“买五送一”提问:如果想买8瓶酒你会选择哪一个超市?结果几乎所有同学都选择了B超市,理由很简单因为可以送一个。学生在疑惑中学习折扣问题倍有兴趣,接着利用该知识点将“满五送一”转化成打八折,教师及时点评:将普通的八折换个说法,既能吸引顾客,且价格卖的还高,这就是数学神奇的力量。学生一下沸腾了,同学们都很崇拜的点点头……教学中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不仅借机突出了学习数学的价值,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久而久之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二、教学“灵活化”
所谓的“灵活化”就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看成一个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同伴,将数学“活化”。唯一和生活中的朋友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数学和你交流的是更高级的思维而不是单纯的语言,其它和我们人类处朋友是一样,都是以心换心,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它注定要和我们交织在一起,那么和数学处好关系势在必行。首先在使用跟数学相关的书籍前先要把书角整理下,保持整洁,学好数学从尊重数学开始。其次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做题,正确率高了,学生和数学书籍的共同语言就多了,时间久了学生和数学书籍的关系会越来越好,数学的学习自然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力量。
三、学习“趣味化”
既然“活化”了数学,那么相处起来乐趣自然不会少。比如对于数学中相同题型屡做屡错的学生,我会问学生:“如果你在一个路口不小心被一只狗给咬了,下次经过的时候你会怎么样?”学生纷纷想出解决的策略。同理数学上的错题也是不该有第二次的,学生若有多思笑着低下了头,相信之后对待错题的态度也会端正许多。再如1÷0.125=1×8这个知识点,当学生在口算中运用得如鱼得水时教师出一道简便运算5.6÷0.125 4.4×8,只有个别人能灵活运用。此时教师波浪线画出关键点并调侃:“这个朋友换个场合就不认识了?”学生顿时豁然开朗。隔一天再将此知识点再换装出行72.8÷(7.28÷0.125),学生的正确率明显高很多,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四、作业“个性化”
翻开孩子的家庭作业记录本可以看到数学作业竟如此简洁,随着日期更替有序的更新着页码,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可能解放了老师但是却束缚了孩子的兴趣。借鉴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的“5:3:2”课型构成理论,一周的家庭作业里至少有一次作业要花较多的精力去设计去批改,要让学生们觉得数学作业也是很有意思的。数学的解题过程的背后就是孩子思考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让学生表达自己个性化思考过程的角度去设计有意思的作业。例如,在“平均数”的复习之前,教师布置作业:一位71岁的老爷爷看到《世界卫生报告》上一条信息——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2岁,很是难过。这是为什么呢?明白了老爷爷的心事后,你会怎么劝解他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了解以样本平均数预测总体的具体含义。
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学生总是会忘记圆锥的体积要乘以三分之一。于是在教学新课的当天我一改常态的书面作业变成实验的作业。学生回去动手操作,证明同底同高圆锥的体积时圆柱的三分之一,并将实验的视频发视频给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了体验对圆锥体积里的这个三分之一就有更形象的认识,丢三分之一的现象明显好很多。
……
这样的作业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梳理,其内容既紧扣了教材,也帮助学生有效的突破了难点,最关键的是学生会觉得比较有意思。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热情。“活化”和趣味化数学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現象,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再加上教师设计一些有意思的作业,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日常教学中若能将几个元素有机融合,贯穿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并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相信数学的学习也可以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参考文献:
[1]潘锦程.点破数学与生活间的那层窗纸——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J].科技展望,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