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g88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增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患,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不同年龄层次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时代赋予中小学教师的历史使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和使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才在国际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开拓创新、竞争意识、应变能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善于与人交往、合作、共事的能力。因此,重视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能否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大事。
  2、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和情绪稳定方面都较为突出,如果学校、教师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社会、健全人格,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学生的消极情绪、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就有益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的健全发展和。
  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一)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
  1、外部原因主要包括:(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如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失去正常的家庭教育,易发生逆反心理、不能面对现实生活,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致使品行异常;有些独生子女家庭,由于过分娇惯、纵容,致使孩子任性、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合群等毛病出现。(2)大众媒体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一些文艺、影视广播、出版物充满暴力、吸毒、色情等内容,对中小学生有误导、教唆的作用,抵御不良诱惑较弱的中小学生容易受它们的影响,致使其心理变态、误入歧途。(3)当前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基基础时期,他们在学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而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学生的成才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成长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给中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了他们心理健康发展。(4)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产生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的消极思想,这种思想蔓延到学生群体,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还使他们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倾向。
  2、学生自身原因。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有些是与遗传、体质、突发事件有关。大多数情况都是逐渐积累而成的。家里有心理障碍患者。或产期大脑受过损伤、感染、孕妇营养不良、孩子出生时窒息缺氧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情况是孩子在适应社会或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的冲突和矛盾。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无法达到预定目的,使他们感到失望、悲观,心理受到严重挫折。
  (二)中小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当前,中小学生中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表现为品德发展上的缺点,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酗酒,乃至犯罪、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二是性格发展上有偏畸,这类学生表现出纪律松弛、情绪消沉、焦虑紧张、甚至闹学、混学、逃学和辍学等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心理正常的学生为主,同时兼顾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遵循发展性原则,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力,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客观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是指:一是理论和方法的依据是学校心理学;二是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心理健康教育要讲究客观性,特别是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我们当教师的,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必须以认真、坦诚的态度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
  2、理解和尊重学生。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其次,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打开师生交流的渠道,教师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如春风化雨般为学生接受。
  3、预防、治疗与发展相结合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不仅仅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使每一个学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绝大部分是正常的学生,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使其更积极向上。即使从消极的角度考虑,上策是预防而不是治疗。能预防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那是最好不过的,因此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既要坚持预防为主和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原则,又要坚持一旦出现问题积极进行治疗的原则。
  (1)从年龄特征出发,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发展心理学强调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特别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分阶段的教学内容,如:小学低年级的主要内容包括:乐于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乐于当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交往;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交往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在学习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养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以及与同学和谐交往的行为习惯;培养自主参加活动、表现自我欲望和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
  (2)、全体与个体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起到预防各种异常心理心理问题的产生。但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就要个别辅导、重点治疗;对于一般的心理健康问题,可采取面向全体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坚持全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现在学校已经开设健康课,教师可将心理学知识引入课堂,通过专门的课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另一部分是心理操作课,旨在通过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心理应对策略。
  (二)、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对学生进行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每一个教师都有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因此,所有任课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有的放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结合语文教学中某些优美的文章内容帮助学生克服自卑、重塑自我;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辅导,能够及时识别个别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及时给予帮助。例如:在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自己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渐掌握阅读方法、记笔记方法、检验方法,掌握集中注意的策略、理解与记忆的策略、解决学习困难的策略等。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的各种宣传媒介,如墙报、校刊、广播、橱窗等,在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各种心理调节方法,唤起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引导学生接受心理教育自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此外,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五)、学校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其心理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要指导家长优化教育环境、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定期和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社会各界力量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学生的身心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三位一体,才能共同发挥教育作用,充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心理学》冯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第一版
  【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北京人们出版社出版。1995.11
其他文献
目的:  在邓老“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下探讨并观察益气安神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同时为治疗失眠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选取70例同时符合诊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两年多以来的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定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一些粗浅的体会,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 利用资源,增强实践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许多初中数学佼佼者,进入高中后,第一个跟头便栽在数学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学生学习状态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中学生数学成绩低下归因  造成众多初中数学学习成功者沦为高中数学学习失败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
阅读自学就是把书读通读懂,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掌握作者介绍的知识的能力。阅读自学能力的高低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特殊任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以为阅读自学能力就是朗读能力,没有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或者以迎接考试为目的,把一篇完整的文章讲解得支离破碎,或者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严重的妨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讲,阅读自学能力的核心
摘要:《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作为中专语文教学,应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
所谓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就是将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得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的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其中,生物科学知识是学习的载体,而多媒体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生物教学之中,既能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又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种生物信息,解决生物科学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一个人思想趋向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大多在此时初步形成,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志趣也都在此时萌动,也正是青春萌动期,它往往关系着整整一生的事业,初中阶段又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尽快地融入新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生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学会管理自己,学会自己学习,学会做事”为宗旨,在2007届新初一入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第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
【摘要】笔者在农村C类小学支教一年,期间发现该类学校的美术教师无法完成学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好美术课。因此,笔者对瓯海区的三所只有6个班级的农村完小进行调查问卷,了解教师没有如期完成学期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好美术的原因。调查发现,学生没有学好美术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的家长不重视,美术教材利用率不高,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等。通过分析和实践笔者认为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