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对欧洲园林设计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是集建筑、绘画、雕刻、文学等艺术表现形式之大成的综合体。中国古代园林始于西汉的上林苑,隋唐以后,逐渐形成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中国这种独特的园林设计影响并颠覆了欧洲几千年来对于条理秩序、直线对称并呈理性和几何学规格的正式花园概念,又融入了自然主义的田园风格的“中国风”为基本趋势。
  【关键词】:中国园林艺术;欧洲园林;影响
  一、中国园林艺术特色
  中国自古以来一向崇尚“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文化基本精神,把世界看成本质上是一个不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对中国园林艺术审美观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而体现在“亭台楼阁”的建筑中:无论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还是面积有限的私家园林,在造园艺术中,叠山理水、布亭设桥、曲廊宛转、情景交融,都能将人的感受带到一种虚阔无边又静谧无比的一体化山水的自然美之中。中国古代园林在审美观念上,追求“情景合一”或“情景交融”。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思想反映在审美方面,就是追求“情景合一”,融情于景,以景托情。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就是强调要在自然的基础上“以形写神”。庄子:“养神在于存形,形全方能神全。”也是说的要符合自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更明确地指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生情,情中生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景义和,自得妙语。”
  儒家与道家学说都是主张人要回归自然,要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取法自然,这是中国园林的显著特点。因此,中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作为文化交流,它也是吸引海内外观赏者流连忘返的重要因素。
  图片1:苏州园林
  二、西方造园艺术特点
  西方园林的特点是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从而形成了欧洲大陆规则式的造园风格,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堪称世界上最精美的人工环境之一。这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前者着眼于几何美或人工美,后者着眼于自然美。
  图片2:凡尔赛宫
  图片3:凡尔赛宫
  三、中西园林艺术交流
  17世纪初—18世纪末,以英国、法国为首的一些文学家、神父以及建筑师、画家等群体都对中国式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自己就建造有几处中国式园林。他们对中国园林的情有独钟推动了中国古典传统园林向欧洲的传播,并且其设计理念也与当时正热的卢梭号召“回到自然”的理念相呼应。有人甚至提出18世纪源自法国、红极欧洲的——“洛可可”设计风格灵感部分来源于中国的园林艺术。
  中园林艺术向欧洲传播,最早可追溯到盛唐时的丝绸之路。此后经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的宣传,很多欧洲人开始仰慕中国园林之美。中国园林对欧洲的真正影响,则是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曾参与绘制圆明园40景图的法国画家兼神父王致诚和英国皇家建筑师钱伯斯对中国园林的介绍,使欧洲人更为详细准确地了解到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他们分别作为画家和建筑师,对中国造园观察之深,领会之切都远比其他一些传教士要具体而准确。王致诚曾参加绘制圆明园四十景图,因此对于中国造园手法和意境,都有时间去琢磨体会。他曾给住在巴黎的友人写的一封长信中描述圆明园的美妙景物,称之为“万园之园,唯此独冠”。他认为中国造园所要表现的是天然朴野的农村,其中的丘壑,溪径、水涯、山石都仿佛由自然天成。他对比中西造园的显著差别说,在圆明园里,道路是蜿蜒曲折的,水源富有野趣,两岸的天然石块弯曲变化无穷,游廊不取直线,有无数转折,忽隐灌木丛后,忽现假山石前,间或绕小池而行,其美无与伦比。建筑物不但总体配置自由,布局参差错落,而且连细节,如门窗等也姿态百出。一切都显得富有情趣,并且安排得体,以至不能一眼就看尽它的美,必须一间又一间地鉴赏。因此可以长时间地游目骋怀,最大程度的满足猎奇心理。
  其中介绍的中国园林的造园思想,同当时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提倡的“反朴归真”、艺术必须表现强烈的情感的思想相符合。该书出版轰动了欧洲,不少王公贵族千方百计收集有关中国园林的资料。
  图片4:欧洲贵族的“园林花园”
  在这种多方宣传、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气引导下,法国人开始在他们的花园建设中采用某些中国园林艺术手法。1670年, 在距凡尔赛宫主楼1.5公里处,出现了最早的仿中国式建筑“蓝白瓷宫”。其外观仿南京琉璃塔风格,内部陈设中式家具,取名“中国茶厅”。1774年,凡尔赛的小特里阿农花园建成,里面安排了曲折的小径、假山、岩洞和不规则的湖面。在此期间,各地中国式花园相继出现,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出现了中国园林的布局风格。1775年路易十五下令将凡尔赛花园里经过修剪的树全部砍光,因为中国式的对自然情趣的追求,也影响了法国人对园林植树原则的认识。有人将此看作是中国园林艺术在法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
  钱伯斯于18世纪中叶再度到中国考察,收集了一批中国建筑、园林、服装和艺术方面的资料,而且师从一位中国画家学绘画和造园艺术。钱善于把中国建筑与工艺品正确无误的描绘出来,他的“中国式庭园”代表作是1761年建成的“丘园”,这是位于伦敦西郊的一座植物园。园内有湖,湖旁建有一座10层的中国式塔,塔旁有孔子庙和中华馆。1757~1763年间,钱伯斯在为王太后主持丘园设计和建造时,运用了一些中国园林的手法,辟湖叠山,构筑岩洞,还造了一座十层八角的中国砖塔和一座阁楼,这两栋建筑物比以前欧洲任何一栋中国式建筑都更接近真正的中国式样。钱伯斯的著作和丘园的设计,对当时的英国人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他的影响下,王公贵族纷纷兴建花园或改造旧园,仿效中国园林池、泉、桥、洞、假山、幽林等自然式布局的新高潮在英国各地兴起,都以中国式庭园为榜样,一时以仿照中国式亭园为时髦。   图片5:钱伯斯设计的塔
  
  图片6:丘园
  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当时欧洲人不仅推崇中国园林的建筑,中国式的小建筑物也在欧洲花园中相当流行,而且也改变了原有园林水域设置的方法,水体被处理成自然式的形状和驳岸;在植物配置方面,也抛弃了原有的行列式和几何式的种植法,任树木自然生长,注意品种多样,讲究四时有景,自然配植园林花木。
  图片7:钱伯斯1841年设计园林
  中国园林艺术对法国和英国的花园设计、建造的影响,一直持续很久。有些按照中国风格设计的花园至今仍保留着。受法国和英国仿效中国园林之风的影响,欧洲大陆他各国也都竞相步英法后尘。如:德国卡塞尔附近的威廉阜花园,是德国最大的中国式花园之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区德劳特宁尔摩中式园亭,里面的殿、台、廊和水景,纯粹是中国风格;在波兰,国王在华沙的拉赵克御园中也建起了中国式桥和亭子;在意大利,曾有人特邀英国造园家到罗马,将一庄园内的景区改造成中国园林的自然式布局;在美国,许多城市都建有中国式园林。 中国园林艺术以其自然的倾向、“宛自天开”的布局、清雅幽远的意境,吸引并感染了欧洲人,对西方园林艺术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四、结语
  中国造园艺术上所表达的形象和它具有的深刻内涵,愈来愈多地得到国内外专家的欣赏和赞誉。中国园林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特殊形式,无疑会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朱希祥,《中西美学比较》,中国纺织大学出版,1998
  [2]  王镛,《中外美术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  张健,《中外造园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5]  陈志华,《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6]  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7]  朱建宁,张文甫,“中国园林在18世纪欧洲的影响”,《中国园林》,2011
  [8]  张文甫,“中国园林在18世纪欧洲的影响”,《中国园林》,2011
  [9]  郭海强,“中国园林艺术对西方园林的影响”,《广东园林》,2002
  [10] 程里尧,“中国园林对欧洲的影响”,《新建筑》,1985
其他文献
【摘要】: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态之一。镶嵌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大多运用于工艺美术。一方面我们要能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镶嵌艺术,另一方面更要我们丰富现代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镶嵌;装饰艺术;传统;表现形式  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态之
期刊
【摘要】:景德镇袅袅窑烟,历经千年风霜雨雪,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成为工艺美术领域中的奇葩,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景德镇陶瓷艺术历经一代又一代的窑工巧匠精心耕耘,呕心沥血,成就了景德镇陶瓷不朽的手作价值,也成为弥足珍贵的“工匠精神”,并助推景德镇陶瓷艺术不断创新。本文以笔者多年陶瓷艺术创作实践,阐述景德镇陶瓷艺术创新中的“工匠精神”及在陶瓷艺术审美中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艺
期刊
【摘要】:本文对歌剧《弄臣》第三幕中的一首咏叹调《女人善变》的演唱技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从理论上对如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完成男高音演唱达成更深入的认识。为歌唱者更好的演唱该作品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女人善变》;分析;演唱技巧  歌曲《女人善变》是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的第三幕,剧本由皮亚韦根据雨果的讽刺戏剧《逍遥王》改编,首演于威尼斯。剧情是“夜晚,公爵来到了敏桥河畔的一所破旧的
期刊
沙发左右两侧是可以放置小物品的柜子,如图。我们生活在房价飞涨的年代,在家中我们会有一些小物品需要收拾在柜子中,因此,有很多家具中都暗藏了夹层,比如说,有些床的靠背里里面既有夹层。而在现代沙发中,我们缺少可以放置物品的地方,因此,在沙发设计上, 我们可以装置上收藏物品的小柜子,这样不仅能节省做沙发的木材,我们还能将小物品放在其中,比如:可以放置一些毛巾,杯子等物品。对于有些实木做的沙发来说,这种这做
期刊
椅子是人们生活中无处不见的,椅子对人类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椅子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供人坐,更要求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与人体结构的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完美体现。  设计概念归纳为一点,贯穿家具始终------曲线的柔美.家具整个形象给人以一种弯曲柔美的感觉.材质的运用-----中间采用记忆海绵,椅子两侧则以木材质加以点缀,给人以舒适朴素之感。  椅子有三处向外凸的流线设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中近年来屡次出现较大规模的积水问题,这种积水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不完善有着很大关系,为了解决城市的排水问题,雨水花园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在我国当下,很多业界人士希望能够通过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的方式,解决相关城市面对的排水问题,本文就雨水花园在小庭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城市的排水问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服装设计中,为了保证服装的方向性与运动型,都会普遍应用放射状分割立体裁剪技术。通过对放射状分割立体裁剪技术在女装制作中的研究,提出放射状分割立体裁剪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诸如余料互借原则、省道隐藏技术原则、类比及仿形法原则、逐渐修剪推转原则、相关结构线吻合原则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其可行性。  【关键词】:放射状分割立体裁剪技术;女装制作;基本原则  前
期刊
【摘要】:魏晋服饰究竟是怎样一种面目呢?西晋葛洪的《抱朴子》有记:“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其好事者,朝夕放效,所谓京辇贵大眉,远方皆半额也。”可见,花样迭变无有定式是这一时代服饰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世说新语》;帢与木屐  “所饰无常”并非无可把握,通过史料可知,这一时代的主流服饰风格是崇尚宽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其中,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经济价值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相应的提出传统手工艺在当
期刊
【摘要】为解好友周密的思乡之苦,曾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做官的赵孟頫作《鹊华秋实图》赠与周密,此图中的景象确有其在,是鹊山和华不注山(如今华山)的真实写照,平远的构图,吸收王维和董源的画法并有所创新,《鹊华秋色图》也曾受到乾隆皇帝极大地宠爱,对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创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并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华山和鹊山在赵孟頫的笔下熠熠生辉,本文欲通过对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的解读,就此作品的写实手法进行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