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曲欣赏的策略探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基于多年积累的初中音乐教育工作实践经验,在理性分析当前九年级音乐课现状的基础上,以合唱曲《阳关三叠》一课为例,运用音乐教学理论、心理学有关原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学习音乐能更加直观,具体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这些问题,逐步提高其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古曲欣赏;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音乐欣赏的“策略”,是指音乐接受者在聆听乐曲时伴随于他意识之中的预先存在的种种观念,如他的欣赏态度、目的、经验与要求,他对与该乐曲有关的知识的或多或少的了解,他的心境(包括暂时心境与稳定心境)状态,以及他当时所处的环境(社会历史环境与具体的即时环境)对他的意识所产生的影响等。
  现行的九年级音乐教材内容大多以一些中外经典名歌作品为选材对象,离学生很远,很难找到学生喜欢的作品,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初三欣赏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要主动研究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应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情况,通过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對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产生影响,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以下是笔者的一堂成功的古曲实践探究课,内容选自初中音乐18册教材第一单元《华夏古乐》中王震亚改编的合唱曲《阳关三叠》及相关音乐文化为教学内容。本课怎样将《华夏古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让学生走进音乐、感悟音乐,让学生体会“三叠”的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了解音乐相关文化。笔者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先从教材的整体入手,再了解具体课时的意图,分析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再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能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教师怎样创设问题,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探索;学生课上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和碰到哪些问题等等。应该怎样组织教材呢,经过再三思考,大量资料的收集、整合,笔者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采用《流水》导入、《古乐器分类——八音分类法》展开、古曲欣赏与实践深入、拓展、小结等五个环节。
  一、导入情境化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由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如何选择导入音乐,才能把学生引入教师创设的意境中,第一次试教笔者采用的是《赤壁》中的诸葛亮和周瑜合奏的一段古琴曲电影视频,因为古琴象征地位和才学,学生也会因喜欢这个电影而喜欢这个音乐,但是尝试后,虽然学生很喜欢这个音乐,但是受画面干扰,觉得这段音乐无法把学生带入笔者创设的意境中;于是第二次试教用《流水》mpg,而《流水》mpg中有“流水”字样和音乐典故,又觉不妥;选材上绕来绕去,最后还是直接选用《流水》mp3导入,学生从进教室开始就聆听(音乐播放采用循环播放模式),基本上能把学生引入教师创设的意境中。
  流程呈现:
  1.请欣赏古琴曲《流水》(播放音乐)
  师:你能说说什么乐器演奏?听后,感受怎样?
  生:古琴。
  生:宁静,淡雅,深远。
  师:知道是什么曲目吗?
  师:这是一首古老的琴曲——《流水》,人们往往把它和战国时期的伯牙联系在一起,据说伯牙弹琴,只有钟子期能准确领会,他们结为知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为失去知音而万分悲痛,从此不再弹琴。
  2.介绍古琴:出示(出示幻灯片)
  “战国时的十弦琴”,距今2400多年了。现今多为七弦琴(出示七弦琴)。古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弹拨乐器,在古代象征地位和才学,名列琴棋书画之首。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古琴曲,让学生感受古琴的音色和古曲的韵味,带入意境,为下文作铺垫。
  3.出示课题——“華夏古樂”(出示幻灯片)
  课题以古体字出现,增强古代音乐文化气息。
  二、直观体验化
  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感受、体验华夏古乐的风格特点,引起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书中虽呈现了一段歌谱,还有一些古乐器图片,如虎座鸟架鼓、曾侯乙编钟、古排箫、商代铜鼓、新石器时代骨哨等,光光讲,或出示这几张图片,学生会觉得很枯燥,笔者经过材料收集、归纳、整理,古乐器进行归类——八音分类法,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以超级链接的方式进行,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图1)。
  斯宾诺沙就把人的认知方式分为感情、理性与直觉三种类型,并认为直觉高于经验与推理,是直接认识一件事的正确本质的能力。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通过直观感受,让同学们扩大音乐视野,并且关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一开始利用书上一些现有的乐器图片,然而通过不断地收集和了解,发现归类并配以图片和音乐,并用超级链接的方式进行,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能让学生明白,使古乐器变得不那么难懂,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当笔者播放出这张幻灯片时,学生就被吸引了,不但学生被吸引,而且听课的老师也被吸引了,有一位同行说,当看到这幅画面时,很好奇,很想了解其中音乐相关文化。在这一环节中笔者看到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也为此而兴奋不已。
  这个环节教学过程运用了四种方式和手段。第一种是以导入的古琴引入“丝”类,再聆听古筝、瑟、箜篌等一句旋律的音色;第二种教师吹奏“埙”的旋律,让学生感受音色,辨别应该属于八音中哪一类——“土”类,后让学生尝试吹奏;第三种以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提出想了解的类别,有学生想了解“金”、有学生想了解“革”等,此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原本的拘束感也无形中消失了。
  三、活动深化
  《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选材上选用合唱曲《阳关三叠》,更能感受到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因为平时教学中初三同学们对唱的相对喜欢些,欣赏的要冷淡些。古曲《阳关三叠》的欣赏与实践,采用“全——分——全”的聆听方式,每一叠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第一叠为重点,聆听后再视唱、模唱、哼唱、表演唱,感受音乐情感;第二叠重点欣赏有变化的前半段,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段情景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动作与音乐基本吻合,把本节课推向高潮;第三叠经过多次实践,全段欣赏由于时间不够,所以选用重点欣赏新增加的乐句,并集体朗诵,之后教师解说,再播放此段音乐让学生感受。   【活动一】全曲欣赏。了解乐曲背景,内容,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基本情绪、熟悉旋律,了解“三叠”的含义。
  【活动二】分段欣赏并实践与创造。感受情绪;视唱旋律;按音高划旋律线,边划边唱边体验每一叠的不同情绪,加入装饰音,模仿古琴声演唱,并加以肢体动作等。
  通过视唱、模唱、肢体动作表现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全体学生参与、体验三叠的情绪和情感,熟练掌握每一叠前段旋律。
  【活动三】情景表演。同学们生活在和平而美好的年代,体会不到古人那种离别的伤感,但可以用自己常用而简单的方式表现音乐的情景,让学生分小组表演。
  “音乐的功能并不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是始终如一、没有变化的。它既有持续性的一面,又有变化性的一面。持续性是指音乐作品被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们所演奏和欣赏,并获得大致相同或一致的效果,表现出功能的持续性。变化性则表现在由于时代、环境的变化,某些作品被重新评价和解释,在新的背景下产生新的效果,发挥其功能”。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聆听,让学生辨别其中惜别的的情感,通过语言激发和鼓励学生,与时俱进,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自由组合,通过情景表演鼓励同伴合作,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通过边听音乐边思考,而后进行相互表演,多种形式实践与体验。有一个画面,令笔者终生难忘!有一个小组表演情景:在音乐的烘托下,两位同学即兴发挥,用面巾纸代替手帕挥别、擦眼泪、依依惜别的情景,发自内心的忘我表现,令在场的观众感动!同学们的表现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通过她们的精彩表演,笔者觉得她们已經能感受到古曲中的意境。
  四、拓展
  让学生全曲欣赏卞留念改编的《阳关三叠》这首运用了现代编配手法的古曲,再一次感受原曲的深刻内涵和新的美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反思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在本课教学中笔者使用看、听、赏、唱、演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同学们体验并从多纬度让同学们感知古典音乐,旋律变化而情感变化;选材上选用合唱曲,更能感受到情绪和情感的变化;时代风格方面,有古典的和现代的《阳关三叠》全曲对比欣赏;音乐和相关文化,了解古代八音分类,拓宽音乐视野等等。教学实践过程愉快,课中笔者始终以学生“愉快的体验”为中心,在情境中体验,同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快乐且投入,课中运用了多种手段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还有一些细节,今后教学中需要补充和修改。
  参考文献
  [1]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崔其身.杜朗口课堂风暴[M].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荔枝紅了到灵山
期刊
【摘要】影视音乐主要指依靠影视作品存在的音乐。影视音乐并非单纯的音乐,但是又和依附于影视作品的音乐不同。影视音乐的主要构成包含了主体音乐、背景音乐、叙事音乐、情感音乐、有节奏的氛围音乐和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目前,影视音乐已从“音乐与影视的匹配”转变为“影视音乐”,两者呈现并行关系。文章简单地讲述了音乐编辑在影视音乐英语的主要功能以及行为方法,讲述了音乐编辑在彩视行业生产链条中重要价值。重点对影视
期刊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学科,在研究时应该时刻保持人文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不可否认的是音乐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其背后所蕴含的民俗价值、反映出的社会风向也应被音乐学研究者所关注。李诗原教授曾说“我们的音乐研究几乎都在谈音乐,很少谈音乐文化,或者说很少显露出那种旨在通过音乐研究指涉总体文化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此篇论文旨在通过研究以皮影戏为例的中国传统音乐大致的发展脉络以及在城市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音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仅仅是从听觉、视觉上进行了研究,还对其社会功能进行了研究。在文中就對荀子《乐论》中音乐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乐论;荀子;道志;乐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音乐除了单纯的听觉上和视觉上(古代人对乐的定义比较宽泛)的享受之外,本身存有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去影响人、感染人,从而实现对人的教化,对人的
期刊
【摘要】2019年11月9日在中国音乐学院顺利召开“第六届中国西方音乐年会”,会议的主题是“西方音乐的风格和乐派研究”,本次年会参会人数众多,议题多样。本文选择“乐派”这一议题,对发言者的观点及相关论文资料进行梳理,整理出本篇关于“乐派”问题的年会综述。  【关键词】乐派;中國乐派;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
期刊
【摘要】“拉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独有的民间艺术,于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舞蹈之一。从井陉拉花起源以来,发展流传至今日是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井陉人民的民族精神与勇气,“传承”二字是井陉家家户户的老百姓从未放弃过的追求。如今,井陉拉花已发展得更加成熟与壮大,逐渐走向了更加宽广的舞蹈平台。2018年由石家庄市群星艺术团所编排的《拉花新韵》于2019
期刊
【摘要】在西方二十世纪20年代,没有谁能够比乔治·安太尔那样在巴黎的舞台上光彩夺目更加出色,他所走过的创作道路也是历经坎坷,颇经沧桑。乔治·安太尔1900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洲,早年师从于斯特奈伯格和布鲁赫学习作曲。后来受到克尔提斯·布克夫人的资助,远赴欧洲并受到斯特拉文斯基音乐风格的深刻影响。1924年著名的“新事物观察家”埃罗·旁德较早的理解领会了乔治·安太尔未来派作品所表现的内涵,并把他称作“
期刊
【摘要】演唱风格是歌唱者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极具个人特色的演唱风格。民族男高音作为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此演唱风格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于了解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形成中各种受制因素,以及探索新时期民族男高音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乐东渐;时代背景;学院化;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男高音的概念界定  民族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综合了演唱者的声音技巧,演唱技巧,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一首好的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在于演唱者能够将声乐作品里的内容以及情感抒发出来,能够根据自己对歌曲理解后的处理方式,完成其声乐作品里面传出来的心声。完整的声乐作品处理是将歌曲内容和情感表现,语言咬字上、气息运用上、演唱技巧的完美结合在一起。歌曲《松花江上》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除了对谱面的处理以外还要对歌曲的创
期刊
【摘要】歌谣式的《卖布谣》反映了中国小手工业者在洋货大量倾销下贫苦不堪的苦闷生活,诗词的叙述虽朴实但有着强烈的情感冲击。赵元任凭借自身语言学专业功底,采用平仄相连或平低仄高的词曲结合方式,为歌词写了曲,使得整首作品的诗歌与旋律更加相衬。  【关键词】卖布谣;歌曲分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创作背景与题材分析  刘大白词,赵元任曲,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赵元任歌曲辑《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