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che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测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在阜外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OCT复查的14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OCT图像中支架内新生内膜的背散射形态,将患者分为异质性内膜组(26例)和同质性内膜组(1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OCT图像特征,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的相关因素。

结果

异质性内膜组患者总胆固醇[(5.31±1.11)mmol/L比(4.70±0.94)mmol/L, 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7±0.87)mmol/L比(2.29±0.46)mmol/L,P=0.021]、甘油三酯[2.12(1.82~2.87)mmol/L比1.90(1.73~2.11)mmol/L, P=0.015]水平均高于同质性内膜组,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比例多于同质性内膜组[23.1%(6/26)比6.8%(8/117), P=0.022]。异质性内膜组患者OCT图像中新生薄壁纤维帽斑块的比例高于同质性内膜组[5.8%(28/481)比3.9%(89/2 276), P=0.04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74, 95%CI 1.04~7.24, P=0.042)、甘油三酯(OR=2.88, 95%CI 1.05~7.89, P=0.040)、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OR=12.74, 95%CI 2.69~60.49, P=0.001)和脑血管疾病(OR=13.09, 95%CI 2.16~79.53, P=0.005)与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呈正相关,而支架置入时间(OR=0.63, 95%CI 0.42~0.96, P=0.033)与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呈负相关。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与血脂水平、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PCI和脑血管疾病史相关,可能会影响支架内膜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长、短时血压变异对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和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进行了第2、3、4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随机分层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稳定性冠心病国际性、前瞻性、观察性、纵向注册研究(CLARIFY)中国亚组患者数据,揭示中国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CLARIFY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国际性、观察性、长期注册研究,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入选稳定性冠心病的门诊患者,并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指标、冠心病用药和血运重建治疗情况。根据基线时的心率将患者分为3组,即心率≤60次/min组(397例)
目的观察家庭远程监测系统在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中的应用,评价数据传输成功率,并监测异常事件和起搏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入选2009年11月至2014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具有家庭远程监测系统的CIED患者37例,其中双腔起搏器31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2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4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诊室随访。应用家庭远程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CIED信息,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