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慧为一,价值观引领的人本教育探索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jack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应如何改革?教育应如何发展?我想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首先面临的问题应该是“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问题,是否真正引发了教育者刨根问底的思索呢?作为冒然闯入教育界的我也带着同样的疑惑开始了沉重的思索……
  回归本源,通慧教育观的由来
  两千年前的孟子与荀子就“人性是善,还是恶”进行了一次千年之辩,到如今的学术界还存有争议。若我们不能回答“教育的主体是什么”,所讨论的“教育到底是什么”能有令人信服的结果吗?即便得出结果,教育会没有问题吗?既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回到教育的主体——人的研究上来,从人性观出发才有可能回归教育的本源。对于这一问题,我必须说出自己的结论:初性善、生性善恶并存,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的生命体,我们的人性观是“人性本善 去伪存真”。这里的“善”指的是和宇宙规律相合的属性,“恶”则是和宇宙规律相离或者相悖的属性。
  人的“善”决定了可以对人实施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多做与宇宙规律相和、有益于大众的事,建立普世的济世观念,从而实现生命成长的需求;人的“恶”决定了人们会受欲望牵引,而以自我为核心,陷入对生存发展需求的过度追求与满足,并产生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教育的重要方面就是将这种错位的价值观念扭转过来,使之为其生命成长服务,这时候“恶”就不存在了,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和人的生命成长需求就是“一”了。在教育教学层面,教书从表面上好像是解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育人是解决人的生命成长需求,所以教书和育人也应该是“一”的关系。
  这就是“通慧教育”的核心理念——“通慧为一”产生的理论基础,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通”是通达,“慧”是智慧,“一”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内在统一规律。“通慧为一”的字面理解:通达的智慧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相通和统一的普遍规律,就是所有的规律都在“道”中,也就是“一”。在教育的层面,这个“一”是教书为育人服务的内在统一关系,即“道”统领“术”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满足人的生命成长需求和生存发展需求。
  有什么样的人性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教育观就是从人性需求出发,结合时代需要,解决未来社会的人才问题,即教育的定位问题。基于以上理念,揭示出教育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和实践,使人具备终生自我完善的心智模式和自我建构的实践能力,最终实现生命成就的社会活动。同时,教育教学的相关理念应该从人性观当中衍生。带着这样的思索,我们开始了学校的教改工作,并在教改实践中总结出了学校整体办学理念——通慧教育体系。
  中外和一,通慧教育体系的形成
  通慧教育体系是在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引领下,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基于对中外文化和教育的研究对比,提炼出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思想为统领,与西方全脑科学及积极心理学等研究结果相结合,即从人性与哲学层面入手把圣贤教育与智能教育融合为一的教育体系。它解读出“道”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地体现了教书为育人服务的内在统一关系,是“道”统领“术”的心、脑、体共运的人本教育,使教育回归到人的生命成长需求和生存发展需求上来,回归了教育本源。
  通慧教育体系由通慧教育理念、通慧教育校体、通慧教育课程、通慧教育课堂、通慧教育家校五部分组成,以核心理念“通慧为一”为道德引领,以通慧教育真言为内涵显现,以校训“格物致知,兰心修德”(“十五德”)为生命导向,以“通慧教育校体”为运行机制,以“通慧教育课程”为教育载体,以“通慧教育课堂”为修炼过程,以“通慧教育家校”来统观化育,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生成了“中国根,世界人”的标识性培养目标,其内涵是培养以中华文化为根基能够融合多元文化,有国际情怀和世界眼光,具有生命智慧的自我完善者,即人生和乐的践行者、家庭和睦的模范者、社会和谐的推进者、世界和平的担当者、生命和善的传承者。
  通慧教育理念的探索之路
  通慧教育理念是通慧教育的道德引领,是在人性观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它解读了“教育主体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关于教育本源的问题,主要由核心理念“通慧为一”及“通慧教育真言”、校训“格物致知,兰心修德”(“十五德”)、“通慧教育目标”等组成,是通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通慧教育的核心理念“通慧为一”下的校训是“格物致知,兰心修德”,“格物致知”是在革除私欲和探究义理的同时达到致良知的状态,“兰心修德”是以觉悟之心来修身立德,追求生命成就,并进一步体悟“格物致知”的过程。这一校训符合儒家经典《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止于至善”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过程,也为人实现生命的成就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为了促使全体师生深入理解并践行校训的内涵,学校阐发出了“十五德”,即“格物致知,兰心修德”的价值尺度。正德、齐德、礼德、仁德、诚德是“格物致知”的过程,从志德到善德是“兰心修德”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体悟和印证“格物致知”的过程。
  为了深入体证“十五德”,学校进一步提出“十二主题月”实施方案。一月校友月、二月孝亲月、三月爱心月、四月和平月、五月国学月、六月科技月、七月爱党月、八月游学月、九月尊师月、十月爱国月、十一月外语月、十二月文化月,通过围绕不同主题开展不同的社会活动,让“十五德”切实融入校园生活,让办学思想落地生根。
  通慧教育教学的理论支持
  在了解格兰德学校过程中,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们很快就会发现通慧教育真言:心性是修出来的,心性决定高度;知识是学出来的,知识决定宽度;能力是炼出来的,能力决定强度;智慧是悟出来的,智慧决定深度;德能是化出来的,德能决定气度。因为它仿佛就是我们所独有的教育话语体系,早已渗透到通慧教育课程、通慧教育课堂、校园文化,甚至是教师学生的日常言行中。
  作为核心理念“通慧为一”的内涵显现,通慧教育真言是通慧教育体系落实的思想、方法和标准,是中西教育精髓的融合,是“道”统领“术”的心、脑、体共运的人本教育,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动态理念,可以简要分述为:
  “修”是由心灵正念引领的定位,起着把握方向和决策的作用,是心性提升的过程,即心识形成的过程,是正确人生观形成的过程,决定了人生观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一切教育行为的灵魂,是一切教育品质的根源,重点解决人与自我的关系。
  “学”是由心灵正念引领的定位,左脑支配、右脑配合、全脑运用,身体执行的一种心、脑、体共运过程,是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即智识形成的过程,决定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和炼是“术”的体现,共同呈现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反映出教育中教书的层面。
  “炼”是由心灵正念引领的定位,右脑支配、左脑配合、全脑运用,身体执行的一种心、脑、体共运过程,是综合能力运用的提升过程,即能识形成的过程,决定了人的形象思维能力。炼和学是“术”的体现,共同呈现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反映出教育中教书的层面。
  “悟”是心、脑、体共运达到的一种心灵与宇宙相通达的状态,是智慧产生的过程,即慧识形成的过程,是正确世界观形成的过程,决定了世界观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高级追求,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悟和修是“道”的体现,主要反映出教育中育人的层面。
  “化”是心识、智识、能识、慧识融为一体的能量状态,是气识形成的过程,即天人合一的德能,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心识主要是指在革除私欲的过程中达到致良知的状态;智识主要指知识体系建构的状态;能识主要是指综合能力运用的状态;慧识主要是指心灵与宇宙相通达的状态;气识主要是指天人合一的德能。
  在整个课改过程中,我们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堂模式,都是围绕通慧教育真言“修学炼悟化”来展开的。而根据具体科目的不同,“修学炼悟化”的顺序是以课堂上自然生成的顺序和实际存在的,故是动态的、有生命的。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格兰德学校校长,本文有删节)
其他文献
2015年5月26日,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南岸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承办,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协办的全国中小学特色课程评价研讨会在重庆市南坪实验小学开幕。国家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重庆市教委副主任牟延林、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文化教育领事朗晨等出席会议。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湖北、贵州、新疆等近20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的多位教育专家,以及重庆
期刊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必由之路。自1996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宣部、元国家教委联合提出创建绿色学校的倡议,全面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工作,绿色学校创建历史已近20年。  提到绿色学校,很多人会想到成片的绿化,节约用水、用电,材料的循环利用等等,其实不尽然。所谓“绿色学校”,是在实现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
期刊
21世纪以来,以策划为基本手段的学校文化建设运动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继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文化”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词。所谓学校文化战略策划,就是学校基于自身文化传统、现实形态和愿景展望,按照预期目标对学校全局的、长远的文化建设所作出的符合自身规律的预制和规划。它的目的在于建立学校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思维方式,对学校文化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建设,进一步明确
期刊
“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5年会“大国文明与教育使命”上,思想界、教育界、实业界专家跨领域、跨文化对话,围绕世纪中华下的教育担当、文明蜕变与教育创新等进行探讨和互动,尝试为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多种可供借鉴的思路。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辉:  鉴于教育发展对国家综合实力的保持和提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发展责任,因此也必须更
期刊
几年前,“开心农场”风靡网络,令无数成人和孩子着迷。而位于成都市最西边的全兴小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真实的“开心农场”。他们在农场里辨识蔬菜、除杂草、捉害虫。不仅如此,他们还养殖孔雀、山羊、白兔、火鸡,甚至烤蛋糕、种果树……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生产劳作,孩子们都体会着、实践着、收获着,劳动教育的种子就在这小小的校园里生根发芽了。  全兴小学于2009年直属金牛区教育局,87%学生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为
期刊
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  格兰德学校极力推崇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务本求源的文化自觉。学校开设的国学内容不一样,学习方式不一样,教学形式不一样,体现出高瞻远瞩的课改思想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践行效果。  通慧教育体系融于整个学校教育,有一个高的起点,从文化、教育、管理、课程、课堂到家校,形成了五大教育系统和鲜明的教育特色和个性。值得肯定、学习、研究。   国家督学、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三生教
期刊
校花,其含义不单单是大家以为的美女校花,还有代表学校理念的花卉。既然是讨论校徽里的校花,当然是指后者了,笔者估计这个世界上没有哪所学校是以前者为设计元素的。与校园吉祥物相似,校花因其自身象征意义(花语)可以形象地传达学校精神等,且可以用于环境建设,融入校园生活。这回就让我们一起来鉴赏带有校花的校徽,或者说是欣赏校徽里的校花,看看有哪些美丽的校花令校徽生动可感!  广东省惠州市惠来一中  木棉,又名
期刊
背景:马上就到暑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的校长们,暑期有哪些计划呢?悠长的假期是游学、进修、读书,还是休息调整……还没有计划好?没关系,看看其他校长去哪儿吧!  暑假是对我们这个职业最好的“福利”,是我们不能不抓住的自我提升的大好时机,尽管还有一段时间,但我已经开始规划,憧憬那近两个月的美好时光。  拜访几位朋友  暑假里,一定回老家见见儿时朋友。每次见面的时候,都会忘记年龄,谈起儿时的那些往事:割草
期刊
长沙师范学院:自立自强,致高致远  首都师范大学:为师为学,求实创新  曲靖师范学院:刚正博爱,睿智笃行  湖州师范学院:明体达用  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淮北师范大学:博学慎思,励志敦行  华东师范大学: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牡丹江师范学院:崇德为学
期刊
喜欢全兴小学,似乎不需要更多的理由。漫步校园,三角梅倚着原木长廊肆意绽放,红花绿叶间,探出几行简静朴素的字:“田间地头求知践行种豆得豆,篱旁架下诵经怡情种瓜得瓜。”长廊两侧的四季豆挂在藤上享受日光浴,几乎及地的豇豆懒散地垂在叶间,悠闲吐纳练瑜伽,而玉米则性急地招摇着殷红的头发,任清风为扇,护它安然度夏。桃李葡萄已挥别芬芳的花季,在桑梨之后邀请师生校园听香,看鱼儿满塘,孔雀开屏,羊儿散步……恍惚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