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很多地区,体育学科的教师“跨学段教学”的现象一直存在。由于各学段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我们在体育教学科研活动中尝试让初中教师到小学、高中等学段进行“跨学段教学体验”。主要目的是让教师既成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路等主观因素与跨学段教学活动的客观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促使教师进行主动反思和求变,以达到促进教师快速、全面成长的教科研目的。
关键词:学段;跨学段教学体验;教学科研;借班上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0-0056-02
一、“跨学段教学”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很多地区,由于学校结构特点、教师编制等问题的限制,体育学科的教师“跨学段教学”的现象一直客观存在。如在很多“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中,体育教师会同时承担着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教学任务;而在很多完整中学,体育教师往往也是横跨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进行教学。另外,受“教育均衡化”、学校合并等行政管理行为的影响,很多初中体育教师会向小学和高中等不同学段的学校进行流动,可见“跨学段教学”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跨学段教学体验”是初中体育教科研的新尝试
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一般是分学科,按照学段集中进行。小学、初中和高中是我国基础教育划分的基本学段,常规的教科研活动都是在学段内进行。初中学段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必经之路”。由于初中学段“承上启下”的特点,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与成长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可以利用“跨学段教学体验”进行初中体育教科研的新尝试。
首先,让初中学段的体育教师对小学和高中的学生特点、课程设置、课程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知道自己所教的学生“从何处来,往哪里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教学起点和走向,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更加适合学生,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其次,我们认为通过不同学段的教学体验,可以帮助教师加深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师理解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
第三,在体验不同学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亲和力,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包括对学生注意力的调控等多方面教学能力都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综合实力”。
在组织教师准备和参加省、市各级“教学能手比赛”“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评比”等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一名成熟的优秀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能够具备“面对不同特点(年龄、性别、性格)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能付诸于教学活动”的能力。于是我们在帮助参加比赛或评比的教师进行“备课”和“磨课”的过程中,常常会有目的地安排初中教师到小学或高中去“借班上课”。虽然这些教师都是在初中学段中选拔出来,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优秀教师,但第一次走进小学或高中课堂的教学体验,让这些初中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内)终生难忘,同时也受益匪浅。
例如,为了帮助教师体验和把握情境教学,我们会有目的地安排教师选择七年级的教学内容,适当降低教材难度,到小学五、六年级借班上课。对教师提出“只要按照教学设计正常完成教学任务就算成功”这一看似简单的教学体验目标。但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易分散,学习兴趣易激发、易转移、难保持等特点,对很多第一次走进小学课堂的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推进教学步骤,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有难度的。有的教师苦于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和保持,导致课堂教学中组织、讲解以及队伍调动的时间过长,使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有的教师困扰于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而自己准备不足,最终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状态失控,教学步骤无法推进;也有教师疑惑于学生为何难以理解自己的讲解和要求,使得预定的练习任务无法完成,甚至有教师开始质疑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能力。虽然对很多亲身体验“跨学段教学”的教师来说,其过程并不完美,甚至有些痛苦,但体验活动结束后活动组织者(教研员)与教师的个别交流、目的明确的评课(或专题研讨)会引导教师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最终每一位参与体验的教师都感觉“是挑战,有收获”。
再例如,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我们安排教师根据水平四九年级的教学内容,适当提高教学要求,在高一年级借班上课。如何想方设法让高中学生“动起来”“笑起来”“叫起来”成了初中体育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都感觉到虽然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分组完成练习,教学组织队伍调动都比初中学生简单很多,但课堂气氛总是活跃不起来。很多学生参与练习的状态也不够积极主动。好些教师感觉“剃头挑子一头热”,自己忙得满头大汗,学生却不太主动,甚至“冷若冰霜”。虽然上完课的感觉不是太理想,但有过这样的“跨学段教学”体验后,当他们再回到初中的课堂中进行相似内容的教学时,“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变得容易了很多。
综合多方面因素看,“跨学段教学体验”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是有很多好处的。作为初中体育学科教研的组织者,我们在市区学校初中体育学科教科研活动中打破学段界线,有计划地让初中体育教师进行“跨学段教学体验”这一新型的教科研尝试,已经初尝胜果。近几年来自镇江市的初中体育教师在省、市各级“教学能手比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中有多人多次获得一、二等以上奖项,涌现出了一批成熟的优秀体育教师,可见“跨学段教学体验”这一新型的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跨学科教学”的操作策略
结合我们常规的教科研活动来看,“跨学段教学体验”的教研形式可以有以下操作策略:
1.组织“跨学段听、评课”活动
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可以结合学期、年度教研活动计划,有目的地给教师创设一些“跨学段”听课的机会,组织初中教师参与小学、高中的公开课、研讨课等听课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不同学段的学生状况、教学特点、课堂氛围等教学因素;让他们能够了解各个学段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方法选择、手段运用等教学特点与特色。在参与评课的过程中,初中教师会对各类教材在不同学段中的处理方法、设计思路、教学起点、难度设置等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有所了解和思考,这也是教师进行“跨学段教学体验”的前提和准备工作。
2.以“借班上课”的形式,组织“跨学段”公开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
创设“趣味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练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教师的教学语言”等不同教科研主题,结合“同课异构”的形式,让初中与小学、初中与高中的体育教师“交换课堂”,开设公开课、研讨课,进行“跨学段教学体验”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加高效。
3.“跨学段”参与教学设计、专题研讨等教科研活动
我们要求我市市区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尝试选择教材。以小学五、六年级(水平三)或高一年级(水平五)为对象进行“跨学段”教学设计。由于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所处年龄段不同,其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都不一样。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参与跨学段教学设计时要全面了解教材,在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准确定位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并能在设计教案时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这样促使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各类教材在与初中(水平四)相邻水平段的不同教学起点与要求,从而加深对初中教材的理解与思考,提高教师的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能力。
另外,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小学、高中的各类专题研讨活动,希望能够拓宽初中教师的视野,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江苏镇江市第三中学 212001)
关键词:学段;跨学段教学体验;教学科研;借班上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0-0056-02
一、“跨学段教学”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很多地区,由于学校结构特点、教师编制等问题的限制,体育学科的教师“跨学段教学”的现象一直客观存在。如在很多“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中,体育教师会同时承担着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教学任务;而在很多完整中学,体育教师往往也是横跨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进行教学。另外,受“教育均衡化”、学校合并等行政管理行为的影响,很多初中体育教师会向小学和高中等不同学段的学校进行流动,可见“跨学段教学”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跨学段教学体验”是初中体育教科研的新尝试
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一般是分学科,按照学段集中进行。小学、初中和高中是我国基础教育划分的基本学段,常规的教科研活动都是在学段内进行。初中学段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必经之路”。由于初中学段“承上启下”的特点,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与成长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可以利用“跨学段教学体验”进行初中体育教科研的新尝试。
首先,让初中学段的体育教师对小学和高中的学生特点、课程设置、课程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知道自己所教的学生“从何处来,往哪里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教学起点和走向,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更加适合学生,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其次,我们认为通过不同学段的教学体验,可以帮助教师加深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师理解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
第三,在体验不同学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亲和力,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包括对学生注意力的调控等多方面教学能力都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综合实力”。
在组织教师准备和参加省、市各级“教学能手比赛”“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评比”等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一名成熟的优秀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能够具备“面对不同特点(年龄、性别、性格)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能付诸于教学活动”的能力。于是我们在帮助参加比赛或评比的教师进行“备课”和“磨课”的过程中,常常会有目的地安排初中教师到小学或高中去“借班上课”。虽然这些教师都是在初中学段中选拔出来,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优秀教师,但第一次走进小学或高中课堂的教学体验,让这些初中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内)终生难忘,同时也受益匪浅。
例如,为了帮助教师体验和把握情境教学,我们会有目的地安排教师选择七年级的教学内容,适当降低教材难度,到小学五、六年级借班上课。对教师提出“只要按照教学设计正常完成教学任务就算成功”这一看似简单的教学体验目标。但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易分散,学习兴趣易激发、易转移、难保持等特点,对很多第一次走进小学课堂的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推进教学步骤,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有难度的。有的教师苦于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和保持,导致课堂教学中组织、讲解以及队伍调动的时间过长,使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有的教师困扰于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而自己准备不足,最终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状态失控,教学步骤无法推进;也有教师疑惑于学生为何难以理解自己的讲解和要求,使得预定的练习任务无法完成,甚至有教师开始质疑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能力。虽然对很多亲身体验“跨学段教学”的教师来说,其过程并不完美,甚至有些痛苦,但体验活动结束后活动组织者(教研员)与教师的个别交流、目的明确的评课(或专题研讨)会引导教师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最终每一位参与体验的教师都感觉“是挑战,有收获”。
再例如,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我们安排教师根据水平四九年级的教学内容,适当提高教学要求,在高一年级借班上课。如何想方设法让高中学生“动起来”“笑起来”“叫起来”成了初中体育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都感觉到虽然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分组完成练习,教学组织队伍调动都比初中学生简单很多,但课堂气氛总是活跃不起来。很多学生参与练习的状态也不够积极主动。好些教师感觉“剃头挑子一头热”,自己忙得满头大汗,学生却不太主动,甚至“冷若冰霜”。虽然上完课的感觉不是太理想,但有过这样的“跨学段教学”体验后,当他们再回到初中的课堂中进行相似内容的教学时,“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变得容易了很多。
综合多方面因素看,“跨学段教学体验”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是有很多好处的。作为初中体育学科教研的组织者,我们在市区学校初中体育学科教科研活动中打破学段界线,有计划地让初中体育教师进行“跨学段教学体验”这一新型的教科研尝试,已经初尝胜果。近几年来自镇江市的初中体育教师在省、市各级“教学能手比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中有多人多次获得一、二等以上奖项,涌现出了一批成熟的优秀体育教师,可见“跨学段教学体验”这一新型的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跨学科教学”的操作策略
结合我们常规的教科研活动来看,“跨学段教学体验”的教研形式可以有以下操作策略:
1.组织“跨学段听、评课”活动
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可以结合学期、年度教研活动计划,有目的地给教师创设一些“跨学段”听课的机会,组织初中教师参与小学、高中的公开课、研讨课等听课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不同学段的学生状况、教学特点、课堂氛围等教学因素;让他们能够了解各个学段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方法选择、手段运用等教学特点与特色。在参与评课的过程中,初中教师会对各类教材在不同学段中的处理方法、设计思路、教学起点、难度设置等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有所了解和思考,这也是教师进行“跨学段教学体验”的前提和准备工作。
2.以“借班上课”的形式,组织“跨学段”公开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
创设“趣味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练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教师的教学语言”等不同教科研主题,结合“同课异构”的形式,让初中与小学、初中与高中的体育教师“交换课堂”,开设公开课、研讨课,进行“跨学段教学体验”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加高效。
3.“跨学段”参与教学设计、专题研讨等教科研活动
我们要求我市市区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尝试选择教材。以小学五、六年级(水平三)或高一年级(水平五)为对象进行“跨学段”教学设计。由于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所处年龄段不同,其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都不一样。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参与跨学段教学设计时要全面了解教材,在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准确定位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并能在设计教案时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这样促使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各类教材在与初中(水平四)相邻水平段的不同教学起点与要求,从而加深对初中教材的理解与思考,提高教师的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能力。
另外,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小学、高中的各类专题研讨活动,希望能够拓宽初中教师的视野,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江苏镇江市第三中学 2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