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中大众文化新趋势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u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是一种媒介终端,是一种传媒的新功能,因其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趋势与其衍生的大众文化相依相存,网络价值观与大众文化逐渐形成社会号召,其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又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有一定联系,既而,笔者想通过新媒体的日异月新来看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发展中的新趋势和深层联系,立足在分析门户网络剧,通过网剧视点来理解新媒体环境的跨媒介理念,更好的汲取大众文化之精华,以此得到一些新观念和新趋势的想法。

关键词:新媒体;大众文化;网络价值观;后现代主义;门户网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8-0043-02
  一、跨媒介的另一种可能
  现代化的发展不仅促使了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更使得新媒体平台变得更为纷繁复杂和多样化。目前想要去判断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是很困难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因为新媒体的技术和产业形态以及经营模式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新媒体理念的革新还在不断加深,娱乐性和消费性的导向还将不断的纵深发展。网络中有版权买来的卫视剧集,有来自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影视团队利用视频和门户的资源与其签订协议或者是股份投资等形式创作微电影或网络剧集。也有来自个体的影视团队针对某些客户和受众人群甚至某个舆论议题来进行创作等。无论形态还是模式都在变化中,对于这样崭新的不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的大背景中,跨媒介自然的产生了另一种可能。
  首先,是跨媒介叙事。有人说,如果跨媒介叙事是指一个叙事行为在不止一种媒介中进行,一个叙事作品由一种媒介转换成另一种媒介,从而以不止一种形态出现在受众面前这样的情况,那么它在中国既可谓历史悠久,又可谓方兴未艾、前景看好[1]。跨媒介叙事文本在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带着各自媒介的优势也发生不同的变化,不断的变化中受到了西方叙事的影响,当然也会随着中国历史、民族的积淀的影响。根据传播媒介的形式,叙事的特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谓的可能,就是说新媒体的跨媒介性质决定了叙事和叙事文本的转变和衍生,传统的叙事方法多样化,文本产生的文化效益和内容也将以一变二,以一变十的发展。
  其次是文化,新媒体中的跨媒介传播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去中心化”是网络文化和价值观中的普遍一点,权力分散、个体感孱弱,新媒体的传播是否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能,使得原本网络中的“去中心化”变得没有那么有棱有角,变得相对“模糊”一点,或者说,跨媒介的不断发展使得文化更为“中庸”。而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小说、影视剧、网络剧、或者网民自制的各类影视作品,它们的热门与否,不仅仅是和纯娱乐性相关,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培养和文化价值,就如同一个文本在不同渠道和媒介的宣传和投放,受众面发生了变化,影响力扩大,文化和审美的要求就会变得更为复杂,创作人一旦想去满足各个渠道的受众,就需要承受各个受众的需求面,继而很多方面就受到了制约,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可能会更高,起点可能会更远。
  另外一点是跨媒介认同,科幻想象力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思考是西方社会从启蒙运动以来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文化经验[2]。而在中国,文学化的叙事性质成为一种带有民族集体积淀的一种大众认同。因而以娱乐性和消费性为主的网络文化有时候的的确确消解了文学化叙事的一种传统,笔者认为在跨媒介的需求下,整个新媒体环境有意识的去增加了能够融合不同传播媒介生活方式的空间,形成多态的伦理世界,服务于现实和受众本身。创造本身成为了多个需求,围绕不同的认同感,去融合想象力和文化经验,继而大众对跨媒介产生了认同感,人们需要这样的空间去进行创作和接受。
  二、门户剧的发声与表达
  网络电视剧的环境越来越为多样,在视频网站中投放的影视剧分类也愈加清晰。门户剧是指由门户网站制作且拍摄的并在门户网站播出的电视剧。门户剧是一种与以往的新媒体剧和网络剧略有区别的网络视频类型。新媒体剧范畴较大、门槛较低,可以将影视剧整合在一个庞大的网络环境当中,网络剧主要是以买版权的电视、卫视剧集为主要类型。或者以影视公司或制作室为主体,与视频网站门户相合作,这类门户剧利用大型网络门户媒体平台与播出平台相结合的特性,对剧集进行全媒体营销推广,包括了在微博网、人人网等社交网站的推广等。
  用“门户剧”概念突破传统网络自制剧的形象,本身就是另一种传统到创新的变化。“门户剧”就是要凭借“全明星、大投入、高品质、强制作”的制片思路,给观众和广告主以区别于其他互联网自制剧山寨、草根的印象。多元同质化的概念前人就有提出,对新媒体环境而言,门户剧有着其表征意义。即新媒体不但是信息的载体,还是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3]。
  对于门户剧而言,它首要想达到的一个表达状态是延续性的,它想要去形成自己的某种体系和特性。把工冢概念削弱,导演、演员、制作、编剧可以轮流的互换。形成了某种品牌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的表达方式有利于二次创作,也适应于新媒体的环境和市场。其次,多种类型的门户剧都希望用制作来发声,用投资来表达,高质量的制作回报也将不凡。使像草根代表十一度青春系列剧《老男孩》作为网剧元年之首,也是由优酷网、中影集团等联手打造。最后一点就是创意整合。新媒体影视的领军大都有一样的共识,就是受众口碑的重要性来源于创作本身,就如艺术的价值来源与本身一样,整合网络环境中较为热门、备受关注的话题,加入再次创作的细节,提升作品的可看性。如系列网剧《名侦探狄仁杰》主要的创意核心则是传统与创新,中西文化整合,加上话题效应的积累,作为新媒体作品而言,可圈可点的内容也愈来愈丰富。譬如在《名侦探狄仁杰》中,创作人主旨是将文本故事与历史相结合,以唐朝武则天时代为背景,并对狄仁杰经典人物和故事进行了重新演绎和改编。运用意想不到的喜剧推理方式推动剧情发展,重新解构“狄仁杰”这个经久不衰的具有中国智慧的侦探形象,颠覆过去的经典侦探故事套路的同时,赋予其新时代的互联网精神。在这个基础上,文本常常存在指向性和符号性的需要,互文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对于庞大的、参差不齐的受众对象而言,“表达”变成了相互的,因为这类门户剧更在意于其衍生的传播形式,如微博传播等,因此文本到影视再到受众是可互逆的,也可互相推进。   三、去批判和“去”批判
  就新趋势来说,无疑是给后现代主义一个大的滋养环境,暂且不谈后现代主义渊源已久的哲学精神本体,单单对于新媒体环境而言,单单对于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而言,后现代主义大概的标准就是标志着一种新文化形式、文化风格、文化逻辑,显而易见,后现代主义与文化本身紧密相连。那在很多网络影视艺术作品中,去批判不仅仅对自我和艺术本身的审视,也是对社会文化、大众价值观的批判和观察。而“去”批判是消解一种初始的批判形式,去除固态的批判,让艺术呈现最本真和原始的状态。追求娱乐性、艺术性、作者性的理论都使其开放和自由,进一步把受众和艺术捆绑在一起。作为一种思想风气,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4]。时代的变化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大众文化在跨媒介传播中的差异,也促进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演变。
  为何要以门户网剧为代表,一是因为它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受众程度非常惊人,就《报告老板》网剧为例,播出以后累积点击量超过了九千万,几乎成为了自制网络喜剧的代表作品;二是因为它的表现方式有很多涉及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它所引发的一系列大众舆论性的话题已成为了某种潮流的倾向。因此这里的“某种”潮流,应该就是大众文化和新媒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去寻找后现代主义表达解决伦理问题的一种倾向。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环境下最大的动力:营销。
  任何戏仿作品所戏仿的对象都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神圣性,它的崇高感已经牢固地积淀为大众心理定势。所谓戏仿就是瞬间抽掉神圣脚下的崇高圣坛从而享受极速心理落差的刺激和快感。这就是戏仿文体的极速矮化[5]。笔者认为《报告老板》《名侦探狄仁杰》等都有这种戏仿主体性,也有戏仿的创作前景。是源于受众,并立足于受众的。把传统定式的形象进行解构和重塑,服务于大众文化本身。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在这里,网剧有了一个多种角度的思考。它可以是洪水猛兽,主体性的负面可以带来高度自由化的偏激附属,如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伦理感,消费性元素,黄色暴力普遍化等。它也可以是先驱者,带领群众去思考自己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内涵,也可以承载和回溯本身的传统文化,更可以对整个影视媒体环境进行批判和褒扬。这些都离不开人本身对价值观的一种思考。很多门户网剧试图想要去批判或者说形成“去”批判的趋势,所带来的大众文化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但就事实而言,纵观当下整个新媒体网络影视环境,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并没有形成体系和有意识的完善,对于每一个艺术作品本身,其背后的消费性、娱乐性、政治消解、伦理逃避等问题并没有随之消失。
  四、结 语
  国人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是重视又热忱,围绕着科技创新,引领网络信息化朝着科学而健康的方向发展是未来的趋势。因此,对当下影视艺术的思考和展望已经无法避免跨媒介的前提。大众文化的新趋势必然是个体牵制着媒体,媒体引领着个体,人们喜欢看什么样的故事是新媒体创作者提供和选择的,而新媒体影视艺术具有自发性意识和潜质,创新能力能够前瞻舆论导向,因而引领受众,培育大众审美环境。当然,当下可能还缺少一些制约和平衡。当下很多门户网络剧都有很强大的力量去引领某种文化的走向,无论以任何形式,如戏仿、暗喻、拼接,与传统或近或远,都在建构一种新的叙事模式,也在解构任何一种不利于传播本身的模式在未来,新媒体跨媒介网络剧是否会真正解决人类的伦理问题等,还有待考察。
  参考文献:

  •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跨媒介趋势——“跨媒介叙事”学术研讨会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 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 颜小芳,晏青.新媒体与文化发展的困境及路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 (英)特里·伊格尔顿著.华明译.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戴锦华.雾中风景 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思涵]
其他文献
摘 要:新闻真实是新闻的根本要求,但是,如何做到新闻真实却存在很多争论。西方信奉的新闻专业主义有其值得学习的优势,但是,也很难从根本上做到新闻真实。李玮博士的《新闻符号学》从新闻符号学角度的探索,颇具有新意,对于理性看待新闻真实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由客体之真到符号之真,直至最终受众的认知之真,符号学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在此过程存在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感与真实度的变化。关键词:新闻真实;新闻符号学;新闻
期刊
编者按:“梦里的世界没有地心引力,所以你可以自由地飞”,梦想是一个目标,在实现的道路上从来不会缺少汗水和付出,但其强大的动力作用,却指引着我们一路前行。从初入播音主持界的配音员,到国际时政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再到军事访谈节目主持人,罗旭用自己主持生涯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坚持、探索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军事节目主持人,罗旭睿智、稳健、富有激情,在自己的主持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他勤奋好学、勇于挑战、坚守
期刊
摘要:方正诉宝洁案以方正公司的败诉而结尾,法院认为宝洁公司使用“飘柔”倩体字是基于方正公司的默示许可,而其依据是宝洁公司产生了对方正公司的合理信赖,这足以说明合理信赖是版权默示许可的重要判断标准。本文通过方正诉宝洁案,对判断版权默示许可的客观标准——合理信赖进行具体分析,从版权交易安全,交易公平等角度研究合理信赖在版权交易中的重要性及其限制。关键词:默示许可;合理信赖;客观判断标准中图分类号:D9
期刊
摘要:在web2.0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的浏览信息,而且可以快捷并低门槛的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微博作为web2.0的典型形态,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数量十分庞大,许多网民聚集在微博上,参与微博“热门话题”互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基于网友参与度的计算机制排序,二是由管理微博的后台工作人员操控;一旦信息成为“热门话题”在网络上传播,将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
期刊
摘要:广播权和表演权的权利归属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音乐录制者的尊重,也是健全音乐产业法律法规的关键环节。在中国,这两项权利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音乐创作和制作的懈怠,从而影响到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广播权和表演权的重要性做出阐释,希望引起业界相关人士的关注。关键词:音乐产业;唱片业;广播权;表演权;著作权法修改中图分类号:J69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 要:本文选择四家典型健康传播网站作为分析对象,探索其媒介生态定位现状与不足,及发展对策。研究认为中国健康传播网站需要处理好三重生态关系,即网站个体内部的生态系统关系,不同健康传播网站之间的种群关系,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差异化竞争的群落关系,才能实现差异化生态定位。关键词:中国健康传播网站;生态关系;差异化生态定位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8-0
期刊
摘要:微信自2012年8月诞生以来,成为继微博之后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一批新兴的自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并吸引大批受众,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生存带来挑战。如何在微信时代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并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是每个纸质媒体都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大连地区某报纸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在其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用户调查,从而了解纸质媒体类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探索未来纸媒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微
期刊
摘要:中国最早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国内新闻学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1939年10月制订的《会员信条》和《记者公约》以及1942年由马星野起草的《中国新闻记者信条》,都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道德规范。但是,1902年《中国日报》拟订的《谨拟各报馆公共章程》却较少有人论述过。事实上,这份报馆公共章程,从制订的目的、规定的内容到文本形式,都具备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是我国
期刊
摘要:媒介是健康传播的主要平台和载体,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更是为健康传播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肯定了微博等社交媒体在信息共享、私人订制、答疑解难、增强心理归属、参与议题设置、构建修正机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了微博把关机制缺失、虚假冗余信息泛滥、恐惧诉求、煽情语言、极化表达、健康营销等对健康传播的挑战。倡导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升公众健康和媒介素养,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平等对话与
期刊
摘要: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来分析新华网和头条新闻官方微博对2015年东方之星翻船事件新闻呈现上的差异及原因:在新闻材料选择上,新华网注重利用官方信源和原创,突出权威性,头条新闻则更加多元化,强调平民视角;在新闻材料建构上,新华网主要关注政府部门的反应与行动,而头条新闻则倾向于个体视角。以上构成了政府新闻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在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时的不同之处。关键词:框架分析;新华网;头条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