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涂鸦 整合中优化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美术——是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创作活动,它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一也应与游戏优化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老师已经认可到了它的可行性,但是如何将这一思想真正运用到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去呢?以小班美术教学为例,我结合一些实践教学经验作出以下几点思考:一、选取游戏化的美术教材;二、创设游戏化的美术环境;三、组织游戏化的美术活动。
  实践探索过程中证明:小班美术教学与游戏的优化整合,能让幼儿在体验、感受色彩的美丽中享受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通过各种有趣的美术游戏,幼儿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术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因此,教师在了解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整合的可行性基础上,更要不断挖掘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真正把这一思想运用到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去,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美术活动,自由、自主、愉快地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班 美术教学 游戏 优化整合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小班幼儿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将幼儿美术教学纳入游戏范畴,正是为了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培训,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幼儿边玩边画,边玩边做,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气氛,能有效提高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然而,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们时常碰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教的多了,孩子们极易被教学内容及老师牵着鼻子走,画面千篇一律;教的少了,孩子们又常为技巧不足难以表现所苦,画面缺乏生气。我在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有关优化整合的教育理论后,选用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整合的思路,对小班幼儿美术教学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实践,有了以下体会:
  
  一、选取游戏化的美术教材
  
  小班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特别注意:
  1. 选取感兴趣的题材。在确定美术教学内容时,要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顺应孩子内在的真正需求,将视野转向孩子,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确定内容。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小鱼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运动、食物或其它事物为题材,如“妈妈的花衣裳”“我帮妈妈喂小鸡”“五颜六色的棒棒糖”“马路上的汽车”等绘画、撕贴内容。
  2. 选取游戏化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喜欢游戏。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或者说对其操作的持续性都不长,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因此,游戏化的内容能调动孩子活动的兴趣。如撕纸练习,教师可以对孩子们说,我们一起做面条;涂色练习,可以对孩子们说,苹果生病了,有毛毛虫咬苹果,我们用药膏杀死毛毛虫;又如画房子,可以对孩子们说,狐狸要来吃小鸡了,我们帮小鸡建一个家吧;练习橡皮泥团圆,可以对孩子们说,娃娃的肚子饿了,我们做汤圆给他们吃吧;练习画曲线,教师可以运用七彩的带子带领孩子们跳起欢快的舞来,并引导幼儿观察彩带的不同弯曲形状,让他们在快乐地舞蹈中感知、了解曲线的不同形状,以“彩带弯弯曲曲的飘来飘去多有趣呀!你能把弯弯曲曲的彩带画下来吗?”激发幼儿画曲线的兴趣……就这样,教师只要小动脑筋,把美术活动赋予游戏化的名称,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就会极大地调动起来,这种情感支撑会持续到活动结束,有时会更长。如帮苹果杀死了毛毛虫,他还会帮梨子、桃子杀虫子等。
  
  二、创设游戏化的美术环境
  
  《纲要》明确地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组织与实施的内容之一。因此,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总之,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为此,在小班的美术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1. 创设操作性强的美术环境。操作性强的美术环境主要指两个方面:
  (1)是能与幼儿的美术创作产生互动。每次美术活动前,我都为孩子创设一个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环境。如绘画“小鱼吐泡泡”时,将教室布置成海底世界,有鱼儿在水草间穿梭,底色为蓝色,活动时孩子们就像真的进入了大海里,在被环境感染下,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添画“泡泡”中去。又如绘画“春天”,我请孩子们参与环境布置,让幼儿动手将彩色皱纹纸揉成小球粘在树枝上,变成花骨朵;让孩子用棉签画小草;让孩子们用手指点画小蝌蚪,把自己的美术作品布置在墙上。通过环境的渲染,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了。
   (2)是提供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既适宜、又多样,同时易操作。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还不够稳定,他们往往被外在事物本身的特征所吸引,因而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刺激他们的操作欲望,促使其进行美术活动。为此,在创设美工区域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美术材料:各色橡皮泥,泥工刀,小棍,剪刀,浆糊,色纸,拓印板,印章以及废旧瓶盖,颜色、大小和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彩色纽扣、干净易拉罐、火柴、树叶,齿轮,废水彩笔等。让缺少表现手法的幼儿用现成的图象及物品进行摆放,拼搭和粘贴,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有了丰富的材料作后盾,孩子们的美术活动兴趣更加浓厚了。
  2. 创设轻松自主的心理环境。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期,教师不要强求画面是否干净整洁,只要他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就行。同时,因为小班幼儿刚接触美术活动,教师要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觉得自己的作品是独特的。为此,教师不能过于强调美术技能,不能在无形中压抑孩子的个性,使孩子成为简单模仿的机器。要更新观念,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为了自己的表现而去画,去制作。如绘画活动《小鱼吐泡泡》,我摒弃了以往幼儿作画时,要求幼儿画得不要跟老师范画一样、不跟别的小朋友画面一样的要求,因为提出这样的要求常使部分幼儿束手无策。而是鼓励幼儿大胆画出各种不同的泡泡,孩子们通过想象,呈现给教师的是一幅幅充满生机、凝结创造智慧的作品,有两个两个连在一起的、有大有小的、有交集一起的……虽然小班的孩子美术技能不是很强,但是只要我们能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小心呵护小班幼儿刚萌芽的艺术心灵,美术活动一定能成为让孩子自由翱翔的广阔空域。
  
  三、组织游戏化的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小班的幼儿又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喜称赞、喜成功、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具有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时间短这些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更应贯彻《纲要》中所提到的“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以适合于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好动欲望为主。
  1. 教学中注重内容的情节性。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一旦碰到表面上乏味、难以入手的东西,他们容易哭,坐不住,产生不喜欢画画的心理。但小班幼儿同时心理上又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情境游戏,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如小班泥工活动《各种各样的饼干》。引入“小兔饼干店”的情境,小兔开了家饼干店,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饼干;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争相购买,饼干一下子都卖完了,小朋友愿意帮小兔再“进些饼干”吗?这样的设计,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使幼儿自然地融入设置的情境中,主动地参与到“做饼干”的手工活动之中。再如在进行“美丽的风筝”手工活动之前就事先告诉幼儿,在作品完成后将进行一场“比比谁的风筝飞得高”的游戏活动,一下激发了幼儿参与制作的兴趣和积极性,立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 创作中注重技能的发展性。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 ,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没有它,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应该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玩色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在画纸上已画好的小朋友的脑袋下拓印自己的手掌,这样就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了。又如用弹珠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指导时注重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比如小班的拓印画《小猪的新衣》,对于拓印的方法我采用了边唱儿歌边进行印画,我是这样说的:“手指捏一捏 、蘸一蘸、压一压,花纹出来啦!”在儿歌中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印章如何蘸颜料、如何印花纹的方法。形象性之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让孩子们在无拘束的情况下绘画,效果非常好。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刚开始很有兴致的画,只要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容易情绪波动,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汽车嘀嘀去旅行”,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车。练习螺旋线条可以说“我帮妈妈绕毛线”。在“五颜六色的棒棒糖”的绘画活动中,有些幼儿就只用一种颜色画,并且画得很大,这时教师适时提醒他“这根棒棒糖太大了,都吃不完了。老师想吃X颜色的棒棒糖,你能分一个给老师吃吗?”这时幼儿就兴致勃勃地换颜色继续画棒棒糖,并且说还要画好多分给他的好朋友。此时幼儿的积极性就再次被调动起来了。
  在“小班美术教学与游戏的优化整合”中,我们发现:幼儿通过各种有趣的美术游戏,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术能力也随之提高了。但同时也发现:在优化整合中,教师要不断挖掘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也不要把游戏看成万能药,认为只要有游戏,美术活动就一定会成功。应在材料的丰富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指导策略的选择性上下功夫,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美术教学活动,自由、自主、愉快地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让孩子学科学,首先要激发孩子对周围世界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科学启蒙的关键所在。因为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管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同时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鼓励者,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的所隐含的教育价
期刊
民间游戏是一种广为流传,深受幼喜爱的游戏,它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劳动,因此更便于幼儿接受。也更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丰富知识,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适时地改编、利用一些民间游戏,将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如跳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可对于地处偏僻、教育环境和条件都较差的农村幼儿园来说要想快速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作为从事多年农村幼教工作的我感觉真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幼儿园只要秉承“让孩子在游戏中主动发展,在生活中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期刊
摘要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认知层次;提问具有深度,鼓励大胆挑战;师生双向提问,引导自主求疑;注重提问技巧,开拓创造潜能”等策略,提高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提问的效能,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  提问 思维 创造力 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提问与回答来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
期刊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学时必须依据这些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以往幼儿数学教育的经验,操作法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是非常简便实用的。它是由教师提供一定的操作材料(如实物、玩具、卡片等),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摆弄,发现和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应经常为幼儿提供各种操作材料,换一换、拼一拼、摆一摆、看一看,给幼儿实际操作
期刊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新《纲要》是指导我们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我园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老师一起探讨、思考,将新《纲要》的思想精髓内化到每位老师的教学行为中去。从理论的学习到实际的操作将近三年的时间,老师们能够把握住《纲要》所赋予教学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任何一个
期刊
课题生成  《猫和老鼠》是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部动画片,孩子们对它更是百看不厌、情有独钟。该动画片在表现“猫”和“老鼠”的聪明、凶恶、诙谐、幽默的过程中,不是通过语言,而是奇特的想象,表现方式则是夸张的动作。  近来,我们在和孩子们交谈、游戏中,他们津津乐道的是猫和老鼠,并手舞足蹈,时不时地模仿其中可笑的表情、神态、动作,由此,生成了韵律活动《猫和老鼠》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表演欲,同时又延伸了娱
期刊
摘要  幼儿园德育作为学校德育整体体系中的子系统之一,准确定位德育目标,创新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践行,对促进幼儿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开展有着刻不容缓的作用。我们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幼儿,实效创新进行德育环境、方法与途径、评价的研究,打造幼儿园美丽的德育风景。  关键词  德育创新 学校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德育整体体系中的子系统之一,幼儿园德育工作对幼儿的养成教
期刊
教材简介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各种种子宝宝特别喜爱,也非常感兴趣。他们粘粘贴贴摆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可谓是百玩不厌。因此,我结合《秋的畅想》这一主题设计了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更好的了解家乡的特产,以农作物为题材,让幼儿初步认识他们,了解他们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运用各种种子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种子画,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以丰富幼儿的生活,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体验快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