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叙事类浅易文言文阅读研究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文言文的比重也很大。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表达方式跟词句意思上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有很大的难度。文言文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书面作品,时代久远,含义深刻,与现代文比较,学习有一定难度。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典名篇,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这些文言文,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如何指导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呢?笔者拟就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比重较大的叙事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叙事类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本文对初中叙事类浅易文言文阅读进行分析,挖掘其自身的独特性,从“灵活积累词句,培养归类意识”“巧妙创设情境,活化诵读形式”“注重由‘言’及‘文’,善于比较辨微”三方面进行探究。
  一、灵活积累词句,培养归类意识
  看到一篇文言文,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从字词句上下功夫,了解了字、词、句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正如课标中提到的,我们需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注重“言”的理解和积累。这里所说的“言”,指对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逐字逐句解析,只能让学生望“文”兴叹, 进而无“言”以对。叙事类浅易文言文,故事性强,学生理解难度不大,我们可以从积累和分类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二、巧妙创设情境,活化诵读形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古人教与学的主要方式,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学习方法背后蕴含着现代科学与认知的原理。但诵读绝不是让学生摇头晃脑一遍又一遍漫无目的地读,事实上,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到困难的一个首要原因,就是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上存在障碍,没有语感。对学生而言,文言文离他们比较久远,在生活中用得少、听得少,自然也就没有一个“活”的语境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巧妙创设情境,活化诵读形式,关注运用和迁移,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能力解决真实的问题。帮助学生减少与文言文的心理隔阂。
  学习《孙权劝学》,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劝”这个文眼,围绕“劝”的过程和“劝”的结果大作文章。我們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句尾标点、语气词等设计对话,把文章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根据语境揣摩人物说话时的心理、语气、神态,演绎人物对话,读出人物精神,从而深刻体悟孙权作为主帅的谆谆善“劝”之美。孙权劝学的五句话真是步步为营,层层铺设。“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希望吕蒙能胜大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岂”“邪”反问,再加一个感叹号,明显看出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的“但”“耳”又退一步,给人余地。“卿言多务,孰若孤?”再来反问,断了吕蒙“辞以多务”的退路。最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又是推心置腹,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殷切之情可见一斑。原本大段对话的文章,学生读来是有点枯燥的,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将其改编成课本剧后,学生边读边演,演读到第二句时,学生直接拍案而起,课堂气氛渐入高潮,这样生动的诵读形式也让学生乐此不疲。
  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在文中讲述了自己幼年、少年求学之难和在极端情况下的勤奋、用心之专;而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比较好,普遍缺少吃苦的经历,要孩子们从情感上真正认同作者,真可谓是勉为其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为学之“难”呢?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嘉宾访谈”节目,访谈一下藏书之家眼中的宋濂、同学眼中的宋濂。在这个节目中,学生可以客串主持人、藏书之家、宋濂同学,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设计问题,如:您是藏书之家,很体面的人家,当时是怎么认识这个穷小子的呢?他借书的次数多吗?他家里条件不好,肯定还要帮别人做事维持生计,他有时间看书吗? 还记得他当年还书的情景吗?有没有推迟归还的情况?手上的伤怎么发现的?……我们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还原情境,通过感受人物的言行,对文本内容进行再提炼,体会人物的情感,理解人物的精神。
   三、注重由“言”及“文”,善于比较辨微
  叙事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精神。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立足人物言行来深入分析,这其实和现代文中的写人叙事散文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思路是一致的。在现代文中,我们会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在文言文中,我们也应该指导学生立足“言”,关照“文”,进而实现读懂“人”的目标。同时,叙事类浅易文言文多使用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辨别意识,学会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愚公移山》,作者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愚公大智大勇的形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立足“言”,多角度寻找对比点。愚公和智叟的论战体现了愚与智和动与静的对比。“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体现了愚公宏大的格局和眼界,他对移山的坚定信心来自于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正确认识(人力“无穷匮”与山“不加增”),使得“大山得移”在理论上得以成立;而智叟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移山是“不惠”之举,他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鼠目寸光的形象立现。从对待移山这件事的态度上看,智叟与愚公之妻也形成了愚智的对比,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目的、称谓、用词、句式等方面分析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语言,进而把握二者对于移山的心理和态度,在诵读时,前者要读出担忧、疑虑的语气,后者要读出讥笑、挖苦、责难的语气。此外,这则寓言还可以从情节设置上寻找到对比点。愚公之妻、遗男、智叟、操蛇之神、天帝等的出场,都有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之处,学生对此也兴趣盎然。通过多角度对比,从细微处辨析,学生就能对人物和主题理解得更深入了。
  结语
  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初中叙事类浅易文言文在初中教材中占的比重较大,相比于写景类和论说类浅易文言文,更贴近学生,更易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心理距离。我们从“灵活积累词句,培养归类意识”“巧妙创设情境,活化诵读形式”“注重由‘言’及‘文’,善于比较辨微”三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作者单位: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其他文献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记梦诗,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也展现出“诗仙”的风骨,进入这首诗,给读者一种如入仙境之感。然而,细细品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看似飘逸的诗歌,不禁让我们感受到看似飘逸的背后,却是诗人现实的无奈与痛苦,诗人采用避“实”就“梦”的独特构思,将读者带入虚幻之境,沉吟反思,又将人带回到现实之中,真可谓亦幻亦真、亦虚亦实。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期刊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每学期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这种编排彻底改变了过去习作附在阅读之后的局面,突出习作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也将改变教师在习作教学指导上的一些习惯做法。在实际教学中,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究竟要教什么值得教师认真研究。一、教表达方法  编者在习作单元中仍然安排精读课文,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呢?不弄清楚这个问题,以往的经验一定会把教学引向教师很熟悉的教学模式中,那么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只不过是换了位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广和使用,整本书阅读渐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热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提出“整本书阅读或可成为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动机.”本文旨在尝试以“一次追
期刊
从北猿人在山洞内部用碳灰画上壁画的那一刻开始,环境艺术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但是在多个传统领域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无论是古代的墓葬、堪舆学术,还是古典园林设计,亦或是传统建筑,都有着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子。从80年代起,中国引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涵盖多门学科的种类,且每年拥有大量高校毕业生和从业者的巨大行业。在目前国内研究中,中国传统文化通常只是环境艺术设计的补充,或者大量论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中国元素,或者简单地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艺术设
晋南稷山北辛祭祀神兽以其古朴的装扮、雄劲的表演,展现了浓厚的原始文明,被称为我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它是河套黄河文化背景下的祭祀遗存,在农耕文化、黄河文化、汾河文化构成特定的乡土文化圈内世代流传。其作为宗教信仰文化传承至今,保留了浓厚的原始性与顽强的信仰力量。后稷祭祀的重要表演活动直观地反映出远古时期乐舞的巫术性质。当地民众通过祭祀神兽表演,表达了对后稷的敬仰和崇敬之情,客观反映出当地民众丰富的精神世界、意愿祈盼和民俗文化。带有图腾色彩的神兽乐舞能够让民众除烦解忧,愉悦身心,充分展示出这一古老祭仪活
英语学习的低龄化提高了家长们对英语启蒙的重视,英语启蒙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则引发了对自然拼读的讨论。文章从自然拼读学习的时间、与音标学习的对比、和拼音学习的相互作用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在英语启蒙阶段进行自然拼读学习会出现的问题,为英语启蒙阶段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对于初中阶段,日臻成熟,价值观的形成也进入了较为关键的阶段,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就显得尤为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上成了故事内容或人物思想性格的分析课,基本流程是“划分段落——讲解内容——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研究性阅读教学在新时期应运而生,它以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受理解能力为教学目标,以专题研读为中心,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阅读获取语文知识及能力的教学模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研究性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较好的实际功效,它既把握了阅读
期刊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片段的、单个文本的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具体方法层面上,应当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生对整本阅读教材的理解,打破常规的对某篇课文的分析阅读的桎梏与俗套,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引”的作用,从整本语文教材把握阅读教学策略,由此延伸,读整本的书。在整体性学习的前提下,把统编二下语文教材整本书新习得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重构,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
期刊
盲文汉字字体设计以功能为导向,从实用性、识别性、规范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平衡关系出发,探究其字形的简化原则。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的字体排印设计理论,从中汲取经验与方法,分别对盲文汉字的笔画形态、字形架构、大小比例、笔画粗细与对比度、编排原理等方面进行理性具体的剖析,探讨挖掘可被参数量化的度量标准。深入研究盲文汉字字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梳理与归纳汉字字体中的度量标准,探索理性化、体系化的汉字设计方法论,从而使更多针对汉字特点而制定的字体度量标准被提炼,对盲文汉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