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定义理解
“人本”思想的提出可以上溯到孔孟,“人本”思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在21世纪,“人本”思想已成为社会一种主流的价值取向。“人本”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因此“人本”思想的核心那就是——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健康发展。随着科學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个领域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实践,特别是教育管理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本”思想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在教育管理方面,“人本”思想的班级管理,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班级管理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和满足学生个人的发展需要,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民主、开放、个性、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个体获得充分的自主发展。在学校中,一线教师是学校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关键。在班级管理中,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活动或过程质量,只有在“人本”思想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才能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现。
二、现状剖析
魏书生说过:“民主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而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学生的老师又是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老师在忙碌的课程教学中耗尽精力,特别是班主任在繁杂的班級管理中会常常感觉疲惫不堪。事实上是,一个勤奋的班主任必然会有一班懒惰的学生;反之,一个“懒惰”的班主任,必然是有一班勤奋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该多点给学生磨练的机会,让班主任这个管理者真正“放权”,让学生学会在班集体中承担责任,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勇于做自己的主人。
作为师者,作为班主任,因班级管理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的基层单位——班级实行的动态管理,所以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因快餐文化的侵蚀、道德文化的缺失、利己主义的盛行,导致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或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成绩、表现、礼仪礼貌都极为不平衡。很多学生进校前是身上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是学习习惯不好,或者文明习惯不好。实际情况是每个班级、每届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最终使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不能用一些套用的或固定的管理模式,而是需要结合班级实际与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管理的创新,实行“人本”思想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实践能力等素质。
“人本”思想的提出,并随着“人本”理念逐步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民主性、自觉性以及自律性,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以及和谐班级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我们更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寻将“人本”思想渗透于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在应用实践中思索调整,再在思索调整中应用实践,反复操作,反复提升。
三、实践操作
(一)投票选举干部,发挥先锋作用
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体,除了有班主任和成员外,还必须有班干部。新学期初,在师生的了解都不是很深的情况下,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在以前学校(班级)的情况,先安排临时的班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约两周)的了解后,在班级组织民主投票选举班委、各科科代表。由学生自己投票选举出来的班干部,能有效避免不公正结果的出现,杜绝“腐败”和不正之风,确保有能力、有威信、积极性高的同学进入班干队伍,且这种方式选拨出来的班干部,能得到同学的信服。投票选举干部,是“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建设初期的体现。
(二)参与自主管理,树立主体意识
管理对整个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约束。一个班级,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只靠管理者单枪匹马的“管理”,没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通过引导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对班级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班主任的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学会运用“人本”思想指导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主人翁精神。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工作中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不重优轻劣,让学生感到都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想方设法构建好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规范班规班纪,倡导自律原则
班规班纪是进行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制度依据和行为保障,它既包括班委会组成人员的各自职责,又包括班级所有成员的各种日常规范。随着班规班纪的建立,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和信息反馈系统,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的监测体系,并对执行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反馈,及时准确加工整理,保证班规班纪的作用充分发挥。
从“人本”思想出发,相对于学校或教师制定的班规班纪,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班纪,更符合班级实情,也更易于学生接受和遵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约束性。在班级管理中,通过班主任的监督,班干部的管理,班规班纪的约束,最终实现自我约束,即学生本人自律。当然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班主任也不能真正地对班级管理“撒手不管”,但是在部分方面也并非全无可能。
(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厌其烦地讲解,精心地设计练习,甚至加班加点,结果还是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忽视了“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本质地位的体现。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加强“人本”思想在教学管理的应用。
“人本”思想的提出可以上溯到孔孟,“人本”思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在21世纪,“人本”思想已成为社会一种主流的价值取向。“人本”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因此“人本”思想的核心那就是——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健康发展。随着科學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个领域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实践,特别是教育管理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本”思想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在教育管理方面,“人本”思想的班级管理,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班级管理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和满足学生个人的发展需要,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民主、开放、个性、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个体获得充分的自主发展。在学校中,一线教师是学校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关键。在班级管理中,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活动或过程质量,只有在“人本”思想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才能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现。
二、现状剖析
魏书生说过:“民主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而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学生的老师又是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老师在忙碌的课程教学中耗尽精力,特别是班主任在繁杂的班級管理中会常常感觉疲惫不堪。事实上是,一个勤奋的班主任必然会有一班懒惰的学生;反之,一个“懒惰”的班主任,必然是有一班勤奋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该多点给学生磨练的机会,让班主任这个管理者真正“放权”,让学生学会在班集体中承担责任,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勇于做自己的主人。
作为师者,作为班主任,因班级管理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的基层单位——班级实行的动态管理,所以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因快餐文化的侵蚀、道德文化的缺失、利己主义的盛行,导致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或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成绩、表现、礼仪礼貌都极为不平衡。很多学生进校前是身上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是学习习惯不好,或者文明习惯不好。实际情况是每个班级、每届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最终使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不能用一些套用的或固定的管理模式,而是需要结合班级实际与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管理的创新,实行“人本”思想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实践能力等素质。
“人本”思想的提出,并随着“人本”理念逐步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民主性、自觉性以及自律性,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以及和谐班级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我们更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寻将“人本”思想渗透于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在应用实践中思索调整,再在思索调整中应用实践,反复操作,反复提升。
三、实践操作
(一)投票选举干部,发挥先锋作用
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体,除了有班主任和成员外,还必须有班干部。新学期初,在师生的了解都不是很深的情况下,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在以前学校(班级)的情况,先安排临时的班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约两周)的了解后,在班级组织民主投票选举班委、各科科代表。由学生自己投票选举出来的班干部,能有效避免不公正结果的出现,杜绝“腐败”和不正之风,确保有能力、有威信、积极性高的同学进入班干队伍,且这种方式选拨出来的班干部,能得到同学的信服。投票选举干部,是“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建设初期的体现。
(二)参与自主管理,树立主体意识
管理对整个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约束。一个班级,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只靠管理者单枪匹马的“管理”,没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通过引导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对班级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班主任的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学会运用“人本”思想指导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主人翁精神。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工作中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不重优轻劣,让学生感到都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想方设法构建好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规范班规班纪,倡导自律原则
班规班纪是进行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制度依据和行为保障,它既包括班委会组成人员的各自职责,又包括班级所有成员的各种日常规范。随着班规班纪的建立,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和信息反馈系统,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的监测体系,并对执行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反馈,及时准确加工整理,保证班规班纪的作用充分发挥。
从“人本”思想出发,相对于学校或教师制定的班规班纪,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班纪,更符合班级实情,也更易于学生接受和遵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约束性。在班级管理中,通过班主任的监督,班干部的管理,班规班纪的约束,最终实现自我约束,即学生本人自律。当然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班主任也不能真正地对班级管理“撒手不管”,但是在部分方面也并非全无可能。
(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厌其烦地讲解,精心地设计练习,甚至加班加点,结果还是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忽视了“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本质地位的体现。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加强“人本”思想在教学管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