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研究以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地域结构、游客结构、一般行为特征以及游客感知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主要来自甘肃省,其中以张掖本地游客为主,客源地理集中指数为87.61;游客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中青年为主,收入水平总体不高;绝大多数游客选择自驾车为交通工具,旅游动机主要以野餐野营为主。总体而言,游客满意度较高,有88.4%的游客愿意重游此地,游客最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景区环境卫生方面。基于研究結果,对大野口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祁连山;森林公园;游客行为;客源结构
中图分类号S181.4;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4-208-04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 Behavior in Dayekou Forest Park
MA Jian1, 2, LIU Xiande1, 2, NIU Yun1, 2 et al (1. Academy of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s of Qilian Mountains in Gansu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Ecological and Frozensoil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Zhangye, Gansu 734000; 2. Zhangye Academy of Ecology Science,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Qilian Mountains, Zhangye, Gansu 734000)
AbstractWith Dayekou Forest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studied the tourist regional structure, tourists structure, gener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tourists characteristics by the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ssenger source of Dayekou Forest Park was mainly from Gansu Province. Among them, tourists from Zhangye City were the most; the geography concentrate index of passenger source was 87.61. Tourists were mainly young and middleaged men with higher education; their overall income was relatively low. The vast majority of tourists selected selfdriving; the tourist motive was mainly camping and picnic. In general, tourist satisfaction was relatively high; and 88.4% tourists would like to revisit this place again. People were most unsatisfi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in scenic spot. Based on these,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on th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yekou Forest Park.
Key wordsQilian mountains; Dayekou Forest Park; Tourist behavior; Tourist market structure
森林公园是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载体,也是森林旅游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阵地。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研究已成为我国森林生态学科研究的一大亮点[1]。游客(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对象和服务对象[2]。游客的行为对旅游景区环境质量、建设规划及资源保护管理均有较大的影响。积极研究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变化,对规范旅游地游客管理,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3-4]。
目前,我国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一些旅游地游客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旅游动机、旅游消费行为、旅游空间行为模式及旅游行为特征等方面[4-8]。有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游客以男性中青年为主,旅游活动是以基本层次的旅游观光居优,出游方式以单位集体组织最多[4,9-10],而王钰亮[6]、霍云霈[7]、廉同辉[11]在其研究结果中提出,游客性别比例基本持平;旅游动机主要以观赏自然风光、身心放松、锻炼身体、登山挑战自我为主;游客主要以亲朋好友和单位组织为主。由于森林公园地域、规模以及研究视角不同,学者们得到的结论不甚一致[12]。长期以来,关于旅游对森林公园影响的研究大多分布在华中、华南地区,而针对西北地区祁连山的研究相对较少[13-14],尤其是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特征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该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地分布、游客结构、一般行为特征及旅游感知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为大野口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以期实现祁连山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区概况
大野口森林公园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乡境内,100°03′~100°23′E,38°32′~38°48′N,东以酥油口河为界和马蹄林场接壤,西北以黑河为界与康乐林场相望,西南以魏拉大板分水岭为界与寺大隆林场相连,北至西武当山,与甘州区龙渠、花寨、安阳乡毗邻。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海拔2 700 m。森林公园经营面积7.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30%,我国西北有名的祁连山贯穿其中,既有雪山冰川、幽谷深涧,又有森林草原、河流瀑布,还有已建成的西流水、小孤山、三道湾、二龙山4座黑河大型梯级电站等。公园内生物种类繁多,并有许多珍稀物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植物体系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森林公园内分布有5个行政村,聚居有藏族、汉族、土家族、回族4种民族,各民族的传统习俗、语言、服饰、民间艺术、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2研究方法
2.1问卷设计通过实地考察和访问公园相关管理人员,同时参考有关研究文献[15-17],笔者设计出了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地域结构特征(客源地分布和客源市场集中程度),游客结构特征(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行为特征(旅游动机、出游方式、获知渠道),游客感知特征(体验性评价、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出于问卷有效性、适用性的考虑,正式调查之前,在景区内选择20名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预测,并根据预测效果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局部修改调整,最终设计出了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的调查问卷。
2.2数据采集研究数据的采集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2.2.1游客人数统计。根据实际旅游情况,选择2015年4~10月进行游客人数统计。每日统计进入景区的游客数,并登记游客的来源地。
2.2.2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62份。问卷调查遵循以下几点:①调查时间。考虑到大野口森林公园旅游活动受祁连山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不同月份游客特征存在差异,问卷调查时间为4~10月,其中每月根据旅游实际情况调查一次。②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游客展开全面调查。为了确保调查质量,采取分时期随机调查,包括高峰期和低峰期,且以高峰期为主。③调查地点。根据观察和景区相关人员介绍,本次试卷发放点选在山门入口处及游客较为集中的观台旅游区。调查问卷发放前向游客说明意图并征得游客的同意,使得被调查者能轻松、愉快地配合完成问卷调查,以保证问卷的质量。
2.3数据处理应用Excel和Spss18.0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游客地域结构分析
3.1.1客源地特征。通过对游客客源地进行整理发现: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高度聚集于省内,占游客总数的96.78%;而来自外省的游客仅占游客总人数的3.22%,省内和省外客源差距巨大(表1)。同时对省内客源地进行排序发现,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张掖、酒泉和兰州,游客比重分别为87.29%、3.60%、2.86%(表2)。
3.1.2游客地理集中性。客源市場空间分布的集中性通常采用地理集中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其计算公式为[18]:
G=100×ni=1(xiT)2 (1)
式中,G为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游客总数;n为客源地总数。
G值越接近100,说明游客来源越集中,目的地旅游经营越不稳定;G值越小,则旅游者客源市场越分散,旅游经营相对稳定,但不利于旅游地的旅游宣传、旅游服务等。
由公式(1)计算可得,2015年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集中度指数为87.61。
3.2游客结构
3.2.1年龄特征。从表3可以看出:大野口森林公园18~45岁年龄段的游客人数最多,占游客总数的68.62%,主要是中青年人。青年人喜好到野外烧烤、登山、娱乐;而中年人除了野外烧烤,较喜欢观赏自然风景,聚集在一起聊天、娱乐等,祁连山旅游资源兼具观光、休闲、娱乐、避暑的功能,迎合了中青年的需求,使他们成为游客主体。在这一年龄段,又以26~45岁游客为主,这部分游客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出游的目的在于休闲、娱乐、观光。46~60岁的游客由于家庭、工作等原因,出游率有所下降;由于通往大野口森林公园的山路较为颠簸且海拔较高,因此年长游客的比例相对较低。
3.2.2性别构成。调查结果表明,大野口森林公园的男性游客占55%,女性游客占45%,男女性别比例为1.22∶1.00,低于全国平均出游性别比(1.27∶1.00)[19]。从大野口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特征来看,其优美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泉水和独特的森林奇景最具吸引力,且空气新鲜、气温适宜,从而导致男女游客差别微小。
3.2.3游客收入特征。收入和闲暇是旅游活动实现的两个必要条件,尤其是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需求的大小[20]。由表4可以看出:人均月收入在2 000~4 000元的游客最多,占48.48%,人均月收入6 000元以上的游客仅占3.03%,这反映出该旅游地客源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主要是由于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除了低价的门票(10元/人)再无其他额外的旅游消费,是中低消费者闲暇度假旅游最理想的选择地。
3.2.4文化程度构成。不同文化程度的游客,其旅游动机、旅游意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游客文化水平越高,出游动机越强;文化程度越低,旅游意识越淡薄[21]。从调查的462份有效问卷中可以看出,大野口森林公园游客的文化程度较高,多数接受过中高等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游客所占比重达68.23%,构成了该公园旅游客流的主体,同时也反映出大野口森林公园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程度较高的游客。
3.3行为特征分析 3.3.1旅游动机。游客的旅游动机与旅游地的旅游产品是息息相关的。调查发现,以野餐野营为目的的游客最多,占42.8%,这主要是因为暑夏时,其他地方酷暑难耐,而大野口森林公园的气温较为适宜,大多数游客喜欢到祁连山野餐野营;其次为欣赏风景和科研,分别占31.20%和19.10%,是由于祁连山景色优美,且公园内自然环境和植物体系独特,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在祁连山开展了许多研究[22-24];其他旅游动机所占比例较少,包括锻炼身体、摄影及其他所占比例仅为6.9%(图1)。
3.3.2出游方式。潜在的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考虑目的地的综合因素,如交通的可达度、食宿的便捷性、景区的观赏性等,从而决定是否出游及出游的方式[25]。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交通工具而言,游客首选自驾车,占66.4%;有20.40%的游客是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旅游;只有9%的游客是随旅行团出游。这说明到大野口森林公园的交通条件不便利,出于方便、安全、自由等因素的考虑,游客普遍会选择自驾游。因此,大野口森林公园比较适合于家家庭成员或者跟朋友结伴进行野炊烧烤式旅游。
3.3.3信息渠道。统计结果表明(表5):亲朋好友介绍来的游客人数最多,达到52.16%,旅行社比例最小,仅占6.71%,报刊杂志、电视宣传和网络比重相差不大,总共占33.33%。这说明祁连山森林公园具有较好的公众影响力,口碑效应是其他媒体无法代替的。由调查也可知,报刊杂志、电视宣传和网络搜索的作用较弱,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大野口森林公园旅游,应重视加强这几方面的宣传。
3.4游客感知评价
3.4.1游客体验性评价。在462份有效问卷中,游客认为大野口森林公园美感质量很好、好、一般、尚可、差的比重分别为: 34.51%、46.12%、12.27%、7.33%、1.77%。评价为很好和好的游客占78.63%,而评价为差的游客仅占1.77%。可以看出,大野口森林公园优美的自然风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游客的美感体验。
3.4.2游客的重游意愿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重游率较高,其中有79.8%的游客是第二次及以上重游大野口森林公园,88.4%的游客愿意再次到大野口森林公园游玩,说明大野口森林公园给游客留下比较好的印象。游客对大野口森林公园满意度的测评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评分[26],游客对大野口森林公园的总体评价得分值为4.25,持满意态度的游客高达86.7%,说明游客对大野口森林公园较为满意。在影响满意度评价的6项因素中,游客对景区自然景观和空气质量满意度较高,均值分别为4.06 和3.98;游客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环境卫生和交通设施方面,均值分别为3.19和3.35(表6) 。
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4结果与讨论
(1)大野口森林公园具有典型的地方性客源市场特征,客源市场来源高度集中,其主体是省内游客,而对于省内客源而言,其主体是张掖地区游客,表现出极为显著的本地客源市场特征。同时,研究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对游客集中度进行了衡量,反映了对于作为旅游目的地游客分布的集中程度,或不同地区不平衡程度,是衡量一个旅游地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27]。2015年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集中度指数为87.61。通过研究可知,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高度集中,旅游市场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这也预示着景区发展的不稳定性。
(2)大野口森林公园游客主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青年游客,这与部分学者关于森林公园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的结论一致[12,17]。其游客男女性别比例低于全国平均出游性别比[19],反映出比较强的男性游客特征,表明男性具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在经济上仍处于优势地位,然而近年来女性游客的比例在不断增长;游客中人均月收入在2 000~4 000元的游客最多,反映出旅游地客源主要以省内为主,其收入水平总体不高。
(3)大野口森林公园中以野餐野营为目的的游客最多,占游客总人数的42.8%,其次为欣赏风景和科研,分别占31.20%和19.10%,这主要与祁连山暑夏舒适的气候、优美的森林景观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植物体系有关。而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排在首位的是自驾车,占66.4%,这可能与祁连山交通路状息息相关,同时游客出于方便、安全、自由等因素的考虑,普遍会选择自驾游。
(4)游客對大野口森林公园总体上较为满意,其重游率较高,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较为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景区内环境卫生和交通状况两个方面。景区环境卫生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它直接与景区的声誉、客源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因此应加大景区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同时注重交通设施的改善,从而通过增加游客满意度来提高游客重游率。
5建议
5.1立足资源优势,挖掘特色文化大野口森林公园景色异常优美,既有雪山冰川,幽谷深涧,又有森林草原,河流瀑布。但是,大野口森林公园的旅游活动一直以来相对比较单一,参与性、娱乐性的旅游项目甚少,旅游活动项目缺乏娱乐性、奇特性和多样性,而大野口森林公园内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尚未很好地被旅游业充分开发利用。因此如何把优美的森林景观与独特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以既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方式呈现给游客,是大野口森林公园建设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5.2提高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知名度就是森林公园的生命力,品牌就是招揽游客最好的广告。当今世界没有好的营销,再好的服务和产品也难以为人们所知。其更谈不上为人们所认可。大野口森林公园虽早已审批成立,却在当地鲜为人知,更谈不上为其他地方的游客所知。其经营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经营模式上,在推销旅游产品,宣传独特的民族风情方面缺乏市场理念。因此,作为一个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的森林公园,应不断面向市场,紧抓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热点,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媒介开展宣传活动,在巩固原有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新的客源市场,不断提高知名度,促使森林公园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5.3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及时调查旅游产生的生态后果,掌握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了解旅游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同时要明确旅游开发对旅游地土壤、植被、水体以及野生动物等的消极影响。只有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才能确保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才能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大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对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地理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等,做到对生态环境的科学化监测。
参考文献
[1] 李柏青,吴楚材,吴章文.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方向[J].生态学报,2009,29(5):2749-2756.
[2] 梁正,王姝杰,余天虹.海南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旅游行为特征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196-202.
[3] KRUGER M,SAAYMAN M.Travel motivation of tourists to Kruger and Tsitsikamma National Parks: A comparative study[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wildlife research,2010,40(1):93-102.
[4] 谷晓萍,李岩泉,牛丽君,等.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特征[J].生态学报,2015,35(1):204-211.
[5] 陈丽丽,章家恩.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者行为特征及客源市场细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983-7985.
[6] 王钰亮,谭益民.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特征及其森林保健意识调查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3):171-174.
[7] 霍云霈,杨新军.远郊自然风景区游客行为特征研究:以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园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3):70-74.
[8] 赵燕,徐珊珊,齐晓倩.洛阳周山森林公园客源市场及游客行为特征分析[J] .防护林科技,2015(11):53-55.
[9] 杜忠潮,车自力,桑广书.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行为特征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4):301-304.
[10] 车自力.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行为特征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185-188.
[11] 廉同辉,王金叶.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游客市场结构及行为特征研究[J].旅游研究,2012,4(2):51-57.
[12] 车自力,杜忠潮.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旅游行为特征比较研究:陕西省延安、太白山、褒河森林公园实证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3):211-215.
[13] 蒋志成,汪有奎,罗玉梅.生态旅游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土壤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5(11):7-10.
[14] 任雪梅.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林业,2012(6):31-32.
[15] 车自力,杜忠潮.褒河森林公园旅游者人口学特征与行为模式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184-188,193.
[16] 肖随丽,贾黎明,汪平,等.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构建[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6):746-752.
[17] 李秀梅,赵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游客行为特征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276-279.
[18] 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7-38.
[19] 中国旅游年鉴编辑部.中国旅游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20] 张辉,历新建.旅游经济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103-121.
[21] 戴声佩,张勃,王海军,等.基于SPOT NDVI 的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9):1075-1080.
[22] 王文志,刘晓宏,陈拓,等.基于祁连山树轮宽度指数的区域NDVI重建[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9): 1033-1044.
[23] 张雷,于澎涛,王彦辉,等.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中龄林结构随海拔的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5,28(4):557-564.
[24] 尹贻梅,陆玉麒,邓机涛.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4(3):37-40.
[25] TOSUN C.Host perceptions of impacts: A comparative tourism stud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1):231-253.
[26] 朱沁夫,李昭,杨樨.用地理集中指数衡量游客集中程度方法的一个改进[J].旅游学刊,2011,26(4):26-29.
关键词祁连山;森林公园;游客行为;客源结构
中图分类号S181.4;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4-208-04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 Behavior in Dayekou Forest Park
MA Jian1, 2, LIU Xiande1, 2, NIU Yun1, 2 et al (1. Academy of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s of Qilian Mountains in Gansu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Ecological and Frozensoil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Zhangye, Gansu 734000; 2. Zhangye Academy of Ecology Science,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Qilian Mountains, Zhangye, Gansu 734000)
AbstractWith Dayekou Forest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studied the tourist regional structure, tourists structure, gener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tourists characteristics by the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ssenger source of Dayekou Forest Park was mainly from Gansu Province. Among them, tourists from Zhangye City were the most; the geography concentrate index of passenger source was 87.61. Tourists were mainly young and middleaged men with higher education; their overall income was relatively low. The vast majority of tourists selected selfdriving; the tourist motive was mainly camping and picnic. In general, tourist satisfaction was relatively high; and 88.4% tourists would like to revisit this place again. People were most unsatisfi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in scenic spot. Based on these,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on th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yekou Forest Park.
Key wordsQilian mountains; Dayekou Forest Park; Tourist behavior; Tourist market structure
森林公园是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载体,也是森林旅游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阵地。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研究已成为我国森林生态学科研究的一大亮点[1]。游客(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对象和服务对象[2]。游客的行为对旅游景区环境质量、建设规划及资源保护管理均有较大的影响。积极研究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变化,对规范旅游地游客管理,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3-4]。
目前,我国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一些旅游地游客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旅游动机、旅游消费行为、旅游空间行为模式及旅游行为特征等方面[4-8]。有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游客以男性中青年为主,旅游活动是以基本层次的旅游观光居优,出游方式以单位集体组织最多[4,9-10],而王钰亮[6]、霍云霈[7]、廉同辉[11]在其研究结果中提出,游客性别比例基本持平;旅游动机主要以观赏自然风光、身心放松、锻炼身体、登山挑战自我为主;游客主要以亲朋好友和单位组织为主。由于森林公园地域、规模以及研究视角不同,学者们得到的结论不甚一致[12]。长期以来,关于旅游对森林公园影响的研究大多分布在华中、华南地区,而针对西北地区祁连山的研究相对较少[13-14],尤其是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特征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该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地分布、游客结构、一般行为特征及旅游感知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为大野口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以期实现祁连山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区概况
大野口森林公园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乡境内,100°03′~100°23′E,38°32′~38°48′N,东以酥油口河为界和马蹄林场接壤,西北以黑河为界与康乐林场相望,西南以魏拉大板分水岭为界与寺大隆林场相连,北至西武当山,与甘州区龙渠、花寨、安阳乡毗邻。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海拔2 700 m。森林公园经营面积7.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30%,我国西北有名的祁连山贯穿其中,既有雪山冰川、幽谷深涧,又有森林草原、河流瀑布,还有已建成的西流水、小孤山、三道湾、二龙山4座黑河大型梯级电站等。公园内生物种类繁多,并有许多珍稀物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植物体系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森林公园内分布有5个行政村,聚居有藏族、汉族、土家族、回族4种民族,各民族的传统习俗、语言、服饰、民间艺术、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2研究方法
2.1问卷设计通过实地考察和访问公园相关管理人员,同时参考有关研究文献[15-17],笔者设计出了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地域结构特征(客源地分布和客源市场集中程度),游客结构特征(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行为特征(旅游动机、出游方式、获知渠道),游客感知特征(体验性评价、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出于问卷有效性、适用性的考虑,正式调查之前,在景区内选择20名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预测,并根据预测效果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局部修改调整,最终设计出了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的调查问卷。
2.2数据采集研究数据的采集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2.2.1游客人数统计。根据实际旅游情况,选择2015年4~10月进行游客人数统计。每日统计进入景区的游客数,并登记游客的来源地。
2.2.2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62份。问卷调查遵循以下几点:①调查时间。考虑到大野口森林公园旅游活动受祁连山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不同月份游客特征存在差异,问卷调查时间为4~10月,其中每月根据旅游实际情况调查一次。②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游客展开全面调查。为了确保调查质量,采取分时期随机调查,包括高峰期和低峰期,且以高峰期为主。③调查地点。根据观察和景区相关人员介绍,本次试卷发放点选在山门入口处及游客较为集中的观台旅游区。调查问卷发放前向游客说明意图并征得游客的同意,使得被调查者能轻松、愉快地配合完成问卷调查,以保证问卷的质量。
2.3数据处理应用Excel和Spss18.0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游客地域结构分析
3.1.1客源地特征。通过对游客客源地进行整理发现: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高度聚集于省内,占游客总数的96.78%;而来自外省的游客仅占游客总人数的3.22%,省内和省外客源差距巨大(表1)。同时对省内客源地进行排序发现,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张掖、酒泉和兰州,游客比重分别为87.29%、3.60%、2.86%(表2)。
3.1.2游客地理集中性。客源市場空间分布的集中性通常采用地理集中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其计算公式为[18]:
G=100×ni=1(xiT)2 (1)
式中,G为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游客总数;n为客源地总数。
G值越接近100,说明游客来源越集中,目的地旅游经营越不稳定;G值越小,则旅游者客源市场越分散,旅游经营相对稳定,但不利于旅游地的旅游宣传、旅游服务等。
由公式(1)计算可得,2015年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集中度指数为87.61。
3.2游客结构
3.2.1年龄特征。从表3可以看出:大野口森林公园18~45岁年龄段的游客人数最多,占游客总数的68.62%,主要是中青年人。青年人喜好到野外烧烤、登山、娱乐;而中年人除了野外烧烤,较喜欢观赏自然风景,聚集在一起聊天、娱乐等,祁连山旅游资源兼具观光、休闲、娱乐、避暑的功能,迎合了中青年的需求,使他们成为游客主体。在这一年龄段,又以26~45岁游客为主,这部分游客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出游的目的在于休闲、娱乐、观光。46~60岁的游客由于家庭、工作等原因,出游率有所下降;由于通往大野口森林公园的山路较为颠簸且海拔较高,因此年长游客的比例相对较低。
3.2.2性别构成。调查结果表明,大野口森林公园的男性游客占55%,女性游客占45%,男女性别比例为1.22∶1.00,低于全国平均出游性别比(1.27∶1.00)[19]。从大野口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特征来看,其优美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泉水和独特的森林奇景最具吸引力,且空气新鲜、气温适宜,从而导致男女游客差别微小。
3.2.3游客收入特征。收入和闲暇是旅游活动实现的两个必要条件,尤其是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需求的大小[20]。由表4可以看出:人均月收入在2 000~4 000元的游客最多,占48.48%,人均月收入6 000元以上的游客仅占3.03%,这反映出该旅游地客源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主要是由于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除了低价的门票(10元/人)再无其他额外的旅游消费,是中低消费者闲暇度假旅游最理想的选择地。
3.2.4文化程度构成。不同文化程度的游客,其旅游动机、旅游意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游客文化水平越高,出游动机越强;文化程度越低,旅游意识越淡薄[21]。从调查的462份有效问卷中可以看出,大野口森林公园游客的文化程度较高,多数接受过中高等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游客所占比重达68.23%,构成了该公园旅游客流的主体,同时也反映出大野口森林公园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程度较高的游客。
3.3行为特征分析 3.3.1旅游动机。游客的旅游动机与旅游地的旅游产品是息息相关的。调查发现,以野餐野营为目的的游客最多,占42.8%,这主要是因为暑夏时,其他地方酷暑难耐,而大野口森林公园的气温较为适宜,大多数游客喜欢到祁连山野餐野营;其次为欣赏风景和科研,分别占31.20%和19.10%,是由于祁连山景色优美,且公园内自然环境和植物体系独特,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在祁连山开展了许多研究[22-24];其他旅游动机所占比例较少,包括锻炼身体、摄影及其他所占比例仅为6.9%(图1)。
3.3.2出游方式。潜在的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考虑目的地的综合因素,如交通的可达度、食宿的便捷性、景区的观赏性等,从而决定是否出游及出游的方式[25]。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交通工具而言,游客首选自驾车,占66.4%;有20.40%的游客是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旅游;只有9%的游客是随旅行团出游。这说明到大野口森林公园的交通条件不便利,出于方便、安全、自由等因素的考虑,游客普遍会选择自驾游。因此,大野口森林公园比较适合于家家庭成员或者跟朋友结伴进行野炊烧烤式旅游。
3.3.3信息渠道。统计结果表明(表5):亲朋好友介绍来的游客人数最多,达到52.16%,旅行社比例最小,仅占6.71%,报刊杂志、电视宣传和网络比重相差不大,总共占33.33%。这说明祁连山森林公园具有较好的公众影响力,口碑效应是其他媒体无法代替的。由调查也可知,报刊杂志、电视宣传和网络搜索的作用较弱,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大野口森林公园旅游,应重视加强这几方面的宣传。
3.4游客感知评价
3.4.1游客体验性评价。在462份有效问卷中,游客认为大野口森林公园美感质量很好、好、一般、尚可、差的比重分别为: 34.51%、46.12%、12.27%、7.33%、1.77%。评价为很好和好的游客占78.63%,而评价为差的游客仅占1.77%。可以看出,大野口森林公园优美的自然风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游客的美感体验。
3.4.2游客的重游意愿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重游率较高,其中有79.8%的游客是第二次及以上重游大野口森林公园,88.4%的游客愿意再次到大野口森林公园游玩,说明大野口森林公园给游客留下比较好的印象。游客对大野口森林公园满意度的测评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评分[26],游客对大野口森林公园的总体评价得分值为4.25,持满意态度的游客高达86.7%,说明游客对大野口森林公园较为满意。在影响满意度评价的6项因素中,游客对景区自然景观和空气质量满意度较高,均值分别为4.06 和3.98;游客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环境卫生和交通设施方面,均值分别为3.19和3.35(表6) 。
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4结果与讨论
(1)大野口森林公园具有典型的地方性客源市场特征,客源市场来源高度集中,其主体是省内游客,而对于省内客源而言,其主体是张掖地区游客,表现出极为显著的本地客源市场特征。同时,研究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对游客集中度进行了衡量,反映了对于作为旅游目的地游客分布的集中程度,或不同地区不平衡程度,是衡量一个旅游地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27]。2015年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集中度指数为87.61。通过研究可知,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高度集中,旅游市场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这也预示着景区发展的不稳定性。
(2)大野口森林公园游客主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青年游客,这与部分学者关于森林公园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的结论一致[12,17]。其游客男女性别比例低于全国平均出游性别比[19],反映出比较强的男性游客特征,表明男性具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在经济上仍处于优势地位,然而近年来女性游客的比例在不断增长;游客中人均月收入在2 000~4 000元的游客最多,反映出旅游地客源主要以省内为主,其收入水平总体不高。
(3)大野口森林公园中以野餐野营为目的的游客最多,占游客总人数的42.8%,其次为欣赏风景和科研,分别占31.20%和19.10%,这主要与祁连山暑夏舒适的气候、优美的森林景观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植物体系有关。而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排在首位的是自驾车,占66.4%,这可能与祁连山交通路状息息相关,同时游客出于方便、安全、自由等因素的考虑,普遍会选择自驾游。
(4)游客對大野口森林公园总体上较为满意,其重游率较高,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较为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景区内环境卫生和交通状况两个方面。景区环境卫生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它直接与景区的声誉、客源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因此应加大景区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同时注重交通设施的改善,从而通过增加游客满意度来提高游客重游率。
5建议
5.1立足资源优势,挖掘特色文化大野口森林公园景色异常优美,既有雪山冰川,幽谷深涧,又有森林草原,河流瀑布。但是,大野口森林公园的旅游活动一直以来相对比较单一,参与性、娱乐性的旅游项目甚少,旅游活动项目缺乏娱乐性、奇特性和多样性,而大野口森林公园内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尚未很好地被旅游业充分开发利用。因此如何把优美的森林景观与独特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以既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方式呈现给游客,是大野口森林公园建设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5.2提高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知名度就是森林公园的生命力,品牌就是招揽游客最好的广告。当今世界没有好的营销,再好的服务和产品也难以为人们所知。其更谈不上为人们所认可。大野口森林公园虽早已审批成立,却在当地鲜为人知,更谈不上为其他地方的游客所知。其经营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经营模式上,在推销旅游产品,宣传独特的民族风情方面缺乏市场理念。因此,作为一个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的森林公园,应不断面向市场,紧抓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热点,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媒介开展宣传活动,在巩固原有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新的客源市场,不断提高知名度,促使森林公园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5.3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及时调查旅游产生的生态后果,掌握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了解旅游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同时要明确旅游开发对旅游地土壤、植被、水体以及野生动物等的消极影响。只有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才能确保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才能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大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对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地理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等,做到对生态环境的科学化监测。
参考文献
[1] 李柏青,吴楚材,吴章文.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方向[J].生态学报,2009,29(5):2749-2756.
[2] 梁正,王姝杰,余天虹.海南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旅游行为特征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196-202.
[3] KRUGER M,SAAYMAN M.Travel motivation of tourists to Kruger and Tsitsikamma National Parks: A comparative study[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wildlife research,2010,40(1):93-102.
[4] 谷晓萍,李岩泉,牛丽君,等.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特征[J].生态学报,2015,35(1):204-211.
[5] 陈丽丽,章家恩.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者行为特征及客源市场细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983-7985.
[6] 王钰亮,谭益民.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特征及其森林保健意识调查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3):171-174.
[7] 霍云霈,杨新军.远郊自然风景区游客行为特征研究:以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园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3):70-74.
[8] 赵燕,徐珊珊,齐晓倩.洛阳周山森林公园客源市场及游客行为特征分析[J] .防护林科技,2015(11):53-55.
[9] 杜忠潮,车自力,桑广书.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行为特征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4):301-304.
[10] 车自力.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行为特征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185-188.
[11] 廉同辉,王金叶.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游客市场结构及行为特征研究[J].旅游研究,2012,4(2):51-57.
[12] 车自力,杜忠潮.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旅游行为特征比较研究:陕西省延安、太白山、褒河森林公园实证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3):211-215.
[13] 蒋志成,汪有奎,罗玉梅.生态旅游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土壤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5(11):7-10.
[14] 任雪梅.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林业,2012(6):31-32.
[15] 车自力,杜忠潮.褒河森林公园旅游者人口学特征与行为模式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184-188,193.
[16] 肖随丽,贾黎明,汪平,等.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构建[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6):746-752.
[17] 李秀梅,赵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游客行为特征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276-279.
[18] 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7-38.
[19] 中国旅游年鉴编辑部.中国旅游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20] 张辉,历新建.旅游经济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103-121.
[21] 戴声佩,张勃,王海军,等.基于SPOT NDVI 的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9):1075-1080.
[22] 王文志,刘晓宏,陈拓,等.基于祁连山树轮宽度指数的区域NDVI重建[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9): 1033-1044.
[23] 张雷,于澎涛,王彦辉,等.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中龄林结构随海拔的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5,28(4):557-564.
[24] 尹贻梅,陆玉麒,邓机涛.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4(3):37-40.
[25] TOSUN C.Host perceptions of impacts: A comparative tourism stud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1):231-253.
[26] 朱沁夫,李昭,杨樨.用地理集中指数衡量游客集中程度方法的一个改进[J].旅游学刊,2011,26(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