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实践证明。恰当、出色地运用提问艺术,对于活化知识、培养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掌握和科学运用课堂提问这门艺术呢?
一、关注提问内容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魔力”。但由于缺乏深入地研究和理性认识,课堂教学由“满堂灌”逐渐变成了“满堂问”,一些问题学生几乎不用花半秒的时间就可马上回答了,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来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其实华而不实;而有一些问题则太难,学生难以回答。或答不到问题的点子上。那么,怎样的提问,才能如精心挑选的燧石。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呢?
1 提问要有目的性
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2 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现代教育并不是“奉送”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寻找”知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白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
3 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要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量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名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
4 提问要有适度性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因此,所提问题须从学生基础出发。难度要适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位教育家说过:“跳一跳,摘到桃子”,提问也应如此,只有提问在学生思维和记忆的最近发展区,才可以使学生通过推类、联想等方法来获取答案。同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5 提问要有新颖性
数学学习本就枯燥无味,公式、概念强化记忆,总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若是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也总是平淡、僵化,没有“活性”“美感”可畜。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呢?因此,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提问的新颖与灵活。有时候为了突出提问的有效性。还可以根据教材设置一些情境来辅助。
二、准确把握提问的时间
提问是师生思维联系的纽带,是教、学行为融合的桥梁。通过提问、应答,学生的思维纳入了教学轨道,教学的意图得到了贯彻落实,师生双方的思路、行为达到有机吻合。那么,在提问的时间上应该注意什么呢?
1 注意层次性
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可提问,但提问是有时间层次的。一般说来。大概有: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宜频繁提问,不宜边讲边问,边问边讲,一问到底。
2 耐心等一等
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
3 最后10分钟
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注意只能维持35分钟左右,课堂尾声的10分钟以内学生有疲倦感。注意力易分散。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克服虎头蛇尾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临近尾声时掀起高潮。可以用学生提问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就像爱因斯坦所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求问题罢了。”因此在课堂结尾。除了老师对学生提问质疑外,有必要让学生大胆地向课本知识、老师授课内容质疑。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又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判断力。促进他们的求异思维。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可以更有效地突出重点、冲破难点。因此,抓住提问契机,运用艺术巧妙提问,可以加快把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是拓展学生思维、保证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一、关注提问内容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魔力”。但由于缺乏深入地研究和理性认识,课堂教学由“满堂灌”逐渐变成了“满堂问”,一些问题学生几乎不用花半秒的时间就可马上回答了,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来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其实华而不实;而有一些问题则太难,学生难以回答。或答不到问题的点子上。那么,怎样的提问,才能如精心挑选的燧石。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呢?
1 提问要有目的性
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2 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现代教育并不是“奉送”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寻找”知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白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
3 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要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量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名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
4 提问要有适度性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因此,所提问题须从学生基础出发。难度要适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位教育家说过:“跳一跳,摘到桃子”,提问也应如此,只有提问在学生思维和记忆的最近发展区,才可以使学生通过推类、联想等方法来获取答案。同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5 提问要有新颖性
数学学习本就枯燥无味,公式、概念强化记忆,总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若是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也总是平淡、僵化,没有“活性”“美感”可畜。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呢?因此,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提问的新颖与灵活。有时候为了突出提问的有效性。还可以根据教材设置一些情境来辅助。
二、准确把握提问的时间
提问是师生思维联系的纽带,是教、学行为融合的桥梁。通过提问、应答,学生的思维纳入了教学轨道,教学的意图得到了贯彻落实,师生双方的思路、行为达到有机吻合。那么,在提问的时间上应该注意什么呢?
1 注意层次性
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可提问,但提问是有时间层次的。一般说来。大概有: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宜频繁提问,不宜边讲边问,边问边讲,一问到底。
2 耐心等一等
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
3 最后10分钟
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注意只能维持35分钟左右,课堂尾声的10分钟以内学生有疲倦感。注意力易分散。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克服虎头蛇尾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临近尾声时掀起高潮。可以用学生提问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就像爱因斯坦所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求问题罢了。”因此在课堂结尾。除了老师对学生提问质疑外,有必要让学生大胆地向课本知识、老师授课内容质疑。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又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判断力。促进他们的求异思维。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可以更有效地突出重点、冲破难点。因此,抓住提问契机,运用艺术巧妙提问,可以加快把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是拓展学生思维、保证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