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胖子也许没那么糟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肥胖的故事就开始在西方国家传颂了。医生、科学家和卫生组织反复地告诉我们:我们正在承受着肥胖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不管怎样,在许多国家,人们还是在理所当然地长胖。但是在这些国家中,无论是整体健康水平还是寿命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或许是定时炸弹还未爆炸,公共卫生官员经常声称,我们“马上”要看到肥胖的毁灭性后果。然而,他们的前任在50年前就说过同样的话。
  现在,出乎大多数人意料,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肥胖可能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么可怕,而适当的超重则可能给你带来更为健康的身体。
  
  适当超重带来较低的死亡率
  “大范围的统计数据说明,适当超重实际上减少了死亡的危险性,因为它可以在患病和大手术恢复时期供给机体必要的营养储备。”美国疾控预防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如是说。
  专家对这一结果表示出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这意味着正常BMI(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来的数字。如一个高1.8米、体重68公斤的人,BMI为22.5。体重过轻BMI<18.5,超重BMI>25)的范围需要上调,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些数据并未反映生活质量——超重和肥胖增加许多降低生活质量的疾病的危险,公众不应只对一个人可能活多长感兴趣。
  
  重审“老来瘦”
  中国有句古话:有钱难买老来瘦。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反映出这句老话可能不那么正确。发表于《美国老年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即使超过80岁,即使体重超过正常,也不会影响到人们的长寿。
  研究者发现,正常体重和超重者在心脏病、肺炎和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体重不足者任何疾病的死亡率均为超重者的4倍。
  其他研究也证实了额外的体重有助于长寿,例如:美国老年男性死亡率最低的人群BMI平均为26,女性则为29.6。
  
  减肥可能增加死亡率
  科学界重新查阅各种公众健康的研究结果,汇总各类专家的意见,发现一个过去被人忽视的问题:除了真正极端的例子,医学文献根本就不支持超重是一个独立的重大健康威胁这一说法。
  从长远来看,胖人变瘦,而且一直保持苗条不是更健康吗?没人知道,因为还没有长期的研究结果验证这一说法。为什么不做长期研究呢?原因很简单,研究人员无法找到那么多由胖变瘦、而且能长期保持减肥成果的人。相反,研究人员不断发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减肥努力的长期结果是“体重忽高忽低”,循环往复,而无数研究结果显示,这对长期健康没有任何益处,甚至可能增加死亡率。
  
  “超重的危险”源自何处
  事实上,这场有关肥胖的公众恐慌是建立在对科学数据的严重扭曲之上的。
  按照哈佛研究员查理斯·海纳肯斯的说法,流行病学的本质是粗劣而不准确的科学。他说,出于吸引眼球或者是拉取研究经费的目的,流行病学专家倾向于夸大其词。
  比如,一项近期的研究发现,超重与13%的绝经后乳腺癌增长率存在关联性,但它却被夸张地用来解释每年成千上万名超重妇女的死亡原因。
  另一种情况是卫生官员和某些研究者通过忽略其他干扰性变量——久坐的习惯、营养、体重循环、贫穷、卫生保健状况以及普遍的社会歧视,一一来歪曲肥胖。
  最后一种歪曲便是在实验中采用可变的标准。比如,2003年的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曾经有作者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超重会导致致命后果的证据。实际上,研究者用BMI标准几乎没有发现白人的死亡率在增加。同样,在美国超重(BMI指数在25至30间)的黑人中也没有上升的死亡率显示。在黑人妇女中,直到BMI指数达到37才检测到额外死亡率的发生。但是,哈佛医学院的琼·曼森在当时写过一篇社论,称如果研究结果被用来传播超重不会对黑人有害的观念,那将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其他文献
“‘有空小姐’让我看到‘过得好’的特征。她在任何时空、情境、团体中,都能做自己。于是她可以跟任何人吃饭,没有太多原则和禁忌。你约她打麻将,她会来。她不会打,但乐意在客厅玩电脑。”(摘自2011年7月号本刊《“有空小姐”和“篮板球小姐”》)  日本“乐天Infoseek”网站一项调查显示,高达53%的都市女性在面对邀约时,习惯说“我没空”。而事实上,她们并非是日理万机的职场精英,更多的是单身女性或者
期刊
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发布的《全球雇员报告》显示:42%的中国雇员重视通过社交网络打造个人品牌,高于全球36%的平均水平。社交网络时代,是契机,也有危机。你,准备好了吗?  以开心网、微博等为主体的社交网站不断开拓着人们的视界与认知,也成为职场人最为追捧的信息获取和交际渠道。大到当当网CEO大战“大摩女”引来全民围观,小到随口一句抱怨激起公司千层大浪,社交网站的职场影响力不可小觑。更不用说传统的电子邮件
期刊
每个人都会在电梯里偶遇老板,你是绕道躲避,还是抓住这个难得的60秒做个自我展示?职场专家支招“电梯兜售术”,助你高效利用电梯间的60秒,顺利实现自我推销。  DO1:熟读每位高层领导  如果你经常和老板同乘一部电梯,却根本不知道身边站的是决定你职场沉浮的人,那就不要再抱怨怀才不遇,只能怪你白白放走机会!现在就开始做功课,把公司里头头的脸全部温习记忆,最好再研究一下他们的背景,或许能找到你们之间的共
期刊
如果不是看新闻,很多人会忘了刘若英已经42岁了。原以为会一辈子孤单的奶茶,在一个好日子把自己嫁了出去。  从《为爱痴狂》到《后来》再到《原来你也在这里》,刘若英一直填补着我心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梦。转眼十几年过去,无论我们怎么变,刘若英总是屹立在那里,永远的文艺清新范儿,说灯塔有点儿伟岸,说烛光总是没错。千千万万如我一样扮清新、装文艺的男女青年心中总有真真实实的某种失落,这种失落仅仅靠烛光便能填满
期刊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也许你甚至忘了蓝精灵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但很多人一定还能哼出这首歌。  “勇敢去历险”勾勒出蓝精灵简单的故事线,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1年8月10日,电影版《蓝精灵》全面上映,一群3个苹果高的蓝精灵走进了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在地铁上莽撞前行。  政治隐喻  “蓝精灵”的原名“斯通福
期刊
我记得以前市面上只有女性时尚杂志,要是谁看到有个男人捧着时尚杂志使劲看,那肯定会被视作“娘娘腔”。  现在社会进步了,男性时尚杂志频出,我认识的男人里几乎没人没看过几本《男人装》《智族》或者《芭莎男士》的,他们还会就里面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例如推荐的哪个品牌的须后水或者洗面奶值得一用。男人们再也不像斯巴达电影里面茹毛饮血的狂放战士了,而是过得越来越细致。  这些男性杂志还会教男人怎么吸引女人或者怎
期刊
一次歪打正着的相亲经历却成就了图书营销史上的一个另类案例,人气极高的相亲真人秀到底能为个人或产品营销带来怎样的新契机?  2010年,是29岁的常晓武在接力出版社待的第3年,他整天为社里推广新书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  2010年,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的收视蹿红,相亲节目在各大卫视落地生根,一片大红大紫。乍眼看去二者似乎毫无关联,不曾想常晓武身边哥们儿的一次无意间的“撺掇”,竟成全了图书营
期刊
我的一个朋友是如假包换的文艺女青年。  她常年旅行,每次出门一定吃最简单的、用最便宜的、住最简陋的,就像苦行僧一样;每天6点准时起床,然后坐到阳台上看日出;听《爱尔兰画眉》和帕格尼尼,经常捧着咖啡发呆;对暴发户行为嗤之以鼻,对2012坦然接受,一副听天由命的态度。最搞笑的是她的头发,听说有一次她流浪到非洲,见当地人的毡子头很有特色,回来后便留长了头发,还叫朋友拿着毛衣针像做毛毡一样把她的头发压密实
期刊
如今,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人生活在人口不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国家里。人口统计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弄清造成这种惊人趋势的原因,而巴西是摆在他们面前最具吸引力的研究案例之一。  过去50年来,巴西女性生育率从6.1%减至1.9%,许多女性减少子女数量,部分选择不生孩子。  一个挺好,两个不错,3个就太多了  “若泽·卡瓦略、穆里洛、吉拉尔多、安吉拉、保罗、埃德维吉斯、维森特、丽塔、露西亚、马赛利诺、泰蕾辛妮娅
期刊
谢霆锋与张柏芝的婚姻在经历一波三折后终于走到尽头,在所有的闪光灯都聚焦在他们的身价就此翻了几倍时,有没有人想过曾被他们“当做筹码”的儿子Lucas?  Lucas,很多年以后,当你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离婚的时候,会回想起4岁时那场开完又开的生日聚餐,才恍然明白那是为了告别的聚会。你现在还不懂,所以就趴在阳明山庄的窗台上,快乐地把玩新玩具车。楼下那些最爱给你拍照的叔叔阿姨又一阵噼里啪啦,但你不必知道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