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语篇中的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主要方式之一,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是衔接的两种主要方式。文章通过分析语法衔接的三种手段与词汇衔接的两种手段在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公开的秘密》中译本中的使用说明了衔接手段在实现小说语篇连贯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衔接 语篇连贯 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
  1.引言
  衔接一词是由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系统功能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及夫人哈桑在其经典著作《英语的衔接》中首次提出的。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当在语篇中对某个成分的意义解释需要依赖于对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出现了衔接。它在实现语篇连贯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是衔接手段的两种主要方式。
  2.《公开的秘密》语篇的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是指利用语法手段使句子之间达到上下文衔接的目的。它包括指称、替代和省略。
  2.1指称
  指称是语篇内部通过代词的使用而建立起来的语义上前后呼应的关系,可分为人称指称和指示指称。
  2.1.1人称指称
  人称指称在小说语篇中极为常见,胡壮麟(1994)指出“采用语言的人称系统指称事物最为常见”。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二、三人称,通过对《公开的秘密》语篇分析我们发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多用于对话中,而叙述体则多用第三人称。如:
  (1)“也许我该开车送你去,”她说,“外面很热。”他摇摇头,他嘀咕着什么。
  (2)当他第一次在办公楼搂住她的腰肢时,她想,他肯定以为她走错了门,他在纠正她。
  例(1)中的言语行为是在话语双方中进行的,因此常用第一和第二人称来指代交际双方。例(2)描述了莫琳的心理活动,小说中常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小说中的人物,从而使各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
  2.1.2指示指称
  说话人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胡壮麟,1994:56)。英语多采用“this/that,here/there,now/then”体现,汉语多采用“这/那,这时/那时(时间指称),这里/那里(地点指称)”体现。两者均可用于时间和空间,如:
  (3)他应该带她去那里。
  (4)那时他们逐渐熟识。
  上例中的“那里”回指疗养院,“那时”指前文提到的时间。两者与前面话语中的时间和空间相互指称,从而产生衔接关系。
  2.2替代
  替代包括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替代。
  2.2.1名词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是指用一个语言成分来替代语篇中出现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现象。在英语中用one/ones来替代前面所出现的词,而汉语可以通过“的”字来重复有关词语,如:
  (5)她见过比利·杜德从学校带回家的姑娘,这几年的都见过。
  “的”字短语替代前面所指的“姑娘”。由此可见,“的”字短语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如果只说“这几年的”,我们就无法知道它所指的事物。
  2.2.2动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是指用其他语言成分来替代语篇中出现的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现象。英语中一般用do来替代。而汉语中则有多种形式。王力(1944)曾提出谓语替代,如:
  (6)奇怪的是,当她这么做的时候……
  该句中“这么做”替代前面提到的动作。
  2.2.3小句替代
  小句替代是指整个小句或其一部分被替代词替代的现象。英语中用副词“so”,而汉语中则用相应的“这样/么”,“那样/么”,“如此”来替代。如:
  (7)原来是这样——她的帽子扎伤了她。
  (8)暴风雪是从西边来的,这里一般都是如此。
  上例中,“这样”后指“她的帽子扎伤了她”,“如此”回指“暴风雪是从西边来的”,它们替代的是一个小句。小句的替代可以使行文更加简洁明确,反之,如果我们不使用这些替代词,行文将变得啰唆不堪。
  2.3省略
  省略是语篇中略去某一语言成分的现象,略去部分可以从其他小句或句子中找到,并不影响受话人对语篇意义的理解。省略可分为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小句省略。
  2.3.1主语省略
  主语省略在小说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小说的目的是要给读者塑造一种完整的人物形象,读者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动作的执行者,从而避免主语的重复,如:
  (9)他靠在椅子上,()身材高大,()面容苍白,()神情冷静,()干净整洁。
  该句中()处均省略了主语“他”,为了使行文简练,避免重复,后面都省略动作主体。
  2.3.2宾语省略
  小说《公开的秘密》中译本中省略的宾语成分多是名词性成分。为了强调句子中的其他成分,避免语句间的重复,通常采用省略宾语的方式突出语言表达的重点,如:
  (10)候诊的病人告诉了他们那个消息。大家都诧异他们竟不知道()。
  该句中“不知道”后面省略了“那个消息”,由于前面已经提到,因此在此不必要重复,从而避免了语句间的累赘。
  2.3.3小句省略
  小句省略多出现在对话中,避免小句或句子的重复。通过分析《公开的秘密》中译本语篇,我们发现,小句省略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体现,如:
  (11)外面蚊虫也多了,可我并不怎么在乎()。
  上例中,“在乎”后面省略了其前面的整个小句,从而避免了句子的重复,这正好符合汉语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
  由此可见,省略现象在小说语篇中很常见,主语成分的省略多是人称省略,宾语成分的省略多是名词性省略,而小句的省略则是对一个小句省略。汉语是谓语中心型语言,因此动词的省略并不多见。对某个已知成分的省略不仅符合经济性原则,还能够更加突出主题,实现语篇连贯。   3.《公开的秘密》语篇的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在语篇的连贯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词汇衔接包括泛指词,相似性等,通过分析这些词汇衔接手段在小说中的体现能够更好地了解小说语篇的构成方式。
  3.1泛指词
  泛指词的使用可以使词汇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简练,从而具有一定的语篇衔接作用,如:
  (12)她猜是指大家近来才慢慢听闻的——男人们的残肢、失明者、不成人形的烧伤者。
  该句中,“大家”是个泛指词,下指后文出现的“男人们、失明者、烧伤者”,从而避免了词语的重复,语言简练,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3.2相似性
  相似性包括同义性和反义性。同义性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概念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关系,使语段中的不同成分相关联,在语篇中具有连接和照应作用,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如:
  (13)或者家长的角色,因为我的父母全都过世了?
  (14)他支持越战,……他也赞成社会竞争。
  (15)我高兴极了,周围的人也非常开心……
  以上三例中,“家长”和“父母”是同义名词,“支持”与“赞成”是同义动词,“高兴”与“开心”是同义形容词,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词汇的重复,防止了语言的单调。
  反义性是两个词项之间的一种相反对比关系,使两个不同的词项在意义上形成对照,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如:
  (16)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像尤妮·摩根,会和处在顶层的人……
  (17)双唇紧闭的微笑,嘴角轻咬,好像在克制一阵无理的大笑。
  (18)对当事人事关重大,对其他人也许只是无聊小事。
  上例中,“底层”和“顶层”属于反义名词,它是一种可以分等的有程度差别的词类关系,即对“底层”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对“顶层”的肯定,还存在“中层”阶级。“微笑”与“大笑”是反义动词,两者对比反映了人们对死去的希瑟的留恋与惋惜。“大”与“小”相对,这两者同样呈现出相反关系。
  由此可见,词汇衔接在小说语篇中的使用十分丰富,其中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在小说《公开的秘密》中译本语篇中均大量体现,相似性通过同义性与反义性衔接语篇,各种不同的词汇衔接手段共同实现了语篇的连贯与流畅,从而有利于读者对小说篇章的理解。
  4.结语
  通过分析爱丽丝·门罗的《公开的秘密》中的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得出以下结论:(1)语法衔接主要通过指称、替代和省略三种方式来实现。其中,第一、二人称多用于对话中,而第三人称则用于对篇章的叙述中。主语省略多是人称省略,宾语省略多是名词性成分的省略,而小句省略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小句的重复,使篇章更加简洁。(2)词汇衔接关系多种多样,主要通过泛指词、相似性两种方式实现,通过分析词汇衔接手段在小说中的体现,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小说语篇的构成方式。可见小说语篇中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在实现语篇的连贯性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F.de 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M.A.K.Halliday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由和解放是哲学永久的命题,哲学家们对现代一切问题的批判诸如资本逻辑、技术理性、人的物化、异化现象乃至对女权主义的宣扬都体现了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追求。从古至今,自由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不自由,毋宁死”,“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更是把自由看做比生命和爱情还要珍贵和重要的东西。然而人类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更孤独和不安全,于是他们选择逃避自由,要么屈从
摘 要: 谈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在语言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谈心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在实际谈话后会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学生思想上和心理上得到了缓解,增强了自信心。有的学生思想不能及时接受,而导致产生逆反心理。谈心是一门学问,具有艺术性,而谈心教育也自然成了一门教育的艺术。  关键词: 沟通 谈心 学问 艺术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与学生谈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时
摘 要: 近几年,各地普遍进行高考制度改革,在分数分配及考试方法上变化不断,英语这一学科的变化尤为突出。在新的制度下,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新的考试要求,因此探索出适合后高考时代中高中英语教学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而且能够推动教师对于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现有英语教学模式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现有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摘 要: 爱情主题在外国经典文学作品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积极健康的爱情故事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的绝佳素材。在外国文学教学中通过挖掘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价值,在教学中渗透正确的爱情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与欣赏爱情,进行爱情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爱情观 外国文学教学 婚恋主题  一、引言  大学生情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而爱情问题是其中最突出也最受关注的话题。在大学校园里
摘 要: 本文以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文本作为教育政策分析的基本单位,对搜集到的1949-2013年间国家颁布的教育政策中涉及学前教育性质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从学前教育的内在本质、外在属性两个方面梳理学前教育性质的变迁。通过梳理发现,政策文本中学前教育固有本质包括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性质、基础性、社会公共福利性,其外在属性包括地方性、群众性、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普惠性。  关键词: 学前教育性质 固有本质
摘 要: 新闻标题时常使用隐喻吸引读者的关注,经济类新闻亦是如此。本文通过对若干关于全球股市危机的汉语经济新闻标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五种常见的隐喻概念,即方位隐喻概念、健康状况隐喻概念、天气隐喻概念、战争隐喻概念和医疗隐喻概念。由于这类隐喻的运用,使经济新闻标题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读者了解经济实体的运行状况。  关键词: 隐喻概念 经济新闻标题 全球股市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从本质上
摘 要: 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曾经说过,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它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那么对大学而言,其所处的地域就是它的“家乡和故土”。研究地域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地域文化为背景,建设大学精神文化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每所大学都有具体的地域位置,每一处地域位置在自然、历史、风情、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归属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
摘 要:课堂话语能力是英语教师必备职业技能之一。师范生在学业期间端正语言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课堂话语的重要性是提升课堂话语能力的思想基础。通过对优秀案例教学的观察发现,搭建支架、语言示范、肢体活动、平等称谓四种策略能提升学生课堂话语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 英语师范生 课堂话语能力  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teacher talk)是知识传授与活动组织的媒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直接关乎教学效果,
摘 要: 历来《故都的秋》的文本解读教学大多从“悲”字着眼,将其赏析成颓废悲啼之曲,而忽略蕴含其中的丝丝暖意。《故都的秋》渲染的北国之秋的境界确实悲凉,但从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优美隽永的语言及作家对人生的丰富感受出发,能品味出作者浓浓的愉悦眷恋之情。由此感悟作家因悲而爱、因爱而喜的情感变化流程及蕴含的闲适、悲凉、眷恋、喜悦等多重韵味。  关键词: 故都的秋 文本解读 悲喜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
摘 要: 近年来,对大学生生存状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现有的文献对生存状态概念与研究内容、大学生生存状态现状及优化路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生存状态等进行了相关研究。期望尽快构建生存状态研究的理论体系,多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对比研究、分类研究、跨学科研究等研究方法,全面考量大学生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存状态 研究现状 研究展望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