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快乐体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我国普通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将人文精神与快乐体育的理念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及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学;快乐体育;人文精神;体育教学改革
  
  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的体育知识贫乏,75%的学生没有形成体育特长,90%的学生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近年来,更有人大声疾呼“中国体育严重缺失,学生体质问题普遍存在”。那么,怎样才能唤起中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改善中学生的体育运动状况,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呢?
  
  一、当前中学体育的不足之处及分析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中学体育中普遍存在学生体育兴趣不足的现象。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仅以达标为目的,或者将体育课看成繁重的文化课学习的一个喘息机会,体育运动没有成为中学生的自觉行为。
  1.教学指导思想上,片面的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而淡化了体育的长远发展
  在“健康第一”理念的指导下,中学把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正确之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中学教师将增强学生体质与达标测试结合起来,片面的理解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达标成绩、及格率成了部分教师心中反映学生体质的唯一标准,这样体育课也就渐渐演变成了达标课。在体育教学中刻意追求达标成绩,为考而教,一味用高度、强度、速度等指标去实施教育过程、评价教育效果,使本来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身体活动课程变得单调而呆板,对中学生毫无魅力可言,更别说积极性与参与的热情了。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多年来,中学体育的教学内容跟小学相比区别不大,甚至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并没有体现出中学体育的特点与优势,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从体育教学内容形式上看大部分为开展多年的竞技体育项目,如足、篮、排、田径等。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而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却一成不变,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使得体育运动的魅力大打折扣。另外,在体育课教学组织过程中,过分要求绝对服从教师指挥,过分强调行动、要求的规范化和有序性。现在中学的体育考核评价多采用绝对性评价,全体学生用一个评价标准,使得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课的积极性,被动的接受体育活动。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会有个体差异。应该根据这种差异实施不同的考核标准,使每个学生都乐于从事体育活动,都愿意上体育课。
  3.教学方法重技能的传授,轻对主动性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教”的味道太重,以至于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动”。体育课程普遍存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方法,重知识、轻精神的现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做动作,学生被迫接受枯燥的动作后,一旦考试结束,动作也就全部忘记,更别说学以致用了。而且课堂上的气氛也过于压抑和严肃,这就大大减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甚至出现了抵触的情绪。
  
  二、中学快乐体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应将弘扬人文精神与倡导快乐体育的理念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来,让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展示体育运动魅力的大舞台,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体育健身的习惯,为将来继续科学地从事体育运动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1.弘扬人文精神,实施人性教学
  所谓人文精神是以提倡对人的终极关怀为目的的以人为本思想,而强调表现体育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则是中学体育人文精神的核心。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必须要紧密围绕发展学生体质健康,培养体育兴趣意识,进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从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的长远效应为着眼点安排组织教学。由于人文精神内涵丰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喊得响,做不好”的问题,因此中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对人文精神内涵的深入认识,通过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意识以实现人性化的教学。
  2.倡导快乐体育理念,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快乐体育思想是在1980年代后期从日本传入我国的。中学体育要从终身体育与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强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学生能快乐地从事体育学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强身健体,还可以使人身心愉悦、精神饱满,达到心理上的健康。人们从事体育活动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快乐的体验、成功的体验,向学生传输这种以体育为快乐的理念也是很重要的。近年来,在快乐体育思想影响下形成了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并在体验到运动乐趣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
  3.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彰显人文精神
  人文体育精神的具体实施需要依靠快乐体育的理念,贯彻快乐体育理念的目的又是能够最终达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因此,人文精神与快乐体育的理念两者的关系不能理解为对立或者平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将其贯穿到教学的始末。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快乐的体验、成功的体验,如果我们的体育教学让学生们觉得严肃、死板、毫无快乐,可想而知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关注就会越来越少,甚至觉得上不上体育课都无所谓,那么寄希望于体育活动来全面发展学生,并最终达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因而向学生传输这种以体育为快乐的理念是很重要的。通过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在体验到运动乐趣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
  
  三、中学快乐体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对策
  
  推进中学快乐体育的根本之策是人文精神的建构,进而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意识之下,以人为本,推进改革。人文体育是相对生物体育而言的,把体育教育的注意力从生物性的身体锻炼转向了人文精神与身体锻炼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事实上,快乐体育与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体的,它要求对体育的认识要倾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文化与机体锻炼的结合中实现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人文体育观强调对人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倡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发展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身体活动乐趣,并且逐步培养起学生强烈的生存意识、积极的参与精神、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健康的竞争心理。而中学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就是想法设法对学生加以体育锻炼,让学生“身体”“动”起来,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不仅刻板而且背离人性化,如果中学体育教育割裂人文精神与快乐教育的有机联系,只注重运动技术、身体素质的加强,是不可能使学生得到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是与当今中学快乐体育的宗旨不协调的,也无益于学生健康。因此,树立人文精神是实现中学快乐体育教育目标的根本之策。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中学体育的指导思想
  中学体育的指导思想应该面向全体;它的目标应该是着眼于长远效应;内容上应该是立足于全民健身、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需要。
  2.改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学体育应扩大体育课的项目,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会并掌握几种基本锻炼身体的方法与运动技能,从而保证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更好地衔接起来。还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特点和学生的身体技术水平以及运动技能水平等特点,开设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自由选择上课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的热情。同时,在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相应的改革,根据学生中的个体差异现象,区别对待地进行教学,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3.融入新兴体育项目,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必须打破传统的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去掉那些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较难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发展能力,练习难度不大,容易开展并适合大众参与的而且可以运用到今后生活当中去的、锻炼价值较高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网球等。
  总之,人文精神融合快乐体育,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把它视为直接目的。因此,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气氛。既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又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精神融合快乐体育其实就是寓教于乐,这是中学体育艺术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郭海玲.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03年第4期。
  [2]黄永良,陶根友.论快乐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3]陈萍.快乐体育的教学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4]莫荔珍.快乐体育是当代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J].体育科技,1996年第2期。
  [5]包昌明.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J].中国学校体育,1996年第6期。
  [6]冯美香.21世纪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1年第1期。
  [7]朱丽萍,李雪原.新世纪人文体育的内涵[J].山东体育科技,2004年第2期。
  [8]刘举科,涂绍生.论身体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目标与手段[J].体育科学.2000年第2期。
  [9]卢耿华.我国2010年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对近十年来的文献检索说明,目前我国的田径运动员存在一定的赛前心理问题。随着运动技术的不断改进,一些项目的运动成绩已经接近人体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比赛中获胜,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的优劣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表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对广大的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田径运动;赛前心理    前言    随着现
期刊
摘 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历史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开发要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来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将活动课正式纳入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是历史学科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活动课课型是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它是以学生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实践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的知识与能力、情
期刊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创设情境,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事情,不再是负担。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很大。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所以教学应该从培养
期刊
摘 要: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严峻,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思想意识提高到以“人和自然的共同为本”,以“尊重自然为先”的高度上来。本文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进行论述,“藐视自然”只能把人类推向生存的边缘,“尊重自然”实际上也是对人类自己的敬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实际上也是维护人类自己的家园。湿地物种丰富、四季分明、景色怡人,是市民休闲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关键词:生态系统;湿地;西溪湿地    引言    有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形”的管理,第二个层次是“神”的凝聚。班主任如果能够通过努力使一个班级达到“形神统一”,最终实现“无为而治”,这个班级就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治能力的高层次的班级集体,而“无为而治”则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
期刊
教学设想: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以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装饰典雅而驰名中外,受到全世界的赞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建筑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民族风格,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智慧和力量。  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全面介绍故宫建筑的说明类文章。说明类文章的教学,教什么,怎样教,取决于文本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根据作者自己的介绍,这篇文章最初是为广
期刊
摘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传世之作,书中作者带着苍凉的低调调侃了两个生活在相似的大家庭中却有着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的年轻人之间的爱情遭遇。本文试图从二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导致的信息传递的隔阂与错位的角度来叙述范白二人在乱世中内心所遭遇的真挚爱情。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化隔阂;信息错位;倾城之恋    倾城倾国”一词本出自《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据此典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教师权威的解读,以及对教师权威发展的历史梳理,辨析了教师权威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存在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从传统制度和教师个人素养两个层面重新审视构建新型教师权威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权威;历史梳理;权威构建    教师权威是个动态概念,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内容。由于教师权威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一直受到教育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的力度之大、波及范围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思想具体体现为以下观念:创新观念、民主观念、个性观念、人性观念、终身观念和未来观念。《普通化学》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导言,而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学科、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几乎是无处不在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核心学科的地位。将现代教育思想渗透到《普通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思想道德素养高、专业技能水平高、开拓新型能力强人才,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评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局限性问题,限制了学生评价原本价值的发挥,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审视,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生;评教;审视    近年来,各高校都把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据了解,多数学校学生评教的结果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所占比
期刊